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绢质画芯《琴声幽韵高风亮节》——附银镇纸
王德埙

画芯幅度:79公分X47公分,绢质。
刘松年本事
刘松年(约1131-1218),南宋宫廷画家,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他擅长山水人物画,画风工整细腻,笔墨精妙,作品多表现宫廷生活与自然景观。
艺术成就
其代表作《罗汉图》以笔精墨妙著称,构图严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他继承李唐的画风并有所创新,开创了“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方式,对后世山水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作为南宋宫廷画家代表,刘松年曾为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供奉画院,作品多描绘宫廷生活场景与自然风光。其画作融合了宋代美学特点,展现了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精致与写实风格(百度)。刘松年继承李唐、董源等前人技法,形成独特的“小景山水”风格。他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刮铁皴”,以细腻笔触呈现西湖等江南景致的秀润之美。

释文:琴声幽韵高风亮节,庚辰春月刘松年写(附印)
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鲍溶《归雁》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高风亮节”为汉语成语,过去认为语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指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该成语属联合式结构,语法上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历史典故中常用于赞誉忠贞之士,如苏武拒降匈奴、郭子仪举荐李光弼等。
胡仔(1110~1170) ,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
胡仔(1110~1170)和刘松年(约1131-1218)有40年共同活在南宋。故“高风亮节”出自胡还是刘,还需要继续研究。不能以胡仔说为定论。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本品,画于1160年,即绍兴三十年,干支为庚辰年。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复核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目前该馆已转运至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
由达德大学美术学院袁院长首倡此举,杜校长跟各分院院长分别联系沟通,形成一致意见,表示要建立一个真正用科鉴保证公平、公正、且合法、合规、确真、确值,全心全意为中国民藏人精品服务的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我们清楚并且承认中国民藏是海洋,国有博物馆是老普残的小水塘,且存在监守自盗现象。故宫已无真品,刚处理的故宫贪腐一案震惊全国。
我们谴责广州伪网拍公司和伪专家贬损、勒索民藏人的非法行为,为中国民藏人说话和办实事是本公司赖以立足的根本。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对于在创办之初给以有力合作与帮助的朋友和团体,本处自当铭记在心。筹备期间,欢迎海内外买家跟我们建立联系。联系电话:张先生15761601476
附:康熙十八年四大美女银镇纸:
规格:29.5公分X3.8公分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本品,制作于1160年,即康熙十八年。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复核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银镇纸所列四大美女是杨贵妃、王昭君、西施、貂蝉。

刘松年以竹节喻“高风亮节”。时绍兴年间,南宋民族危机深重,考验着每个文人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绍兴和议的签订,如巨石投入历史的长河,泛起了层层涟漪,对南宋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对画家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在军事上,南宋虽然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军队的北伐行动被迫终止,那些曾经满怀壮志、渴望收复失地的将士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南宋对武将的猜忌与打压进一步加剧,岳飞等名将的被害,使得南宋军队的士气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优秀将领的缺失,使得南宋军队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军事力量也逐渐走向衰落。此后,南宋在面对金国以及后来崛起的蒙古等势力时,往往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国防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经济方面,巨额的岁币负担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了南宋经济的脖颈之上。为了筹集每年向金国缴纳的银、绢等贡赋,南宋政府不得不加大对百姓的赋税征收力度。这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日益加重,许多人生活困苦,挣扎在温饱线上。大量的财富外流,严重阻碍了南宋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得南宋在经济上难以实现真正的繁荣与振兴。尽管南宋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难以与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相媲美。
政治上,南宋向金国称臣,这一屈辱的条款严重损害了南宋的国家主权和尊严,使得南宋在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壮大,而主战派则受到了残酷的打压和排挤。
刘松年画题的:“琴声幽韵”,表达的是一种“幽愤”。即对残暴金兵郁结的怨愤。汉崔寔《政论》:“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晋书·刘琨传》:“琨诗托意非常,摅畅幽愤。”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我歌尔其聆,幽愤得一吐。
画家在这样沉闷和压抑的政治环境中操琴明志,表示要翠竹一样高风亮节。因此,这是而立之年的刘松年画家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杰出画作。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工作人员、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