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方来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山东嘉祥县人 1955年10月出生 山东科技大学退休干部。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三期高研班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岱下文苑》编辑部编审。《泰山文集》编审。文学作品涉及于诗词歌赋、楹联及杂文,其作品散见于《山东科大报》《泰山晚报》《暮雪诗刊》《对联天地》《岱宗诗社》《岱下文苑》《泰山文集》《运河联声》《西和诗社》等诗刊及公众号平台,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简评狄方来老师的《律赋·泰城嵩里山》写作技巧和评析
首句点题,应景而作。使用四言紧句,“魂息之所”和“乃作此赋”为后续叙述定下基调,避免铺陈冗余。
分段叙述,层层推进。每节以虚词提引,用五言句或平隔杂隔句开篇,写出了嵩里山,从古代的庄严肃穆,再到今天残破荒凉的景象,构思出完美的山林形象。
“观其形胜”升华主题,以“七十二君封禅迹”和“汉武明堂剩土坯”之长句,还原嵩里山的兴衰景象。以“思古之幽情,恍若听见山灵语;”和“圣主愚氓,终化嵩里之土;”之隔句,写出了阴阳之间,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人死后都魂归嵩里,化作一堆土。
文末以歌曰古风收尾,以“千秋功罪谁评说”和“唯有山月照故峦”结束,写出了整篇的主题思想,从帝王封禅之所,百姓祭魂之地,写出了魂归嵩里后,人生的轮回之典。整篇赋作,语言流畅,词意顺畅,写实传神,有感而发,应景而作。
点评人:王永利
律赋·泰城蒿里山
泰岳南麓,古郡西隅。蒿里巍然,魂息之所。昔帝王封禅,必先禅于此,谓之“神府司命之地”。余登临骋目,感怀幽邃,乃作斯赋。
夫蒿里之山,生死之枢机,阴阳之界碑。汉武藏金简于其巅,唐人刻遗诗于其隈。松柏森森若玄甲列阵,碑碣寂寂如古吏垂眉。拾级而望,见车水马龙绕足行;临风以听,闻鹧鸪泣血唤魂归。昔李斯叹黄犬而齿冷,今游子抚残铭而神悲。
观其形胜:北仰天门如悬镜,南俯社首若伏龟。七十二君封禅迹,都作寒鸦栖处残霞飞。秦皇玉牒埋幽壑,汉武明堂剩土坯。惟见蒿草年年绿,谁记冕旒代代衰?樵子指说檀萝径,犹道当年祀官衣。
至若暮色四合,磷火乍起。思古之幽情,恍若听见山灵语:昔者魂归此山,受审判于森罗殿前。善者超升碧落,恶者沉入黄丘。故《泰山记》云:“蒿里山,鬼魂之都也。”今虽庙宇倾颓,而天地正气未尝稍减。残碑断字间,犹存劝善之箴;衰草荒烟里,尚隐轮回之典。
嗟乎!古今同此山月,代谢俱为尘埃。圣主愚氓,终化蒿里之土;忠奸贤佞,同归冥府之裁。登斯山者,当知红尘荣辱皆泡影,唯有修德持心,方可面对森罗之台。山风飒飒,似传来者叹息;星汉灿灿,如照去者形骸。
赋毕谨以歌曰:蒿里深兮锁玄关,魂兮归来不可攀。泰岳苍苍作棺椁,云涛浩浩即冥幡。千秋功罪谁评说?唯有山月照故峦。
注:蒿里山位于泰山南麓,古代被视为阴阳交界、亡灵归处。《汉书》载“死者魂归蒿里”,自秦汉至唐宋皆为帝王禅地之所、百姓祭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