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作者:吕云(成都)
本文参加: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5“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短剧题材征集活动!
“怎么啦!难道,重庆来的三位朋友,全部被灌醉啦?”
“是的!”
“重庆云洋书画社社长兆宇,开口就说,‘我去外省做调研,经常被叫成四川人。’对于这个问题,简直不摆啦!”
为了让兆宇多喝酒,余云拿起酒杯站起来问,“兆社长,你后来怎么回答的呢?”
“我是重庆人,不是四川人!”他再次强调,他是重庆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余云是有意叫他出错喝酒的。
“来!为了兆社长的是重庆人,不是四川人这句话,干杯!”说完,余云提起酒杯,连干三杯金盆地“种酒”。
看着余云爽快的喝下这三杯酒,兆宇也被迫跟着喝下三杯白酒。
喝下这三杯白酒之后,我也拿起酒杯问,“兆社长,你是四川人,还是重庆人呢?”
可能是刚才喝下去三杯白酒,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原因,“我是重庆的四川人!”他突然,看着我高兴地说。
这就对了,重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从四川分出去的城市。以至于,其他省市的人。现在,还把重庆当成四川的一部分。
说起重庆与四川的地域,按照过去的划分:川,是现在的四川;渝,是目前重庆,还有一部分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陕西……
历史上省界、市界、县界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发生改变。但是,老百姓之间的交流,并不会因为省市名称的变化,有所减少。反而,还会不断地加深。
过去,成都到重庆没有高速公路,早晨八点从成都开车,要到晚上八点过才能够赶到。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开车到重庆也需要接近四个多小时。
现在好啦!自从成都到重庆通了高铁之后,一个半小时,便可以到达重庆高铁站。
“那天的酒,喝得很有意思!几位书法家、画家,他们只是不断地争论一个问题,重庆是四川的,还是自己的!”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王玉平,非常想知道,四川书画人与重庆书画人,他们争论“重庆和四川”的最后结果。
“一坛三斤,金盆地52度五年期‘种酒’,五位朋友全部喝完!”钟宇用遗憾和难过的表情,说出当天,他们在“余云梅花园” 比赛“喝酒”的最后结果!
“那不是,没有结果吗?”
“是啊!这就是一个喝酒、喝喜庆酒的由头而已!”
“最后呢?”王玉平关心地问。
“最后,那就是宋宏科开着自己的汽车,把兆社长他们三人送去成都东站,乘坐高铁回到重庆各自的家里!”
“还有,其他的故事吗?”
“有啊!”
“第二天上午,余云又寄过去三坛,有三年时间的金盆地‘种酒’到重庆,他们各自的家里!”
“啊!卖酒,还可以这样操作吗?”
“是啊!大家高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后来,他们每人给余云划过来六千元!”
王玉平听到,三年的“种酒”,每一斤才600元。他突然觉得,金盆地的“种酒”价格,的确不贵。
现在卖酒,基本上都会让朋友们在会所里吃好、玩好,聊天,满意之后再卖酒。
后来,王玉平终于想清楚了金盆地“种酒”的意义——寄托人们的思念、梦想的一种快餐式营销。
如果,单纯用价格、金钱来衡量这种“意识类营销”。那是一件,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