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八十四)
——庙会的香火
□ 童年(安徽)
1
淮河的浪拍过多少庙门
香火就烧过多少年轮
青铜鼎的锈里,藏着商的甲骨文
明清的香灰,还沾着
漕运的风
神在香火里换过多少容颜
始终守着这方
水土的魂
2
三炷香,撑不起千年的重量
却能让淮河的浪
慢下半拍
香客的膝盖叩响石阶
每道凹痕
都是岁月的印章
神接过大地上的祈愿
把沧桑
揉进香灰里
3
香火是时光的引线
在庙前,烧了一茬又一茬
淮河的水
带走昨日的影子
却带不走香火里的记忆
烛火亮着,像永不熄灭的
眼睛
看着人间,来了又去
4
燃烧是存在的证明
熄灭是另一种开始
香火在庙里,参透了生死
淮河的浪,懂得了循环
神不说话,只让香灰落地
长出新的
希望与念想
5
香灰里藏着太多名字
有的刻在碑上,有的
散在风里
淮河的水记得所有的故事
却只对香火,轻轻诉说
庙檐的铜铃,摇醒
沉睡的过往
每一声,都是岁月的叹息
6
香火升起时,神性
就落了下来
落在淮河的浪尖,落在
香客的肩头
烛火跳动,是神在眨眼
告诉人间,苦难会过去
香灰堆积如丘
那是神,给大地
最深沉的拥抱
7
有些祈愿,永远飘不到天上
有些名字,永远刻不进碑里
淮河的浪
带着感伤的泪
拍打着庙的门槛
香火烧着,像在安慰
所有未完成的遗憾
8
淮河的浪有霸气,香火也有
它烧起来,能照亮整个
夜空
神在香火的笼罩下
显得格外庄严
香客的祈愿,带着大地的力量
让所有的怯懦
都退到身后
9
香火不偏不倚,烧在庙中央
淮河不疾不徐,绕在庙的
身旁。神不分贵贱
接住所有的虔诚
香灰不分彼此,落在
同一片土地
所有的对立,都在香火里
消融
变成圆融的光
10
香火有筋劲,能抵挡住狂风
淮河有筋劲,能扛住
千年的沧桑
庙有筋劲,立在岁月里
不晃
香客有筋劲,带着希望而来
所有的坚韧,都在
香火里凝聚
变成前行的力量
11
香火告诉我们,燃烧
才有意义
淮河告诉我们,流动
方有生机
神告诉我们呵
心怀敬畏就能安宁
香灰告诉我们,回归大地
才是归宿
每一缕烟,都是无声的启示
指引人间,找到方向
12
庙宇会老,淮河会改道
唯有香火,永远年轻
它烧过昨天,烧着今天
还会烧向明天
神在香火里,永远活着
活在淮河的记忆里,活在人间的心里
13
淮河的浪驮着香灰走
庙檐,垂落千年的铜铃
每粒火星都在喊——
麦子熟了
香客的脚印叠着甲骨
三炷香撑起的天
漏下,神的方言
香火弯成桥时
我摸到祖先的指纹
在香灰里,发芽
14
香火是未寄的家书
在庙前飘成绵长的乡音
南岸的香
焚着北岸的念
每一缕都绕着淮河的腰身
神龛上的烛火
是母亲未熄的守望
香灰落进泥里
长出
会说方言的年轮
15
香火在石缝里计数
庙门半开,吞进晨昏
淮河的浪拍打着香案
每个叩拜都是未完成的句子
神的沉默压着香灰
风一吹,就露出历史的锈
16
我站在香火的褶皱里
看淮河把倒影叠进神龛
香客的手捧着虔诚
像捧着易碎的星
烛火摇晃时
所有的祈愿都有了温度
连香灰落地的声音
都像大地的
轻语
17
香火从青铜时代烧来
带着淮河的浊浪与月光
庙前的石阶被叩出凹痕
