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哲著长篇小说《回眸春秋》连载之
第二十四章 姐姐支持弟弟
由于晁喆还有几天假期,他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一天后,晁喆向大哥要来姐姐的地址,去到辽市看望一下已经多年没见的姐姐,想见见姐姐姐夫与外甥他们。
当时,姐姐负责一个商店的工作,晁喆很容易的找到姐姐工作的单位。姐姐看到这个多年没见的弟弟来了,高兴地走了过来。
“三弟,你这是从哪儿来呀?”姐姐笑着问。
“哎呀,晁姐,他是你亲弟弟吗?”有营业员问。
“当然,是我的亲弟弟呀,你还有什么疑问那,这是我的三弟弟”姐姐笑呵呵地说。
“晁姐,不是,你问问你三弟弟有没有对象,没有的话,我可以给他介绍个对象啊”。
“是吗?你有这个好意,我就问问。三弟,那个姐姐问你有没有对象,没有的话,她要给介绍一个”姐姐笑着问我。
“姐,谢谢那个姐姐,我有对象了”晁喆回答。
“大刘啊,我弟弟谢谢你啦,他有对象喽”姐姐笑着告诉姓刘的姐姐。
“哎呀妈呀,这么标致的小伙子,晁姐你怎么不早说一声呢,早知道,我早就提了”刘姐后悔地说。
“大刘,你就是个马后炮。晁姐早就说过她有个弟弟在部队,还当了干部,谁有好姑娘可以介绍一下,你那时候干嘛去了”另一位营业员说。
“就是吗,我说的时候,你也没上心啊”姐姐又笑着回应。“行了,你们都看到我弟弟来了,我就早走一会,给我弟弟做饭了”姐姐随后说。
“哎,晁姐,你得给你弟弟整点好吃的呀,咱这有熟食、生肉、菜你得买点啊”又一位营业员说。
“对呀,我看见弟弟光顾着高兴说话了。你一样都给弄点,你先给我记个账,回头我再结”姐姐说着向那个柜台走过去,拿着东西转回来。
晁喆从姐姐手里接过东西,向几位营业员道了一声“谢谢”,就随姐姐走出商店。
晁喆跟着姐姐到一个托儿所,接了小外甥。晁喆抱着小外甥问姐姐“是不是还有一个外甥?”
“三弟,哪儿是一个呀,你还有两个外甥呢,这三个小子,把姐累个半死啊。你姐夫看有了两个小子,心想再要个女孩,那儿成想还是一个小子”。
“姐,我那两个外甥在家吗?”
“没有,我和你姐夫也带不过来,只好把两个大的都送到他们爷爷奶奶家了”。
“噢,对,我想起来了,我第二年回家探亲时,我二外甥在咱爹妈那儿呢。我姐夫现在在哪儿工作?”
“目前还在外地,不过调转还算顺利,过几天就回辽市工作了”。
“我姐夫调回辽市就好了,有姐夫在,你就不用那样累了”。
“是能减轻些。弟弟,你要结婚后,不管丫头小子,最多两个,可不能要多的,特别你还在部队,多了带不起啊”。
“姐姐说的对,我记住了”。
到了姐姐家,也就是一个十平米的小房屋。姐姐做饭,晁喆就逗着小外甥玩。
饭后,晁喆向姐姐讲述了妈妈的情况、他二哥二嫂及弟弟、妹妹的情况,还谈了爷爷奶奶、大哥大嫂两家的情况。
姐姐听完晁喆说的情况,她感触地说“父亲去世时,我在家陪妈妈几天,本想等春节期间回家再看看她老人家,可妈妈又搬到你二哥那去了,冰天雪地的我也去不了,好在你二哥给我来信说妈妈她们都很好,特别是两个妹妹还参加了工作,我也就放心了”。
“姐,妈妈的身体还挺好,你就不用惦记了”。
姐姐又问晁喆的对象和玉红家里的情况,晁喆也向姐姐做了介绍。姐姐听后也非常满意。
“三弟,你也二十四、五了,既然玉红家父母都同意,咱妈更没说,你们俩也谈了一年多,就抓紧结婚吧”。
“如果部队批准的话,玉红同意到部队结婚,我们初步考虑在年前年后吧”。
