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十三个乡镇综合版
整理编辑:区治甫
【罗平:高原湖泊 景美如画】
曲靖珠江网
2025-05-15 04:41曲靖珠江网官方账号
初夏五月,罗平县阿岗水库碧波荡漾,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湖面如镜,倒映着四周起伏的山峦,天光云影共徘徊,构成一幅美丽的高原生态画卷。
阿岗水库是国家大(Ⅱ)型水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境内,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支流上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
近年来,罗平县阿岗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加大河湖、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毛虹 侯映 李万能 王标
︎❀❀❀❀❀❀❀❀❀❀❀❀❀❀❀❀❀❀❀❀❀
【春天走罗平,松毛村油菜花风景美到爆】
边凡 2024-03-17· 发布于云南
“跟着边凡看世界”用镜头带你去云南罗平松毛村看油菜花田。
春暖花开,又到了云南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在罗平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让你流连忘返,在这里您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赏到佳境如画的风光。
航拍视频:云南罗平马街松毛村油菜花田。
云南罗平马街镇松毛村的油菜花因山赋形,屈曲盘旋,远远望去好似金浪翻腾,震撼人心,金黄的油菜花的生长在层层叠叠的梯状黄土地。
在广阔无垠的高山草甸上,万顷金黄色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带着田野上翻滚的浪花迈进了春天的故事。
在漫山遍野的金黄里,沐一场春风,享一段春光,把这秀丽山川装进记忆中。
罗平的复杂地质结构造就了奇特的地貌,这里有油菜花田和喀斯特地貌最完美的结合,你能感受风格完全不同的油菜花田,既可以是大气壮观,也可以是小巧精致。
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罗平的80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在花海里,如梦境般美妙,翻滚的一波又一波金色浪花就像打翻的调料盘,直接闯入了童话里。
走入罗平,这里绽放的百万亩油菜花,将罗平的田野、山川、村落精心妆点,迆东大地到处金色闪耀,花浪翻腾。
每年春节后,罗平油菜花田最精华的地方,就有一波又一波的摄影师慕名而来。
在去的路上就能看到春天里延绵的花海,配着远处的群山,每一帧看过去都像油画一般。
而到了云南罗平,一场视觉盛宴也即将开启。在壮阔的喀斯特地貌上,铺上了百万亩的金黄,无边无际的辽阔太震撼了。
从高处往下看梯田中的油菜花,一圈圈的,更显独特与精致。田间还种了不少树,田园风情非常治愈人。
位于罗平的马街松毛村。快到村子时,整个花海梯田就将映入眼帘了。
罗平马街的油菜花美出天际,云上花梯美景奇观震撼人心。当下,这边风景独好,一层层一道道的油菜花遍布山岗,春风拂过,金光翻滚,叠浪千层。
这边的梯田更有气势,梯田的层次感也更强,尤其是走到“鸭格塘”的时候,整个构图,甚至比画还美。
漫山的金黄,似春的海洋,仿佛是邮寄给春天的一封信,相见既烂漫。
这里群峰耸立,还有天然的峡谷盆地,一眼望去,很有桂林山水的灵秀。
而层层叠叠的油菜花梯田就隐匿其中,这“故事里的小黄花”,简直就是春天的色彩家,是记忆里儿时的春天,充满了纯粹的快乐。
罗平油菜花实拍|花田,峰海,村落人家。
沿着十八弯的山路盘旋而上,站在山巅一看,满山流金,对面山峦上层峦叠嶂的油菜梯田,犹如千层糕油画一般,在春风中透着迷人的清香。
壮美的山谷间,远山之处,造型独特,形态各异,在金色一片中包裹些许嫩绿的色彩,如同一幅幅水彩画,那些尚在吐芽的油菜才刚崭露头角,准备迎接春天的怒放。
停下车来,奔入那梦一样的油菜花海间,你会感觉天地间自己如同尘埃,在蓝天白云下,繁花世界里忘了一切。
这里的油菜花田犹如松毛一般密密麻麻,一道道梯田从山谷排列而上,一山又一山,怎么看也看不完。
当前,罗平的凸凹螺丝田油菜花盛开浓艳,正是观光赏景的好时机,车辆穿梭,游客如织,蝴蝶舞动,蜜蜂嗡嗡。
近年来,藏在深闺的马街油菜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如果你是自驾游,你想摆脱景区的拥挤,来一场随心所欲、放逐心灵的旅行,去罗平县马街镇看油菜花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许多摄影爱好者也迷上了这里,迷恋这天诱人的线条、弥漫的大雾、醉人的光影、震撼的日出、深邃的星空……
❁❁❁❁❁❁❁❁❁❁❁❁❁❁❁❁❁❁❁❁❁❁❁❁
滇东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罗平县富乐镇
原创 : 云南小村子
2021年10月08日 04:43
这里曾被称为“小云南”
罗平富乐
文图/大狗熊
