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伴书声 海韵润文心
——宋俊忠《万松浦书院赋》赏析
李 皓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曾应邀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前往烟台龙口市渤海湾畔的“中加东海学校”(现已更名为“烟台南山东海外国语学校”)考察,在学校的招待所里住了一夜,第二天还去看了海边的万亩松林。其时,隐约听说毕业于烟台师专中文系的山东籍著名作家张炜先生在不远处建有一处“万松浦书院”,但由于公务在身,并未前去造访。退休之后,虽数度于泉城济南参与“万松浦俱乐部”组织的文学交流活动,也拜读过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万松浦》杂志,可与文友们一道去“万松浦书院”参观,却一直只是心中的一个愿望。
恰在此时,有幸读到了宋俊忠先生创作的《万松浦书院赋》。见文如见景,无缘亲历,那就先从美文中了解吧!
初读一遍,隐约有感。反复品读,则色香有味矣!
赋文开篇,即见宋俊忠先生写作匠心,“渤海之湄,黄水之津”,寥寥数字定其方位,山海气象已隐然其间。“东望沧溟,雾锁徐福之仙岛;西接长林,风传稷下之遗音”,一联勾连古今,将书院置于徐福求仙的历史传说与稷下争鸣的文化脉络中,既点出地域的历史厚重,又暗示书院承续文脉的使命。“壬午肇基”“廿二载已逝光阴”,则简洁交代书院渊源,以“道脉绵延,愈见精神”总起,奠定全文崇敬赞美的基调。
写书院形胜,宋俊忠先生不事雕琢而意境自出。“依莽苍之松海,枕澎湃之涛声”,以“依”“枕”二字赋予书院生命感,松海的苍茫与涛声的澎湃,构成天地间的宏大背景。“书院巍然,非崇楼之炫目;庭轩静穆,有泉石之澄明”,弃浮华而重内在,凸显书院“静穆”“澄明”的气质,恰合读书治学之境。“黛瓦素墙,隐翠微而欲滴;曲径幽窗,纳海气以常清”,色彩素净,画面清幽,海气入窗,更添灵动。而“朝闻鸟哢,与书声互答;夜沐星辉,共灯火争莹”,则以声与光的交织,写出书院朝夕间的生机与静谧,鸟声与书声相和,星辉与灯火同辉,一派安然向学之景。“松涛阵阵,恍若弦歌不辍;海韵泠泠,浑如击磬长鸣”,更是将自然之声与人文之韵相融,松涛似弦歌,海韵如击磬,书院仿佛成了千年文脉的回响之地,“尘外诗庭”之誉,实至名归。
溯其渊源,宋俊忠先生则从地域文化入手,“徐乡故邑,本是智者之墟;秦使楼船,曾发求仙之棹”,再续前文徐福典故,点出此地“智者”基因。“稷下风移,文星东耀;百家绪远,薪火此燎”,则将书院的文化根系深扎于稷下学宫的沃土,强调其“继绝”而非“循故步”,“守正开新,敢领风骚”的追求。尤为可贵的是,宋俊忠先生点出书院“立身林野,非为遁世;心系苍茫,志在扶摇”的格局——它并非避世的桃源,而是以林野为基,涵养浩然之气,聚集天下才俊,在“铅椠耕读”与“知行互证”中,既承古贤格范,又开今世新标,展现出现代书院的时代担当。
铭其志业,宋俊忠先生则聚焦书院精神内核。“守‘和蔼’于门户,崇‘安静’于中堂”,以匾额题词见办学理念;“匾揭‘人人皆诗’,诗心即道;座聚青衿接席,席地论章”,则显其人文关怀与学术氛围。“翰墨流芳”“诗简传薪”,道尽文化传承之责;而“观鱼蟹而知河海之趣,听鹂鹊以悟天籁之常”,又将读书与生活、自然相融,显其“以劳强骨,以读润肠”的养人之道,以及“远浮名之扰攘,护心灵之圭璋”的精神坚守。