“好,姐支持”。
第二天早上,晁喆抱着小外甥跟姐姐到托儿所,就与姐姐告别了。晁喆在街上向火车站走,一路上也看看这个号称“煤都”的城市。
九点钟左右,晁喆走到路边一个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牌子的门口,突然想起同年参军入伍的还曾经在一个连队的辽市藉战友,好像退伍后在此工作。晁喆就走进去打听,一个同志告诉晁喆说,没有特殊情况,他应该马上就到。话音刚落,一个高个的男青年进来,他们互相看了看,都认出了对方,随即亲热地交谈起来,各自打听和介绍了所知道的战友情况。由于晁喆向他说明了必须坐中午的火车返回英平市,他取消了邀请其他战友相聚一下的打算。
“但是,你必须要再品尝一下我现在的手艺。我现在有这个条件,你不在我这里吃了饭再走,我怎么向其他战友交待啊!”这个在部队当了好几年炊事班班长的老战友嘿嘿地笑着说。
“好吧,老战友都这样说了,盛情难却,我只好领情了”晁喆也笑呵呵地说。
“这就对了,你等着,我就弄四个菜,保证不会耽误你上车”。
大约半个小时,老战友炒了四个菜,然后又拎来两瓶啤酒。
“老战友,酒就不喝了,我也不会喝酒,我就品尝你的手艺如何?”
“那不行,你不会喝酒,谁信呀。咱们一起当兵的,有几个你这样的,走南闯北的,提了干部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必须得喝,我还不耽误你坐火车”老战友边说边给倒满一杯酒。
“谢谢老战友,就一杯,好吧?”
“喝完这杯再说,老战友重逢,干”。
“谢谢老战友热情款待,干”晁喆硬着头皮陪老战友干了这杯酒。然后,晁喆说“老战友,我要好好品尝你的手艺了”。
“对,对,你吃,吃完点评一下”。
晁喆慢慢的把四样菜,每样都吃了一、两口。老战友觉察出来,晁喆是以吃菜为名,想少喝酒的意思。
“来,咱们再……”他刚要说再喝酒,晁喆立即打断他提议喝酒的话。
“老战友,你的厨艺确实不错,又香是又爽口,好手艺。这个菜是韭黄炒鸡蛋,这个是肉炒靑椒,这个是,是熘肝尖对吧,这个有黄瓜块、胡萝卜块、还有花生米和小方块肉是什么菜呀?”
“这个菜,这个菜,哎,你是想考我,还是麽麽蹭蹭地不想喝酒啊,这个菜你能没吃过?”
“老战友,我不骗你,真的没有吃过,天地良心,真没吃过”。
“真的?”
“真的”晁喆非常认真地说。
“这个叫宫保鸡丁”。
“我吃着就觉得不是猪肉的味道嘛,宫保鸡丁,好名好菜好吃”晁喆笑着吃着。
“来,再干杯”老战友又让他喝酒。
“我说老战友,你为我炒了这么好的菜,不让我吃,老喝什么酒啊,那酒是你的手艺呀,你看我的脸红不红?老战友我还穿着军装呢,让人看见一个喝醉酒的军人,行吗?”
“嗯呐,你的脸是红了,那你还是多吃菜吧,再说,我也说不过你,你说的有板有眼的,我服了,不光现在,在部队时就服了你了,吃菜吃菜”。
“还是老战友理解我,你慢慢喝,我吃饭菜陪你,谢了”。
吃过饭,老战友非要送晁喆到车站,还要给他买车票,硬是让晁喆拦住了。在检票口他们握手告别。
上车后,晁喆就想,他们只是和平时期在部队几年的战友,几年后再见就如此热情,如果经过战火洗礼过,活下来的战友,那种情形恐怕难以形容。
晁喆回到英平市,在爷爷奶奶家又住了一宿,告别了爷爷奶奶、大哥大嫂,就返回了部队。连去带回,整整二十五天,按期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