罗平县富乐镇地处罗平、富源与麒麟区交接处,镇上的民居和各种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青瓦青砖,古风怡然。从明末清初开始,因铅锌矿开采冶炼带来的巨大财富,又因地处要道,使这里成为商贾辐辏的市镇,至今还完好保留着一些大宅院、庙宇、书院等古建筑,见证着昔日繁华的商贾、马帮文化。2014年,富乐镇富乐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富乐古镇顺着山势而建,步行在老街上,两旁是明、清、民国时代的建筑群。集镇上一段比较平的地方叫上平街,中间比较陡的地方叫陡街,下段比较平的地方叫下平街。3条街都有一个特点,家家门前有铺台,专门用来做生意,卖凉粉的、卖纸火的、卖香烛的、卖农具的……
富乐原名卑浙厂,开矿后叫窝银厂。罗平县志记载,富乐原本不是聚居村落,明朝中期只有散居游商,有民居生活记载是外地游商到此发现有银矿、铅锌矿而云集于此形成小镇,明未清初开矿为鼎盛时期,这时人气遂增,形成有名的商埠,这个商埠便有了至今不衰的名字—富乐。富乐古街、老宅引人入胜,营造了富乐老民房、青石板,四角天井衬街坊;四大闸门保民安,斗阁下的五庙场、古街老宅四百余年,风韵依存。
陡街尽头,有一栋气势非凡、风格独特的石木结构建筑,是整块的石头堆砌而成,层高三层,木材质地上乘,这曾经是民国时期镇上四大家族之一——龚家的老宅。龚家长子龚顺壁位居国民党陆军中将,任58军新12师师长,是著名的滇军将领。这幢改得面目全非的建筑的拱券门上,还能看到国民党的党徽,还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仲冬月建”“退思明礼仪武陵世第知廉耻茅庐”等字样,只是这样的豪宅称为“茅庐”有些矫情了。镇上还有户袁家大院,大门紧闭没有拍到。
富乐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制铜、银、铁工艺可谓一绝,素有“王铁李铜杨银匠”之美誉。“李铜匠”仅使用的铁锤就有形状各异的28种型号,传人必须熟练掌握每个部位和程序用什么锤,才能进行加工。有打冷铜、焊接、无模具等特点,打制工序与“趁热打铁”截然不同,靠手锤力量打薄铜锭,把底和壁分开制作,再用祖传的“焊药”合拢,接口不漏水,几乎看不见接口,这种药焊方法是“李铜匠”独有的工艺。如今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财神庙
建于1897年的清真寺
建于1890年的天主教堂
由于商业繁盛,各地客商众多,镇上建成了许多会馆、寺庙。财神庙、中天斗阁、浙溪书院、乐峰天主教堂、富乐清真寺、块泽大桥等古建筑,昭示着富乐深厚的人文底蕴。富乐镇杂居着回、彝、白、傣、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各民族信仰各异,道、佛、伊斯兰、天主教和谐共处。
来到富乐,必须观赏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中天斗阁,于1785年建造。主体建筑为殿宇三重,由山门、西岳庙、真武殿、斗阁、厢房、娘娘殿、斋房、亭子等组成,整个建筑群匾联丰盛,斗阁建筑系原建筑,共三层,每层逐渐向上收拢,呈“回”字形,具重檐悬山五彩斗拱风格。民国十三年,张冲将军路经富乐,亲笔书写“中天斗阁”阁名。
1684年,富商集资建成浙溪书院,书院内现存《学租碑记》和《捐资碑记》两通古碑,记载着书院的历史和古镇的文脉。
富乐镇北3.5公里的块泽河峡谷是罗平与富源的分界,河谷深邃,悬崖陡峭,峡谷全长10公里,最宽处13米,最窄处6米,垂直高度400米,集险、秀于一身。这里有建于1784年的古桥,古桥长30米,宽6米,形式古朴,为双孔石拱桥,桥面高于河床27米,且巧妙建筑于河流两岸中间的柱型巨石之上,有“天虹接汉”之美誉。建于1981年的现代公路桥“块泽河大桥”,凌驾于老桥之上,形成独特的“桥上桥”景观,堪称滇东一绝。
块泽河桥侧有一天然巨石,石壁险立於深谷之中,石面平坦,有人建议修一寺庙,来往人员可到此一歇。该建议被众人采纳,修建了观音寺。所有建筑依山而建,前面是险峻幽深的块泽河,背后是陡峭的山崖,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前人智慧的结晶。
富乐的故事还有很多,匆匆几个小时难以了解全貌。据说富乐有水井二十余口,水井多而奇,有腌咸菜的、沏茶的、煮饭的、洗菜的、做咸菜的、点豆腐和做凉粉的。有一口叫花子井的水煮出的肉特香,我们在富乐吃了羊肉冷片,非常鲜嫩,估计就是用这口井的水煮的。
✿✿✿✿✿✿✿✿✿✿✿✿✿✿✿✿✿✿✿✿✿✿✿
【罗平老厂乡:花的海洋,酒的故乡】
原标题:罗平老厂乡:花的海洋,酒的故乡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16:42:11 来源:罗平发布
春有约,花相随,酒相伴。老厂,一个坐落于虎山脚下,花香四溢、酒香醉人的地方,位于罗平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2公里。老厂酒、初纳温泉、四季香椿、土冲辣椒……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春天,罗平百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沿着牛街螺丝田一路北上,老厂境内景色宜人,花香沁脾,酒香浓郁。虎山脚下、摩龙海子、土冲口子、马米妥螺丝田……站在老虎山顶上,满目春色一览无余,峰峦起伏,大小村落点缀,一抹金黄、一壶清酒、三五好友,老厂乡“颜值”出圈。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香”油菜花代表着百姓的劳作、田野中泥土的芳香,沿着乡间小道缓缓迈进,生机盎然的庄稼尽收眼底,青山环绕,繁花似锦,7.23万亩油菜花的种植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迎来了心中的春天。