每道都是时间的铭文
神在香火的浓淡里显形
平静地说
所有的河流终将重逢
香灰堆积如丘
埋着未说尽的沧桑
18
就在这儿,淮河拐了个弯
庙就立着,香火就烧着
香客的鞋沾着泥
泥里,有去年的稻穗
烛火不慌不忙
把光明递到香客手上
香灰落了一地
是神的话,散在土里
19
香火睁开小小的眼睛
在庙檐下数星星
淮河的水是蓝色的纸
写满神的象形符码
香客走过时
影子会掉进香灰里
变成甜甜的梦
20
我是香火,从淮河的雾里
升起。带着女性的
柔软与坚硬
神龛是我的舞台
烛火是我的伴舞
香客的祈愿穿过我的身体
变成透明的泪
落在淮河的浪尖
碎成满天星
21
香火指向远方
淮河也指向远方
庙堂是中途的驿站
收留,所有的疲惫与向往
每一缕烟都在赶路
要把人间的话
带给天上的神仙
22
香火是淮河的图腾
在庙前,升起古老的仪式
铜鼎里的香灰
积成山
刻着祖先的姓名
烛火跳动如鼓点
敲打着历史的经络
所有的叩拜
都是对大地的致敬
23
香火是隐喻,在淮河上空
悬浮着
庙门是句子的破折号
香客的脚步
轻得像一首纯诗
踩在时间的韵脚里
烛火熄灭时
祈愿就成了秘密
藏在香灰的缝隙里
24
香火的词根扎在淮河的泥里
长出神性的枝叶
庙前的老树,枝桠交错
像在默写神的经文
香客的手,抚过香案
触到时光的纹理
每一粒香灰
都是浓缩的宇宙
25
香火有重量,压着庙的门槛
淮河的水有重量,压着河床
香客的膝盖有重量
压着千年的石阶
神,在香火的另一端
接过所有重量
变成
轻轻的风
26
香火是日常的一部分
在淮河的庙前,每日升起
香客提着菜篮来
顺便把祈愿
交给神
烛火照着柴米油盐
也照着远方的牵挂
香灰落进泥土,长出
明年的庄稼
27
香灰在砖缝里
结出年轮
每圈都裹着淮河的潮声
庙墙的青苔呵
啃食着岁月
却啃不动香火里的虔诚
神把月光揉进烛火
让每粒火星都含着温润
风穿过香案时
放轻了脚步
怕碰碎这满院的
神性
28
三炷香撑起的光阴里
有人看见
双墩符号在香灰里醒着
淮河的浪
拍碎过多少祈愿
又把多少念想托给云层
神不说话,只让烟缕
弯成一道弧
像给人间系上平安的绳
就连落在灰里的
枯叶都懂
要带着暖意,融进这方土
29
香火的光漫过庙檐时
淮河也把银辉铺满河面
两岸的灯火
跟着晃
像神撒下的碎星点点
香客的祈愿
没敢高声述说
怕惊了
这天地间的静远
只有香灰落地的轻响
在诉说着
岁月的绵远
30
青铜鼎的凉意还没散
香火已烧过
千年的寒
淮河的水,带走了旧痕
却带不走香案上的暖
神在烟缕中
轻轻颔首
把所有赤诚都妥帖保管
连风都学着
收敛起狂躁不安
只在庙前,悄悄转个圈
31
香灰积成的丘里
藏着多少未说的惦念
淮河的浪一次次漫过
大堤
却漫不过
这满院的庄严
烛火,燃到最后时仍亮着
像神留在人间的眼
看着香客,来了又去
把希望,种进
每片心田
32
香火从不说
岁月的苦
只把暖意往人间送
淮河的浊浪里
藏着清
像神藏在烟里的慈容
庙前的石阶
还在苦等
苦等下一个叩拜的身影
让香灰,再叠几层
关于圣洁与信仰的厚重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