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含辛 《鹧鸪天·离恨》
—— 一盏残灯照尽人间离情
李含辛的《鹧鸪天·离恨》以秋夜为幕,以离恨为魂,通过凝练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凄美画卷。词中“残灯”“夜雨”“雁痕”等意象层层递进,最终以“不道相思已断肠”收束,将离愁之苦推向极致。
一、意象的冷寂与情感的浓烈
上阕以“他乡夜雨打空廊”开篇,奠定全词萧瑟基调。“空廊”与“残灯”形成空间与光影的双重孤独,而“照影长”三字,既写灯影的拉长,更暗喻孤寂之情的蔓延。后两句“雁去无痕秋已瘦,书成有泪墨先凉”尤为精妙:雁去无痕喻音讯断绝,“秋瘦”拟人化地写出时光流逝的苍凉;“有泪”与“墨凉”则通过动作与触觉的错位,传递出未书先悲的复杂心绪。
二、叠词的韵律与意境的延伸
下阕“风瑟瑟,水茫茫”以叠词强化听觉与视觉的苍茫感。“瑟瑟”摹风声如泣,“茫茫”状水天无际,二者叠加,将离愁具象化为无边无际的天地空间。“故园心事付沧桑”一句,以“付”字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命运无常的慨叹,使词境由私密抒情转向哲思。
三、结句的悖论式抒情
末句“人间最是离情苦,不道相思已断肠”看似矛盾,实则深刻。“最是”强调离情之极苦,“不道”却转折出相思之痛已超越语言表达。这种“苦中更苦”的悖论,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异曲同工,道尽离恨中“不可言说”的绝望。
艺术特色总结
虚实相生:如“墨先凉”以虚写实,未落笔而情已至。
时空交错:从“夜雨”到“秋瘦”,时间流逝;从“空廊”到“水茫茫”,空间转换,共同烘托漂泊之思。
用典无形:化用“断肠”典故却不落窠臼,反以口语“不道”冲淡脂粉气,更显真挚。
此词堪称“鹧鸪天”体中的离恨绝唱,一盏残灯,照见千年游子心。
附录
鹧鸪天·离恨
填词/李含辛
他乡夜雨打空廊,
一盏残灯照影长。
雁去无痕秋已瘦,
书成有泪墨先凉。
风瑟瑟,水茫茫,
故园心事付沧桑。
人间最是离情苦,
不道相思已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