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明与仙游寺
文/史飞翔
【编者按】《周明与仙游寺》一文内容详实,情感真挚,是一篇出色的纪实性文章,主要体现在:其一,内容丰富详实:文章既介绍了仙游寺的基础信息,包括它位于周至县黑水河畔的地理位置,其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的悠久历史,因弄玉萧史传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以及出土隋代舍利子而闻名的文化渊源,还阐述了周明与仙游寺的深厚关联,全面且具体地呈现出仙游寺的重要价值与独特地位,让读者对仙游寺以及周明为其作出的贡献都有了清晰认知。其二,叙事条理清晰:文章整体采用了线性的叙事结构,先从作者2016年参观仙游寺的经历写起,由此引出对仙游寺自然景观、历史传说的介绍,然后再着重笔墨去讲述周明与仙游寺的故事,层层递进,叙事脉络流畅自然,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逐步了解到周明和仙游寺之间的种种联系。其三,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大量具体事例,成功塑造出周明这一令人尊敬的人物形象。文中写周明为仙游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情况,邀请文物专家对相关文物进行勘验考证,努力寻找毛泽东手书《长恨歌》,积极邀请诸多名家为仙游寺题词刻碑等事迹,充分展现出他对仙游寺的热爱以及为保护弘扬仙游寺文化所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四,情感质朴动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仙游寺的喜爱以及对周明的敬佩之情。无论是对仙游寺峰峦叠翠等自然景致的描写,还是对镏金铜棺等出土文物的赞叹,都体现了对仙游寺的钟情,而结尾处引用文管所所长的感激之语以及其他作家对周明的评价,则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周明的敬重,情感表达自然而真切,具有一定感染力。【编辑:纪昀清】

2016年3月3日,我应邀做客周至县“道德讲堂”,为该县文化系统三百余名职工做了《〈道德经〉与当下人生》的讲座。会后,在周至县文联主席国稳社、作协主席赵永武的陪同下我有幸游览了仙游寺。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正南15公里处的黑水河畔。这里群山环绕、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叠翠,碧水萦绕,是一处融自然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优美景观。这座隋开皇十八年创建的古老寺院,具有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历史,更流传着许多的民间故事。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自幼擅长吹箫,后与才华出众的萧史结为夫妻,就住在寺边的玉女洞。超凡脱俗的箫声引来祥龙瑞凤,双双结伴成仙而去,是为“乘龙快婿”典故的由来。唐元和元年(公元706年),诗人白居易在周至任县尉时,在仙游寺写下了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千古绝唱。20世纪80年代,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又发掘出隋代舍利子,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世人关注。
仙游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一心向往的文化胜地。我写《终南隐士》一书时,几次都想游仙游寺,但始终未能成行。今天终于了却了一桩夙愿。我们先游览了新盖的仙游寺和古法王塔,随后来到仙游寺博物馆。仙游寺博物馆东西两山夹峙,南濒巍巍秦岭和黑河金盆水库,北俯广阔膏腴的关中平原,掩映于青山翠柏之中。或许是毗邻终南山的缘故,这里的柳树已发芽、迎春花已绽放、野桃花已开放。在仙游寺文管所徐勇所长的关照下,我们有幸拜谒了法王塔地宫发掘的隋代舍利子。那镏金铜棺、那晶莹琉璃瓶、那神圣的舍利子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拜谒完舍利子,我们又在博物馆院内四处走了走。举目望去有很多名人题匾:臧克家、冰心、魏巍、贺敬之、袁鹰、刘白羽、光未然、王蒙等。我一看就知道这一定与作家周明有关。
周明,当代作家,1935年1月出生于周至县马召乡涌泉寺村。周明第一次游仙游寺是在小学时,是由哥哥领着去的。哥哥告诉他这里是白居易《长恨歌》的诞生地,周明顿时被眼前这并不显眼的旧庙所吸引,从此他便与仙游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仙游寺“庙小名气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周明的推波助澜。为了仙游寺,周明可以说是奔走呼吁、竭尽全力。1990年,周明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汇报仙游寺保护情况。1992年,周明向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汇报仙游寺有关情况。正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仙游寺才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以顺利搬迁和保护。此外,周明还请来文物专家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和大学者赵朴初、季羡林、黄苗子等对法王塔地宫出土的舍利、文物等反复勘验、重复考证。周明还几经周折找到毛泽东手书《长恨歌》十大张。不仅如此,他还破门而入请臧克家手书题跋,请贺敬之将《长恨歌》全诗书丹勒石流芳。又请名家王任重、马文瑞、冰心、赵朴初、关山月、刘白羽、臧克家、光未然、贺敬之、沈鹏、冯牧、王蒙、袁鹰、冯其庸、魏巍、柏杨、犁青、徐迟、郭风、王一桃、刘绍棠、罗哲文、单士元、邹获帆、张志民、刘萧芜、雷抒雁、阎纲等人题词刻碑留念。2015年,周明又促成已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纪弦纪念碑在仙游寺的落成和揭幕。纪弦是台湾当代诗歌的奠基人、现代派诗歌发轫者之一,是我国优秀的跨世纪诗人,被誉为“不老的槟榔树”。经过周明的穿针引线和不懈努力,周至县在仙游寺旁为纪弦建了一座碑亭并举行了揭幕仪式,让这位出生在周至的大诗人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仙游寺文管所所长徐勇特别感激乡贤周明,他说:“只要是和仙游寺有关的事,周老师向来是有求必应。”周明对仙游寺的支持与关爱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使命和担当。难怪周至作家张长怀赞叹:“艰苦玉成,尽现乡情;乡情深矣,最是周明。”

【作家简介】史飞翔,男,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西安市社科院老子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西安市智库研究院专家库专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首批重点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陕西省“百青人才”、陕西省“百优人才”、陕西省“双百人才”。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当代文艺批评研究中心研究员,宝鸡文理学院陕西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吴宓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西安市作协理事、西安市高新区作协副主席。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西安市作协签约作家、《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曾任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科研处办公室主任。现任西安翻译学院终南学社秘书长、《陕西终南文化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西安翻译学院写作特长班授课教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学理论》《价值工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26篇。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22部,其中《终南隐士》一书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终南山隐士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关学与陕西书院》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关学与陕西书院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关中地域与关中人物》一书被陕西省孔子学会评为“首届儒学学术研究与普及推广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作家研究》一书被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誉为是一本带你读懂“文学陕军”的书;《终南守望》一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