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花鸟画,那就不得不提到近代花鸟画泰斗--齐白石,让我们一起走近齐白石及其弟子的绘画世界。
他68 岁时画的《夜读图》,就是他儿时读书时的回忆。图中的孩子面前有盏小油灯,有书写的课本和毛笔,旁边一个砚台和小水盂。在孩子的眼里,读书总是很累的,常常是读困了便睡着了,图中表现的便是这种孩子的心态,也就是齐白石儿时的读书生活。因为他小时候心之所向并不在读书,而是在画画。祖父和外祖父给他的笔记本全被画上了画,画一张撕一张,用了不久便薄了,成了绘画本。
《放牛图》画的便是儿时读不起书的齐白石,去放牛的场景。把书的边角系上绳子挂在牛角上,叫做“挂角”。

齐白石老先生解决了雅与俗的问题,又解决了古典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结合问题。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一个人能在事业上突破一点,那就是不得了的,就可以对历史有所贡献。
众所周知,白石老人所画的虾,开创了中国画大写意水族草虫的一个前所末有的新天地。
白石老人画虾,一支羊毫提笔,是自左下向右上运动,先虾头,后虾身,形体呈自然弯曲状。为了表现虾的质感,老人用若断若连的笔触,一笔复一笔,慢慢地画出虾身。而后,老人放下这只笔,重新拿起一支大楷羊毫,以浓墨在用淡墨画好的虾的头胸部再加一笔,又用笔尖蘸了点更浓的墨,在虾头的两侧,饶有趣味地用一条短线而不是用墨点各添了一笔,虾的眼睛便十分精神地凸显出来。
白石老人的虾,不仅造型精准,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而且没有一点多赘之笔。
齐白石老先生解决了雅与俗的问题,又解决了古典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结合问题。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一个人能在事业上突破一点,那就是不得了的,就可以对历史有所贡献。
众所周知,白石老人所画的虾,开创了中国画大写意水族草虫的一个前所末有的新天地。
白石老人画虾,一支羊毫提笔,是自左下向右上运动,先虾头,后虾身,形体呈自然弯曲状。为了表现虾的质感,老人用若断若连的笔触,一笔复一笔,慢慢地画出虾身。而后,老人放下这只笔,重新拿起一支大楷羊毫,以浓墨在用淡墨画好的虾的头胸部再加一笔,又用笔尖蘸了点更浓的墨,在虾头的两侧,饶有趣味地用一条短线而不是用墨点各添了一笔,虾的眼睛便十分精神地凸显出来。
白石老人的虾,不仅造型精准,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而且没有一点多赘之笔。
白石老人的弟子---王雪涛先生,也是在咱们花鸟画上有很大造诣。
王雪涛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中国文化的研究者、践行者,致力于中国画艺术创新的艺术大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华文明对大自然之亲爱,对人性美好之崇敬的人文精神。
齐白石比王雪涛年长40岁。1923年雪涛先生拜白石老人为师,那年他正好20岁。这对他的学术渊源和艺术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白石老人非常体恤和关心后学。他有一方印,叫做“门人半知己”,既是学生又是知己。所以这段师承关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王雪涛先生对于白石老人的感恩和传承是毋庸置疑的。
王雪涛是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自小喜画,拜齐白石为师,学齐白石大写意,几可乱真。
王雪涛早期所作《十二月令花卉册页》,作于1948年,选十二种花卉配以草虫,作品构思精巧、章法简逸而充满趣味,王雪涛的小写意适应大众审美习惯,可谓雅俗共赏,初学小写意者作学画范本也挺适合。
十二月令花卉册正月:《梅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二月:《杏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三月:《桃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四月:《牡丹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五月:《石榴》

十二月令花卉册六月:莲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七月:玉簪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八月:桂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九月:菊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十月:兰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十一月:山茶花

十二月令花卉册十二月:水仙花

中国书画网曾经评论王雪涛: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中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王雪涛更有“王牡丹”的美誉,因为他的牡丹画的更是一绝。

陈葆棣,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在继承王雪涛先生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的基础上,上溯陈白阳、徐清藤、八大山人等明清大师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在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中,树立了创新不远离传统的绘画理念。从事绘画几十年,他强调笔墨功力、注重传统修养、勇于探索。
陈葆棣的花卉直取王雪涛,因此他的花卉明显具有王氏的形神风貌。他更能上溯王师渊源,并且将技法融为己用,以书法用笔,笔力沉雄,形成自己含蓄秀逸、古朴而又洒脱的绘画风格。
谢谢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