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的文化新程:清涧驻西安道情团启航,助力《三秦贺岁·银龄欢歌》
2025年9月16日,西安城巿被细雨温柔包裹,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凉爽,为这座古老城市增添了几分诗意。就在这样舒适的氛围中,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籍艺术家汇聚的西安道情团,迎来了意义非凡的启航活动。活动现场,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与期待,尽管来自异地他乡,但共同对道情艺术的热爱,让大家紧密相连,笑脸相迎。
西安道情团团长高燕娃、惠雪利全程参与,与成员们一起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清涧道情作为陕北地区传统曲艺形式,历史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当时道教在陕北盛行,道人们以道学为意创音谱曲,制作渔鼓和简板等乐器演奏道曲,并将历史故事、神仙鬼话编成曲种传唱。后来,道曲与酒曲、爬山调以及哭死人调融合,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道情。其唱腔丰富多样,有“九腔十八调”的美誉,或节奏缓慢、苍凉悲切,低回哀婉中诉说着生活的沧桑;或曲调雄壮、气魄宏大,令人豪情满怀 。表演时,独特的装扮和互动方式也极具特色,男角身着道袍,手执拂尘,女角身穿五彩服,一手持扇一手持帕,生旦相对,边扭边唱,还伴有一问一答,充满浓郁地方风情。据统计,清涧境内外有各类道情剧目423个,本本皆是艺术瑰宝,深受群众喜爱。1945年在延安,作曲家刘炽根据清涧道情编成《翻身道情》,经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后,红遍大江南北,让清涧道情声名远扬。2008年,清涧道情更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此次启航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清涧道情这一国家级非遗,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团长高燕娃在活动中表示:“清涧道情是我们的根,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希望通过西安道情团这个平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作出更多贴合时代的作品,让道情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惠雪利也强调,团队未来将积极与各方合作,推动道情艺术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公益演出和培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道情。
活动现场,西安道情团还为新开播的《三秦贺岁·银龄欢歌》栏目送上真挚祝福:“祝《三秦贺岁·银龄欢歌》栏目开播大吉,一路长虹!”成员们认为,该栏目为中老年群体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传统戏曲文化传播搭建新渠道。未来,西安道情团计划与栏目紧密合作,将清涧道情的经典剧目和创新表演搬上荧幕,借助电视媒体的传播力,让更多观众感受道情艺术的独特韵味,为陕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