结尾“嗟夫”一段,宋俊忠先生以世变繁华反衬书院“廿载如磐”,“栉风沐雨,根愈固于厚土;抱朴守真,色不夺于流岚”,将书院比作“精神之桅帆”,于浮躁世风中为文化导航。末附诗作,以“莽原松海起琅嬛”“一灯如炬照樽前”等句,再次凝练书院的意境与精神,“且看松针垂玉露,犹滴千年未了篇”,更寄寓着对书院永续传承、续写文化华章的期许。
总之,宋俊忠先生的《万松浦书院赋》,以典雅之笔勾勒书院风华,以深邃之意传承文化血脉,既是对万松浦书院形与神的生动描摹,更是对现代书院文化价值的深情礼赞,堪称一篇融景、史、情、志于一体的赋文佳作。山海松涛间,文心见永续。它让读者在领略文字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与温度。
出生于烟台龙口的大作家张炜,对养育了他少年时代的龙口是有感情的,所以他创建起“万松浦书院”作为心灵的寄托与文学的皈依。宋俊忠先生亦是有书院情结的,所以他以他的“竹庐书院”为根,倾心为泉城的文学事业“化缘布道”,更以这篇《万松浦书院赋》明了一介文人所追求和弘扬的“文学精神”。
盼有朝一日能实现心愿,即在充分欣赏宋俊忠先生《万松浦书院赋》的基础上,能亲临万松浦书院沁润式参观,并能在那里美美地睡上一夜!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在济南工作、定居的青岛平度人,退休党报新闻工作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附原文:
万松浦书院赋(外一篇)
宋俊忠
渤海之湄,黄水之津,有浦名港栾,涵碧映云。东望沧溟,雾锁徐福之仙岛;西接长林,风传稷下之遗音。此间毓秀,宜筑斯文。壬午肇基,时维甲申之序;万松作伴,地承千载之灵。书院既成,廿二载已逝光阴,然道脉绵延,愈见精神。
观其形胜也!依莽苍之松海,枕澎湃之涛声。书院巍然,非崇楼之炫目;庭轩静穆,有泉石之澄明。黛瓦素墙,隐翠微而欲滴;曲径幽窗,纳海气以常清。朝闻鸟哢,与书声互答;夜沐星辉,共灯火争莹。松涛阵阵,恍若弦歌不辍;海韵泠泠,浑如击磬长鸣。噫吁!此非桃源别境,实乃尘外诗庭。
溯其渊源也!徐乡故邑,本是智者之墟;秦使楼船,曾发求仙之棹。稷下风移,文星东耀;百家绪远,薪火此燎。避秦火而存逸响,处海隅以续离骚。今书院继绝,岂循故步?守正开新,敢领风骚。立身林野,非为遁世;心系苍茫,志在扶摇。辟一方净土,养浩然之气象;聚九州俊彦,砺不锈之文刀。铅椠耕读,承古贤之格范;知行互证,开今世之新标。
铭其志业也!守“和蔼”于门户,崇“安静”于中堂。匾揭“人人皆诗”,诗心即道;座聚青衿接席,席地论章。翰墨流芳,承先哲之深意;诗简传薪,寄后来之远望。不拒风霜,四时自有佳趣;何妨雨雪,一室犹暖书香。观鱼蟹而知河海之趣,听鹂鹊以悟天籁之常。更有夜话星垂,晨耕露漙。采林间之蕈菌,拾滩头之贝光。以劳强骨,以读润肠。远浮名之扰攘,护心灵之圭璋。
嗟夫!世变滔滔,繁华竞逐。多少宫阙倾颓,几处弦歌可续?惟此松浦,廿载如磐。栉风沐雨,根愈固于厚土;抱朴守真,色不夺于流岚。非金玉之台榭,乃精神之桅帆。万松作证,潮汐有信;书院长青,文心永涵。敢竭鄙怀,恭疏短赋。诗曰:
莽原松海起琅嬛, 潮送涛声入砚田。
稷下遗风吹未散, 徐乡故垒韵长延。
青衿负笈云林深, 玄辩开襟月影偏。
廿二春秋磨砺处, 一灯如炬照樽前。
且看松针垂玉露, 犹滴千年未了篇。

宋俊忠,笔名寒竹,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著有《玫瑰诗晴》《旅踪游思》《心香一瓣》等,代表作《超然楼赋》《济南泉水赋》《济南柳赋》《济南荷花赋》《平阴玫瑰赋》等。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