“我们每年都来老厂养蜂采花蜜,因为耕作习惯,这里的菜花比其他几个乡镇谢得晚,从南路辗转过来,蜜蜂采蜜期可以延长10余天,我们也可以多点收成”每年1月底到3月上旬,随着油菜花盛开,各地的养蜂人也纷至沓来,油菜花海、蜜蜂飞舞,甜蜜的气息弥漫着老厂的春天。
“虎山有佳酿,醇美赛杜康;李白若游此,佳篇多流传”,老厂乡有150多年的酿酒历史,老厂酒的酿造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本地独特的竹根山泉水及铜锅蒸馏酿造工艺,被称为土法酿造“三绝”,酿造出来的老厂酒酒质醇厚、浓香扑鼻,具有独特的酒品气质,深受百姓青睐,素有“滇东小茅台”的美誉,被列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全乡有老厂酒、虎山醇、振兴、滇尊、大江大河规模性白酒企业5家,酿酒作坊198个,饮过老厂酒的人,感受大都一致,那就是:酒色透明、纯净清亮,酒味醇浓,清香四溢,入口圆润,饮之使人神清气爽,醉之无头痛腹胀之感。或捎带或赠送或自购,老厂酒成为人们联络感情,表达友谊的馈赠之品。
既有美酒飘香,更有山水远方。老厂乡初纳温泉水资源丰富,泉水恒温,水质优良,富含20多种对人体极具理疗价值的矿物质,具有调节皮肤酸碱值等多种神奇功效;四季香椿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医膳兼用,具有通肝解毒,促进血液循环等独特疗效;土冲辣椒品目繁多,口味多样,充分点燃热情,释放味蕾。
“醉美酒乡,康养老厂”,当花海、白酒、温泉与美食的不期而遇,一段美妙的旅程便悄然而至,远离城市喧嚣嘈杂,尽享酒乡根源之美。
☀︎☀︎☀︎☀︎☀︎☀︎☀︎☀︎☀︎☀︎☀︎☀︎☀︎☀︎☀︎☀︎☀︎☀︎☀︎☀︎☀︎
罗平九龙街道著名景点介绍
九龙街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以下是该区域的主要景点:
1. 九龙瀑布群
特色:被誉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一”,由十级高低错落的瀑布组成,最大一级宽112米、高56米,气势磅礴。景区内栈道完善,可近距离感受瀑布的震撼。
最佳体验:建议乘坐飞天魔毯(20元/人)登顶观景台,俯瞰十级瀑布全貌。农历二月二有对歌节等民俗活动。
门票:成人票61元,含飞天魔毯+电动竹筏的套票96元。
2. 螺丝田油菜花海
特色: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梯田景观,春季油菜花盛开时呈现金色旋涡状,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位置:距县城10公里,与九龙瀑布群同属九龙街道辖区。
3. 小洲子村生态旅游区
特色:百亩荷塘夏季盛开,配套观景台和农家乐,可体验采摘、竹筏游览(20元/人)。
交通:沿九龙河分布,环境清幽,适合休闲放松。
4. 九龙桥(古桥)
历史:建于1713年,九孔石拱桥,曾是罗平通往曲靖的交通要道,桥身雕刻精美。
现状:作为文化遗产免费开放,周边山水相映,适合怀古游览。
☀️☀️☀️☀️☀️☀️☀️☀️☀️☀️☀️☀️☀️☀️☀️
【罗雄街道:深耕“家门口”就业沃土,托起群众“三不误”幸福梦】
2025年07月24日 17:27 云南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罗雄街道积极探索“家门口”就业新路径,创新打造“就近、就地、就便”的“三就”就业模式,让群众实现“挣钱、务农、顾家”三不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多元产业筑平台,“小车间”托起“大民生”
罗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挖资源禀赋,精准布局产业,将“闲置地”变“致富场”,让“小车间”撬动“大民生”。
盘活资源,“闲资产”焕发“新生机”。大洼子村坚持“党工委+党总支+企业+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办公场所,引入光纤通信生产线,打造现代化“家门口务工车间”,提供60个稳定岗位,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实现“车间建在村里头,挣钱顾家两不愁”。
冷链强链,“冷库群”延伸“价值链”。借力沪滇协作,外纳社区建成千吨级智能冷库,创新“集体所有、专业运营”模式,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满库、当年收益”,年租赁收益超60万元。项目直接创造分拣、包装等岗位20个,季节性用工50余人,人均年增收约3.6万元,有效提升小黄姜等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村集体“钱袋子”更鼓。同时,羊者窝社区冷库项目加速建设,将形成区域冷链集群效应。
土地生金,“流转田”结出“增收果”。积极响应种业振兴,流转土地1.8万余亩用于高品质良种繁育,带动1500余名群众实现“田边就业”,增收36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70余万元。中和村立足高海拔特色,发展芭蕉芋订单种植600亩,“闲散地”变“富芋地”。富乐/上斗简“农光互补”项目流转土地4300余亩,带动劳务增收96万元,形成“租金稳收、劳务增收”双保障。
