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金陵夜雨现残碑
十年太平,江南烟雨润物无声。陈遗与凌织云隐于金陵闹市,开设“经纬堂”传授堪舆正道。这夜暴雨倾盆,秦淮河水暴涨,冲垮北岸老堤。天明时分,衙役急叩门扉:“陈先生!河底冲出块古碑,刻着古怪星图!”
碑石沾满淤泥,却掩不住边缘阴阳鱼纹。凌织云以巾拭净,蹙眉道:“是刘伯温亲刻的‘镇江碑’,但星图指向的并非长江…”她指尖沿星轨滑动,“这是逆推的紫微垣星象——对应天上紫微宫的位置应在…”
陈遗竹杖轻点金陵城舆图:“在皇城旧址之下。”二人对视凛然。朱元璋建都时,刘伯温曾以“窝突双阵”镇住前朝龙戾,莫非此碑是阵眼密钥?
当夜子时,皇城废墟地底传来轰鸣。盗掘者炸开了隐秘地宫,浓黑煞气冲天而起,城中百畜惊惶。陈遗赶至时,只见盗墓贼横死洞口,尸身覆盖冰霜——竟是寒煞蚀体!
“不好!”凌织云罗盘急转,“刘伯温镇的不是前朝龙戾,是北极寒煞!此煞若泄,江南将冻绝千里!”
地宫深处,寒冰正沿甬道急速蔓延。冰层中封着无数挣扎人影,皆是当年建文帝旧臣!
---
第十八章 冰封忠魂啼血泪
玄冰彻骨,怨气凝成白雾。陈遗以龙玺余温化开冰壁,触到某具冰尸时骤然窥见往事: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旧臣被秘囚于此,刘伯温借寒煞镇其怨气,实为保全魂魄不散。
“刘公好意,却酿大祸。”凌织云以血画符,“三百年的怨气与寒煞交融,已成‘玄冥’邪物!”
冰尸群突然睁眼,瞳中燃幽蓝火。为首老臣嘶吼:“朱棣逆贼!还我陛下!”寒煞如巨浪拍来。陈遗竹杖插地,青芒结罩相抗,杖身却速覆冰霜。
危急时,镇江碑自生感应,碑文投影于冰壁:“寒极生春,怨尽福至;需以真龙血化煞。”
凌织云猛然看向皇城方向:“真龙血…莫非指朱氏后人?”
次日,落魄书生朱允明被寻至地宫。此人竟是建文帝嫡系子孙!当他割血滴入冰层,奇迹发生:寒煞渐消,怨魂逐一揖礼化光。最后消散的老臣含笑指地宫深处:“刘公留了礼物给破局者…”
冰尽处,露出青铜匣,内藏羊皮卷——《伯温窝突补遗》。
---
第十九章 钱塘潮涌海门开
羊皮卷记载着惊人秘辛:刘伯温曾发现钱塘江口有“海窝”,每百年需以“人突”镇之,否则海啸灭世。下次镇海期就在三月后!
二人疾赴钱塘。江口大潮如万马奔腾,凌织云观气色变:“海窝已现漩涡,地藏府余孽在搅局!”
果然,江心浮舟上立着黑袍祭司,正将黑符投入漩涡:“府君虽逝,然归墟终开!以海窝引潮灭世,方显我道真威!”
潮头骤然掀高十丈,水墙中隐现巨兽轮廓。陈遗踏浪而起,竹杖点向漩涡中心:“刘公以‘雷峰塔为突,六和塔为窝’布阵,岂容你破坏!”
祭司狂笑掷出骨链:“可知雷峰塔下镇着何物?是白蛇怨魄!今日便请她助阵!”骨链击碎塔基,白气冲天化蛇形,竟与巨兽合体扑向杭城!
凌织云急抚龙玺残玉:“赖氏第三十一代请召——西湖水魂,护佑苍生!”湖心跃起青白二光,许仙与白娘子虚影再现,双剑合璧阻住蛇兽。
陈遗趁机潜入漩涡,见海窝深处插着柄锈戟——竟是伍子胥的镇海戟!他握戟刹那,滔天怨怒灌体:“夫差!夫差!”
原来伍子胥魂魄始终镇守海窝!陈遗以心口阴阳鱼化其怨气:“胥公!仇怨已逝,当护新生!”
