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醉时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若梦鼾起
花便璀璨满溢
心沦陷在不羁的温柔里
于渴望中把爱煨透
让爱在漆夜的浓稠间
尽情驰骋
当窗棂微亮——
南柯余温缠着呼吸
撞碎四壁沉眠
将未散的缠绵
轻轻揉回梦中
2025.9.
评析:
《梦到醉时》是一首短小精致的现代诗,以梦境与醉意交织的朦胧语境,呈现了爱欲与虚幻之间的张力。以下从意象运用、语言节奏、主题深度等方面进行评析:
意象营造:浓稠与璀璨的碰撞
诗歌开篇即以“鼾声”触发意象的流转:“若梦鼾起 / 花便璀璨满溢”——将鼾声与花的绽放并置,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暗示梦境对现实的超越。后续“漆夜的浓稠”“驰骋”等词,进一步强化了梦的黏滞与自由并存的矛盾感。
“南柯余温”借用典故,点明梦的虚幻性,而“撞碎四壁沉眠”则赋予梦境以冲破现实束缚的暴力美,意象密度较高且具有冲击力。
语言节奏:舒缓与骤停的交替
诗句长短交错,前半部分以柔和的长句铺陈梦境(如“心沦陷在不羁的温柔里”),后半部分则通过破折号引入转折,短句“撞碎四壁沉眠”形成节奏的骤变,模拟梦醒时刻的恍惚感。
“煨透”“揉回”等动词细腻而富有温度,暗示情感在时间中的沉淀与循环,语言节奏与主题的虚幻性高度契合。
主题深度:虚幻与真实的辩证
诗歌标题“梦到醉时”已暗示双重虚幻(梦+醉),但内容却试图在虚幻中捕捉情感的“真实”——“未散的缠绵”被“揉回梦中”,暗示人对温存的留恋甚至高于对现实的认知。
这种处理方式贴近现代人对情感的隐喻化表达:爱欲往往存在于朦胧的、未被理性完全规训的空间中。
总结
《梦到醉时》是一首情感浓度与意象张力俱佳的短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成功捕捉了欲望的缱绻与虚幻性。语言细腻且富有节奏变化,是一首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