农田筑基,“高标准”夯实“粮安基”。投入4515万元建成1.9万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惠及7个村(社区)。创新以工代赈模式,组织百余名村民参与建设,人均增收近3500元,实现“建良田、促就业、保粮安”一举三得。
综合效益显温度,“小支点”撬动“大振兴”
“家门口”就业模式成效斐然,成为破解民生难题、激活乡村动能的金钥匙。
增收渠道立体拓宽。构建“土地流转拿租金、车间务工挣薪金、集体收益享分红”的多元增收体系,群众“钱袋子”更鼓,脱贫基础更牢,共同富裕底色更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大洼子车间点亮“工业进村”星火;外纳、羊者窝冷库补齐仓储加工短板,延伸农业产业链;良种繁育、特色种植提升科技附加值;“农光互补”实现绿色能源与高效农业双赢,产业兴村格局加速成型。
“三留”难题有效破解。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留守劳动力,提供“离家近、门槛低、时间活”的暖心岗位,让“留守老人有照应、留守妇女有事业、留守儿童有关爱”,家庭幸福感、乡村和谐度显著提升。大洼子、外纳等项目优先吸纳特殊群体,社会效益显著。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反哺乡村建设,富乐-上斗简光伏项目方投入500余万元,实施道路修缮、路灯亮化、活动室建设等工程,惠及6个自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改善生产条件。“就业有岗位、村庄有颜值、生活有品质”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精准发力谋长远,“小阵地”擘画“大未来”
面对挑战,罗雄街道靶向施策,持续深耕,让“家门口”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升级“强引擎”。瞄准高附加值方向,招引电子信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入驻,推动大洼子车间向光纤组件组装等升级。深化产教融合,2025年计划开展电工、冷链物流等定向技能培训,助力劳动力向“技能型”跃升,提升岗位“含金量”。同时,探索依托基地资源,拓展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优质岗位。
机制创新“增活力”。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企业+农户”利益联结,结合项目试点农产品种植“保底收购+价格补贴”模式。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地、资、劳入股,变“被动受益”为“主动创富”,共享发展红利,筑牢产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示范引领“树标杆”。总结推广“团结社区南城集市、大洼子务工车间党建引领盘活资源”“外纳、羊者窝沪滇协作集体运营”等成功经验,深化“一村一业”特色发展。2025年重点打造1~2个示范性“家门口就业精品车间”,引导大明、幸多禄发展制种配套、推动外纳冷库二期、羊者窝冷库建设。选树“就业能手”“创业先锋”,营造“致富在家乡、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吸引人才“燕归巢”。
罗雄街道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不仅是解决就业的“小阵地”,更是承载着群众安居乐业梦想、绘就“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新画卷的“大舞台”。未来,街道将持续奏响就业富民、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作者:周一学
编辑:高 敏
复审:李联华
终审:汪 旭
期数:2025年 第67期 总第667期
修改于2025年09月04日
☀️☀️☀️☀️☀️☀️☀️☀️☀️☀️☀️☀️☀️☀️☀️
罗平县腊山街道:军功耀门楣 喜报传佳音
曲靖珠江网
2025-07-17 16:39云南曲靖珠江网官方账号
已关注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增强军人的荣誉感和军属的自豪感。7月16日,罗平县腊山街道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上门送喜报工作组,送去党和政府对立功受奖军人家庭的关怀和问候,与军属共享军人荣光。
工作组一行来到腊山街道大水塘社区,为荣立三等功的罗平籍现役军人方玉斌及其家人送上立功喜报、荣誉牌匾,并致以亲切的慰问,为方玉斌和父母披绶带、戴红花、送上慰问金,并与他们详细交谈,了解其生产生活近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对方玉斌在部队荣立三等功表示祝贺,表达对军人军属的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
送喜报不仅是送荣誉,更是送关怀。下一步,腊山街道将继续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落实落细各项优抚政策,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
通讯员:刘东 刘跃良
■■■■■■■■■■■■■■■■■■■■
