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阅兵:在钢铁洪流中看见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冯家才
当铿锵的脚步声震彻长安街,当猎猎军旗划破长空,当钢铁洪流碾过大地,那场盛大的阅兵式,早已超越了一场仪式本身。它像一部立体的史诗,将一个民族的过往、当下与未来,凝练成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瞬间,让人在热泪与激荡中,读懂“中国”二字的厚重分量。
分列式行进的方阵,是流动的历史长廊。身着不同时代军装的英模部队,胸前的荣誉勋章折射着岁月的光芒。从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走来,那些曾在枪林弹雨中守护家国的身影,如今以方阵的形式“重逢”,每一步都踩着先辈们未竟的理想,每一声口号都回应着历史的召唤。这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对牺牲的铭记,对精神的传承——让我们知道,今日的安宁,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人用生命筑牢的长城。
驶过街头的装备方阵,是实力的无声宣言。从自主研发的隐形战机到精准打击的导弹系统,从信息化作战平台到保障有力的后勤装备,每一件“国之重器”的亮相,都标注着中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但这强大的实力,从来不是为了霸权与征服,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就像那些驾驭装备的军人,眼神里既有坚毅的力量,更有对家园的温柔——他们深知,强大的国防,是让百姓能安心生活、让孩童能自由奔跑的底气。
当最后一面五星红旗在阳光下舒展,当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场阅兵式留给人的,早已不止是视觉的震撼。它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一个民族从苦难中奋起、在奋斗中自强的轨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早已紧紧相连。
走出观礼的人群,街头的烟火气依旧浓烈——老人在公园下棋,孩子在路边追逐,商贩的叫卖声透着生机。这一刻忽然懂得,大阅兵展示的不仅是钢铁与力量,更是“守护这人间烟火”的初心。而这份初心,正是一个国家最坚实的根基,一个民族最动人的底色。
作者简介
冯家才,兴平市人,曾在兴平市商业系统工作,现兴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编写《兴平县商业志》曾在《微视兴平》、《醉美新兴平》、《风尚兴平》、《长安文苑》、《槐里书苑》、《陕西法制网》、《中华冯氏网》、《兴平文旅》《金秋文学》,中华诗经阁《都市头条》等平台发表过多篇文章,同时《腾讯网》、《百度网》、《搜狐网》、《新浪新闻网》等各种媒体转载过多篇文章。在各种媒体发表文章计叁拾万字。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图标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