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射阳县临海镇八大家社区文化广场上,清脆的莲湘敲击声与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开了锅。百名村民手持缠绕彩绸的莲湘棍,踩着节拍整齐排练民俗表演《打莲湘》,彩绸翻飞间,成了秋日里最具烟火气的文化风景线。
排练现场一派活力景象:表演者们精神头十足,随着节奏灵活变换动作——时而用莲湘轻叩肩头,时而轻点腰背,时而绕头翻飞,时而踏脚合拍。快慢交替间,棍声清脆悦耳,彩绸划出优美弧线。简单动作里藏着灵动,整齐阵型中透着默契,既舞出了“力与美”的融合,又传递出丰收后的喜悦,将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围观群众不时拍手叫好。
临海镇的“打莲湘”传承已有多年。每逢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它都是当地文艺活动的“必选项”,更是群众眼中的“重头戏”。2020年9月,临海镇打莲湘方阵还曾应邀登上射阳县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开幕式的舞台,让这项民俗绝活被更多人看见。
据了解,“打莲湘”又称“莲花乐”“金钱棍”,起源可追溯至宋朝,是流传于苏北、淮南、湘西、黔东等地的汉族传统舞蹈。它凭着灵活多变的动作、轻松明快的曲调,以及接地气的通俗唱词,在民间代代相传。鲜少有人知道,这项如今的“快乐运动”,最初竟是旧时穷人的讨饭棍——过去乞讨者为博主人欢心,会舞动棍子打出简单节拍,随口编唱吉祥话换口饭吃。随着时代变迁,这根“讨饭棍”渐渐褪去生存工具的属性,演变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如今的排练现场,不仅有民俗的传承,更有温暖的互动。辅导老师丁爱英、陈梅香穿梭在队伍中,手把手纠正动作,耐心讲解节奏技巧;头厂村的顾立生夫妇是第一次参与,两人互帮互学,每次排练都早早到场,从不落下;八大家社区的徐阿姨更是笑得开怀:“每次打完莲湘,浑身都透着劲儿,心情也跟着亮堂!”
正是这份“精神焕发、其乐无穷”的体验,让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如今的“打莲湘”,早已不是小众民俗,而是覆盖全镇的文化热潮——它不仅守住了文化根脉,更成了临海镇群众丰富精神生活、展现幸福日常的生动载体,让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