云南罗平:昔日小山寨蝶变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3-11-30 18:21:15 来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杨家寨村坐落于革来河畔,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突出,独步河畔,乡村美景徐徐展现。
2022年以来,罗平县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契机,争取沪滇资金700万元,整合其他资金500万元,挖掘杨家寨乡愁记忆、革来河田园风光,将杨家寨村打造为“小桥流水地,乡愁记忆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与棠梨凹村结合,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环线,树立一个立得住、叫得响、可持续、能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罗平县大水井乡杨家寨村(资料图)。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大水井乡副乡长刘建辉介绍,在东西部协作政策支持下,大水井乡坚持党委统领、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立足全村实际,树立“农民的村庄农民建设”的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多次召开院坝会、火塘会、田埂会,向群众讲政策、说思路、绘蓝图、话发展。通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建设、监督中,将村级300余万元集体资金拿出来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了党群同心、干群同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罗平县大水井乡杨家寨村(资料图)。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杨家寨村建设中,充分依托杨家寨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整村净化、道路硬化、村内亮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五项工程,大力实施房屋外立面改造,促进“旧貌换新颜”;在业态布置上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点、公厕、停车场,以户带动建设8户绿美庭院,真正实现处处有景,路路有色,建成生态振兴活样板。
远眺罗平县大水井乡杨家寨村(资料图)。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同时,充分挖掘杨家寨乡愁记忆、革来河田园农耕文化,打通棠梨凹村至杨家寨徒步旅游环线,流转集体土地5亩用于野奢帐篷营地开发建设。在杨家寨5000亩大米产业示范区基础上,推进大米产业深加工,加快产业园区规划、大米加工厂落地,做大做强大米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等多途径形式,鼓励村民发展庭院旅游经济,带动餐饮、观光等旅游业态发展,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刘建辉表示,下一步,杨家寨将继续做深做实乡村振兴工作,将杨家寨打造为“小桥流水地,乡愁记忆村”,与棠梨凹村的旅游相呼应,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增强发展后劲,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更强。(完)
■■■■■■■■■■■■■■■■■■■
澎湃号·媒体 >
【云游特色小镇】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两岸青山出,一目十滩景
澎湃云南
澎湃新闻云南资讯平台
2021-07-14 18:26
上海
彩云之南,被誉为“世界花园”,这里山水瑰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彩、生态优美,具有打造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近年来,云南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田园牧歌型、民族风情型、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绝妙景观型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岭大地上,成为了云南展示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窗口、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样板、乡村振兴的新支点、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云南发布推出
【云游特色小镇】栏目
带你一一打卡27个各具风情的特色小镇
今天
一起走进
曲靖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
