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关漫道伫烟霞,曲罢秋思萧瑟发 128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雄关漫道伫烟霞
曲罢秋思琴瑟发
天意归帘唤明月
娥影摇川映万家
星河几度谢霄花
舟载参差浪淘沙
客棹粼弦托素魄
梦别英落好还家
玉盏别泪香绕楼,诗魂梅断情未休,卷帏垂韵曲犹在,谁解红尘刻骨愁。《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动态平衡,周而复始,生命是一次次涅槃重现向死而生的蜕变过程,在预中而立,在废中而失,漫漫长路之求索,志不强者智不达,故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的本质是自然天性而非动物习性,人类当道法自然,与自然达致和谐才是修炼的核心。人性之恶在于欲望无限膨胀,人权之恶在于过度自我使用,人们大都关注于生物链条的环节胜负尔虞我诈而看不到整个宇宙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下一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芸芸众生森罗万象都是宇宙能量的随缘化现,同气相应,同感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天地混沌,万物并做,微妙玄通,道法自然。
荷倾碧落夜斓开,霓绘银烛染翠苔,夜枕前尘始难忘,惊鸿照影去还来。《论语》曰:“吾日三省吾身。”与君子交,我们学其所长,以增己善;与小人交,我们察其所非,以避其恶,在时光荏苒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诗书之觅,非是求田问舍,而是知书达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站在古圣先贤肩上遥望星汉灿烂,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羁绊与固陋,在星辰大海中炼就了波澜不惊的心胸与透观万象的慧眼。因为淡泊明志,故而超然物外;因为宁静致远,亦不流尘连忘。从春华走向秋实,从繁荣走向萧瑟,万象生命皆在时空中衍变出灿烂的循环!天地有道,万象自落因果循环之中而不知矣。匆匆之中虽然“君子洗心,小人革面”,但要珍惜生命同途的每个有缘过客,不管君子还是小人,都为我们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正负阅历。一阴一阳之谓道,社会永远是阴阳互推,循环往复,有忠良就有奸诈,有坦途就有陷阱,有高歌猛进就有急流勇退,有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此为万象共律,一切生命都在终而复始的蜕变嬗换中生生不息。也许天地之间除了“道”,没有一物会成为灵魂的永恒伴侣,让心变得无穷无尽,以致于“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犹如水滴归入大海一般,这就是大我与小我本自具足的天人合一。秋雨携风袭暗穹,诗魂画意岂成空,飞毫入墨天地绘,只向九天颂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