锈戟焕彩,突芒直贯云霄。海窝平复,祭司被反噬力撕碎。潮退时,戟柄显出一行小字:“下一个百年,待君再来。”
---
第二十章 巴蜀蛇穴惊变
秋雨连绵时,巴蜀传来噩耗:唐门家主唐隐舟中奇毒,浑身经脉逆突如蛇蟠。陈遗诊脉后骇然:“这不是毒,是‘地脉反噬’!唐家堡必建在蛇穴之上!”
唐家堡确筑于巨型窝形天坑,中央祭坛本为镇穴突点。然唐门为炼新毒,竟掘穿祭坛引地火,惊醒了沉睡的相柳残魂!
地底轰鸣,九首蛇影破土而出。唐隐舟挣扎道:“祖训言此乃诸葛武侯镇魔之地…”凌织云翻查唐门秘卷,惊呼:“武侯以‘八阵图窝’困相柳,突点竟在成都武侯祠!”
二人驭马急驰。武侯祠柏森森,罗盘指引至诸葛亮塑像前。陈遗叩首三遍,塑像掌心滑出玉圭,刻:“欲镇相柳,需借东风。”
凌织云恍然大悟:“东风是时间!需在冬至一阳生时,以玉圭引地气击蛇首!”
冬至日,唐家堡飞雪漫天。相柳九首吞云吐雾,陈遗立于窝心,待日影正午时掷出玉圭。地气如金箭射穿云层,精准击中九首逆鳞!
蛇影惨嚎消散,雪地留深坑。坑底现出青铜车马——竟是诸葛亮南征时造的“流马”,车内满载竹简,详载中原七十二处窝突秘穴!
---
第二十一章 滇南虫谷噬心蛊
竹简提及滇南有“虫谷”,乃武则天流放谪臣时发现的阴窝,需以阳突镇蛊虫。近年谷中蛊祸频发,必是突点失效。
虫谷瘴疠弥漫,苗寨长老苦笑:“突点‘祭天崖’被汉商炸毁采矿,如今万蛊出巢。”夜半,蛊虫如黑潮涌寨,触物即腐。
陈遗以阴阳眼观气,见谷底有金芒闪烁:“炸毁的并非真突!真突是谷底金蚕王!”众人掘地三丈,果见琥珀巨茧,内封双头金蚕。
凌织云却色变:“此乃蛊神!若惊醒它…”话音未落,矿洞爆炸处爬出蜈蚣巨妖,直扑金蚕!
原来地藏府余党操纵蜈蚣,欲吞蛊神炼万蛊幡。金茧开裂,蛊神振翅尖鸣,万蛊如受召扑向苗人!
陈遗急中生智,将龙玺残玉投入金蚕口中:“以龙气化神怨!”金蚕骤温顺,吐丝缠住蜈蚣。凌织云以血画“驭蛊符”点于蚕额:“蛊神听令,护佑生灵!”
金蚕化光融入地脉,虫谷遍生驱蛊草。长老赠予“蛊珠”为谢:“此珠可测天下蛊窝。”
珠光映照下,竹简某处文字突变——竟指向漠北成吉思汗陵!
---
第二十二章 漠北王陵狼星动
漠北风沙如刀,成吉思汗陵永眠处忽现狼形龙卷。蒙古勇士跪求:“长生天发怒,请仙师镇穴!”
凌织云以蛊珠测地,惊见陵寝实为“狼窝”,突点竟是北斗七星阵!而今星位错乱,因忽必烈所留镇穴金印被盗。
陈遗循煞气追至西夏黑水城。盗印者乃吐蕃妖僧,正以金印召狼魂:“成吉思汗灭我西夏,今日便唤狼煞噬元蒙!”
狼魂聚成巨影扑来,陈遗怀中断戟自发鸣响——伍子胥竟与成吉思汗隔世共鸣!二魂交融,戟化金戈劈散狼魂。
妖僧狞笑捏碎金印:“那便同归于尽!”印碎引动地裂,真正的陵寝入口显现——内里忽传出苍老歌声:“亡我西夏者,非蒙非汉,乃天数也…”
西夏末帝鬼魂步出,轻抚妖僧头顶:“国师,歇了吧。”执念消解,裂痕复合。鬼帝赠予陈遗一枚玉扳指:“此物可调漠北地气,助你平衡天下窝突。”
扳指扣指刹那,陈遗心口阴阳鱼彻底圆满。凌织云喜极而泣:“夫君终成完整‘地师’!”
沙海月升,忽闻金陵警钟长鸣——北极寒煞竟复醒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