视频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小镇命名评语
漫步布依寨,泛舟多依河,两岸青山出,一目十滩景。幽静迷人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古朴浓郁的布依风情让人念念不忘。
走进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特色小镇
满目青绿,天静水碧
浓郁的布依风情热情似火
蜿蜒的多依河如一条碧绿的翡翠
镶嵌在万峰湖的上游
幽静高远,诗意浓密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阳光从透蓝的天空洒下
把热量均匀地铺向大地
放眼望去
苍翠的群山清澈无边
蜿蜒的河水潺潺流向远方
微风吹起
墨绿的稻浪徐徐展开
沁人心扉的稻香迎面扑来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珠江源的鲁布革依托多依河山水
布依族人在这里繁衍
丰富而又浓郁的布依族风情文化传承
成就了这个中国最美布依风情小镇
中国最美布依风情小镇
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特色小镇
所在地的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
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
素有“鸡鸣三省”之美誉
是云南省仅有的两个布依族乡之一
世居着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其中布依族人口最多
占全乡总人口的72%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特色小镇
规划区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2.8%
绿化率达78.1%
平均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每立方厘米10000个
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小镇创建以来
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
“国家级生态文化村”
“云南省最具魅力村寨”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云南省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荣誉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小镇建筑风貌
主要以布依族特色吊脚楼为主
新建和改造布依特色民居近千户
在腊者村和多依河景区
重点打造了60余幢布依特色吊脚楼
民俗客栈、布依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厅等
建筑群落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曲靖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先后建成了
腊者民俗文化村、芭蕉箐特色产业园
多依河影视摄影基地等项目
植入了布依养蜂、水产养殖
柠檬种植等特色农业、漂流等水上休闲业态
培育了刺绣、蜡染、铜艺等民族文化特色产业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下面小布就带你“云游”一下
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
中国传统村落腊者村
罗平县鲁布革乡腊者村,处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的喀斯特河谷低山带,以布依文化为主导,以田园、多依山水环境为基础,布依族风情浓郁,布依族吊脚楼随处可见,是集布依特色住宿、布依风味菜肴、布依民俗演艺、布依工艺体验、布依文艺展示、布依服饰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布依文化度假村。
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腊者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多依河世界水车博览园
图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罗平发布
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河风景区的水车博览园。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中国发明了最早的水车,千百年来一直流传沿用。到了近代,水车逐渐被电力、电灌所取代,古老的水车逐渐被拆除,现所留无几。为了再现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在罗平多依河上兴建水车博览园正是人们了解水车最好的窗口。
每年农历三月三,布依青年男女盛装云集河边,赛竹筏、送蛋包、泼水嬉戏、对歌求偶,热闹非凡。
