知一书院贵州游学散记
吴乐进
作者按:国庆佳节之际,应知一思享主编约稿,我在产业研文落笔间无意中翻出了一篇旧作 ---- 贵州红色游学之旅的散记。从这篇散记中,读者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近十多年来,何志毅教授是如何带领知一门生院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汶川地震救助和方碑村实验、亲率系列红色游学之旅、体察心灵禅修奥秘、潜心全球产业研究、谋划知一图谱应用......这是一段师生共同修炼的旅程,这是一处同门学友互相砥砺的道场,这是一场人生旅途幸福而温馨的奔赴!
真正伟大的人,不因时代而生,不因时代而成,不管在怎样的一个时代,他们都能以自己非凡的勇气在逆境中绽放出光芒,活成一道风景,独自壮丽。
由于老父亲病重病逝等原因,2017年书院组织的多次活动我都未能参与。2018年4月中旬,我全程参加了知一书院红色之旅----贵州龙场遵义智慧行,聆听了何志毅教授《心之力》、吉小明老师《领袖统御论》、顾佳峰博士《跟毛泽东学创业》等精彩讲座,结识了一群同门,亲身拜访了王阳明龙场悟道场景、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口和遵义会议会址,感慨万千,获益良多。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人生旅途中,最有价值的遇见,就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用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纷扰繁多,当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武装外在的自己时,却往往忽略了御敌最强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胸膛里。
真正闪耀的星辰,从来都与时代保持距离。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个人心宽了,路就会越走越宽;一个人心安了,生活才能越过越甜。
王阳明一生坎坷,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但真正的深水,从来都是静静流淌。为人也当如此,处世谦和,态度柔和,但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面对艰难困苦,王阳明写到:“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简单来说,就是要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不对过去做无谓的得失计较,对于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保持心的宁静和清明。
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展现自己的智慧,才能安全生存。人虽为万物之灵,人的苦难、委屈、难堪、打击,更有甚于其他的生命。
在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毛泽东在成为党的最高领袖之前所经历的艰难和曲折,多次深陷绝境,几落几起。毛泽东从人生低谷到最终崛起的辉煌历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
行走在世间,逆境和挫折谁都会遇到。要想不断进步、事业成功,就有一个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克服逆境的过程,甚至需要在绝望处求生存、谋发展。毛泽东历尽极为曲折的磨难,走出逆境,最终走向胜利,成为顶天立地伟人的智慧,就很好地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经受磨难是好事不是坏事,大磨难有可能成就大人才,就看你自己能否摆脱一般人的视野和心态,把自己放到更高层面上去对待困难和逆境。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大雨过后,别人都在看着地下的泥泞,怨天尤人的时候,王阳明和毛泽东看到的却是万里晴空,告诉所有人,希望在那里,跟我来!
在茅台镇,我们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和茅台古渡口,请资深讲师详细复盘了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
四渡赤水战役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決定性运动战役。在毛泽东主席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在3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物经锤炼方成器,人历苦难始成才。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路坦途,路上总有挫折困境。因为懂得世事无常,所以境遇面前不慌不忙,因为知道人生有序,所以内心始终有节有律。越在忙乱、慌张、情绪低谷和局面失控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内心的秩序感,以抚平焦虑、清除杂念、沉淀能量,赢回对生活的复盘。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每个人的一生中,不知会遇到多少个转折点,好像在走一座迷宫,前途飘渺、深不可测;而是福是祸,让人无法预料、难知吉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惧艰险,不畏困难,不抱怨命运。一点一滴,耐着性子,一砖一瓦建设起自己的高楼。耐心做好自己,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命运的转折来临时,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此,人生才能完成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一次次的破茧成蝶。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已去规划和设计,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自己去调整和改变,你才能一点一点距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近。纵使不会事事如意,但你可以骄傲地说:我曾用尽全力,所以不会遗憾。
不管是在做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做到向内看自己,向外看世界。你的眼界有多宽,人生就有多精彩。真正的安静,需要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很多人修行只会静坐,这在王阳明看来是经不住重大事情的考验的。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一条光明大路。而心学的读书法则就是,不苛求你记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圣贤所要求的是让你通过读书而使自心本体光明。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心本体。王阳明读书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学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如此渺小,
怎样一生来过,怎样一生活过。追寻生命的本质,探索人类的极致。不负此生,不负年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新一代人手上,今天的历史机遇期属于每个人,属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属于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世界。用心做事的人,命运待其亦不薄。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自我,或许有一瞬,你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个世界很现实,但我们依然要做身上有光的人,永远不放弃对生命的思考,即使身困红尘,心底仍存诗与远方。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召唤与渴望。
一家伟大的企业,核心管理层的格局,胸怀,杀伐决断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危机四伏的生存哲学,及时踩刹车的智慧,缺一不可。
那么,在心学看来,何为领导力?
拥有在最黑暗时发现微光,并敢于跟随微光前进的勇气!
不要以为危机都是灾难。越有挑衅,越有改变现状的机会。基辛格讲得非常好:“最好的反危机策略就是以危机对付危机。”严重的危机感往往使危机本身得以避免。所以心学总结了领导力四要诀:
对青天而惧
闻雷霆不惊
履平地而恐
涉风波不疑
有时候,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不是因为烂事不值得争取,而是人生中有更多的大事等你去完成。要知道: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你觉得吃力,恰巧就是登高;
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
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但他能够忍受孤独。为什么?他有定力、有意志力。当别人都不理解的时候,他能够有自己的坚定意志,这也是一种逆境情商。定力,也指能不忘初心,始终坚守最本源的东西和最初的价值追求。
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这是规律。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那么,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给自己一个方向,不求地老天荒;
给自己一个信仰,不必一路慌张;
事理看破胆气壮,
文章得意心花开!
铸钢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火锭放到寒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地宣泄,而在于冷静地凝结。孤傲与倔强,骨气与胆量。
成功人士敢于冒险,并不意味着他们行动鲁莽、不计后果;他们知道权衡得失,懂得知险而谋,灵活应变,同时决不会被畏惧和犹豫所困扰;他们一旦付诸行动,必定果断坚决。
举千钧若扛一羽,
拥万物如携微尘。
眼界,注定心的格局;
格局,框定人的命运。
眼界有多宽,境界有多宽。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练。王阳明有一句话: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身在红尘内,心安菩提里。人生走到最后,都要回归朴素和简单,过程所经历的繁芜,只是为平淡的结局写下深沉的一笔。这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时代,太多的诱惑横在眼前,让醉者会更醉,醒者会更醒。
一个富足的人,其实拥有了世间许多的华丽,他却常常感到空虚落寞。一个贫瘠的人,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微薄的片断,他却有种满足的快乐。生命的无奈,时光的无情,自然的残酷,意象之恐怖,心志之恍惚,全是血泪凝结,震人心魄。世界很大,人心很杂,哪能不遇到小人?
红尘很深,人世浮华,哪能没有烦心事?
想的浅一点,活着就该随遇而安!
看的淡一点,头顶就有一片蓝天!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优于过去的自己,就是强大的人。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人生在于折腾。而敢于折腾的人大都有一种智慧:输得起,看得开,放得下。
一物一风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尘,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从不同的起点,到不同的终点,历程不同,所悟出的道理也是不同。也许一生真的不长,但是亦可不必仓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尝遍。不如在缤纷的红尘里,只将简洁的心灵,栖息在一束菩提的时光里。把颜色还给岁月,留一份从容给自己。创新,从来不是天赋,而是绝境的思考。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纵然沧海深且阔,
男儿也应展翅飞!
(写于2018年4月16日晚于遵义经桂林飞往福州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