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和煦,惠风送爽,瑞雨初晴,丹桂飘香。
继2016年4月洛宁高中“老三届”同学举行毕业50周年盛大聚会之后,六六届同学将迎来又一次小范围聚会。此次聚会地点依旧选定在帝豪酒店,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星期一。

李素琴大姐、白发苍苍的张献民(大家都亲切称他为“白头翁”),以及选择居家养老的郭豹虎,这三位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早早便抵达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抗癌冠军郭豹虎身体状况良好,他开车途中,还特意接上了来自宜阳、洛宁交界处杨家圪垯的蔡文学。来自上戈等地,甚至最远从洛河南岸陈吴寨子赶来的韦志超、李中堂二位,也早早来到。
老大哥徐全成驾驶着自己的三轮车赴约,还邀约了曾任洛宁县副县长却毫无架子的吴中立。李功勋如今不知为何改名为李书元,他胡子、眉毛全白。活跃分子杨小沪提着两瓶老酒,稍晚才到。而“永远长不大”的“小姑娘”杨大俊,推着简易可折叠轮椅前来,李大姐赶忙上前帮忙推上台阶。三丙班人九,三乙班人二,三甲缺席,仅十一位。

李中堂手大指头多,开瓶斟酒。李素琴提议,为九年后的再一次相聚,干杯!
郭豹虎道出了此次聚会的动议:“赋闲在家时,有同学打电话说要来看望我。我心想,不想再给大家添麻烦,便提议来县城相聚,这样也能多见到些老同学。我实在是太想念大家啦!”
说到此处,他不禁两眼泛起泪花。随后,郭豹虎举起茶杯,以茶代酒,诚挚地说道:“祝愿各位老同学健康长寿!”
言罢,他一饮而尽,喝下了第二杯。
杨小沪巡视一圈,为众人一一斟满酒杯,说道:“咱们在座的,豹虎老弟年纪最轻,七十七岁,全成老兄年纪最大,已然八十二岁。还有白头叟、菊脸妪,今日咱们都还好好活着,能这般精神抖擞地相聚,便是莫大的幸福。
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往后能活得更加精彩,干了这第三杯!”
言罢,率先举杯一饮而尽,亮出杯底。

酒过三巡,众人皆放松下来。
忆往昔:高中时节,生葱岁月,风华正茂,心无旁骛,刻苦学习,豪情满怀,报效祖国。贺尚文校长青年堂前以自己亲身经历上的党课,董孝悌老师出口成章的满腹经纶,建留宝老师 “大大方方”的灵宝话,李玉亭老师晚自习几天连读的“三擒马天禄”,牛东老师在讲台上敲着黑板转着圈儿讲“质点”,班主任王耀堂老师的“咦......哈哈哈!”感人的笑声与关怀,一年级班主任金一羽老师的多才多艺。
相互交流:回乡以后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天记一个劳动日的当民办教师。组织村剧团,唱“革命样板戏。”上水库、修大渠,水平梯田,植树造林。年龄大了结婚成家,东挪西借盖房子建窝,生孩子又遇上计划生育躲大月份。物资的困乏,创业的艰难,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易。
扳着指头数:丙班杜京叶和乙班金长午成了一家子,现在生活在濮阳;黄虎林、王伯章把家安在了郑州;白俊花、董存善在洛阳;留在洛宁家乡故土上的是大多数。
三丙班在上次聚会以后,辞世的有:赵兴周、曹全水、贾爱英、郭万超、宋生华、任建民、宋鲁生,七人。
郭豹虎当年工作在郑州,层次高、接触广,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有口才,有水平,讲得好,也讲得多,赢得多次掌声。
杨小沪喝得高了些,“喷”着说:“老三届”人,曾是社会的担当和脊梁;是金子,放到哪里都能发光 ! 像锥子,装在布袋里也能把它扎个窟窿,出尖露头。当年和甲班的韦甲寅上山开金矿,如何如何。

蔡文学说吴中立,穿这件短袖太朴素了。吴中立捻着脖子上没有刮净残留的几根长鬚说:“我这人不耐打扮,新衣裳穿不出来!”
张献民只笑不多说话,因为耳朵有点背,带着助听器也分不清谁说的是什么话,只是招呼大家,指点啥时候上热菜。
席间,韦志超高高举起手机,放大声响: 三丙班的韦旭解同学打来视频,有事不能参加,深表遗憾。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祝聚会圆满成功!大家争相问候。
看着这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小孩”,相当年可是社会的精英。试想全洛宁县几十万人口,高中每年就招三个班,每班连备取生在内四十五人,共录取一百三十五名新生,可以说把林中出头俊鸟一网打尽。
六十年代,社会上识字人不多,高中生更稀缺,每年除了高招、支边青年以外,其他毕业生,县里各单位争得不亦乐乎。
恰似《朝阳沟》里王银环毅然下乡上山,“老三届”这批人满怀热忱,肩扛铁锨,回到家乡。他们以青春为笔,在洛宁这片土地上描绘改天换地的壮丽画卷,为洛宁县域的发展倾尽全力。倘若当时高考制度已然恢复,这些满怀壮志的人,或许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为社会创造更为卓越的贡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三届”老了,可精神头还在、不会老!
大家相约:有时间,再聚会,一个也不许先走!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推脱说,有高血压、心脏病、血脂稠、糖尿病,十几个人连一瓶白酒也没喝完。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