多依河风景区内有世界最大自然水车博览园,沿着多依河岸修建的无数大大小小的水车,有的用来碾米,有的用来磨面,甚至可以用于锯木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人们深深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布依浪哨谷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布依浪哨谷位于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河风景区内的多依河影视摄影基地,可以乘坐景区观光车到达,沿路古木参天,修竹茂密,芭蕉成行,河边清泉四溢,幽兰生长,河中远山倒影扑朔迷离,竹筏缓缓在水中游行,布依阿哥携着布依阿妹,情歌对唱,别具民族风味。
布依浪哨谷是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绚丽的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布依特色吊脚楼、民俗客栈、布依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建筑群落,能让人感受最古朴的布依建筑。
万 峰 湖
万峰湖在云南区域主要位于罗平县鲁布革乡,这里水面烟波浩淼、湖光潋滟,船只穿行、波纹荡漾,两岸青山、倒映成景,鱼肥水美、钓者云集,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
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淡水湖,跨于滇、黔、桂三省区,相当于2个大理洱海,17个清镇红枫湖,76个杭州西湖,水面达816平方公里,是 “ 珠江三角 ” 经济区的重要水源。
“全国蜜蜂文化第一村”:芭蕉箐村
罗平县鲁布革乡芭蕉箐村,被誉为“中国蜜蜂文化第一村”,坐落于该村的蜜蜂文化园,以独特的游玩形式、丰富的体验内容、特色的饮食,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游玩享受。
散落在薰衣草、紫薇、蔷薇、紫藤树下,百花间的各色小蜂房,来来往往的小蜜蜂忙碌着采花酿蜜,再来一杯蜂蜜柚子茶或者土蜂蜜水,配上刚出炉的面包片,清香美味回味无穷。
蜜蜂文化博物馆有蜂具展示厅、蜂蜜生产加工流程展示馆、蜜蜂养殖培训室、蜂窝(箱)作坊、蜜蜂吧、蜜蜂生态指数观测站、中华蜂养殖场、蜜源蜜粉植物栽培展示基地,可以看蜜蜂的构成图、形态各异的蜜蜂标本,学习蜜蜂文化、了解蜜蜂知识。
从多依河风景区
到国家级传统村落腊者村
再到“中国蜜蜂文化第一村”——芭蕉箐村
小镇的美
不只是风光、民族和产业的简单“集纳”
更是良好生态环境、独特布依文化、特色产业
以及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
图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罗平电视台
漫步布依寨
泛舟多依河
两岸青山出
一目十景滩
这就是
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特色小镇
它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
它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让我们一起相约
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特色小镇
共同体味风情云南吧~
资料: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曲靖市委宣传部
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新华网、罗平县融媒体中心、"罗平发布"微信公众号、罗平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云游特色小镇】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两岸青山出,一目十滩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
︎●︎●︎●︎●︎●︎●︎●︎●︎●︎●︎●︎●︎●︎●︎●︎●︎●︎●︎●︎●
【罗平县板桥镇:机耕道串起丰收赛道 赛事经济赋能康养旅居】
曲靖珠江网
2025-08-26 10:04云南曲靖珠江网官方账号
已关注
8月23日,在秋日丰收盛景中,曲靖罗平板桥喀斯特山地越野跑“秋之色”积分赛在罗平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鸣枪开跑。五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跑爱好者如离弦之箭,涌入这片被万亩良田和独特峰林环绕的天地,用脚步丈量秋日乡野的壮美,用激情点燃乡村体旅融合的新引擎。
本次赛事巧妙地将竞技体育与乡村田园风貌深度融合。赛道设计别出心裁,大量利用了当地纵横交错的机耕道网络。让原本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道路,成为如今串联起丰收良田、巍峨峰丛和宁静村庄的一条极具特色的天然越野赛道。奔跑其上,选手们不仅能体验越野跑的挑战与乐趣,更能沉浸式地体验秋季喀斯特峰林的独特魅力——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目之所及是漫无边际的绿意与远山如黛,宛如在一幅巨大的动态丰收油画中奔跑。
“以前哪能想到我们种地天天走的机耕道还能做跑道哟!”正在自家烤烟地里剃烤烟的烟农李改昌看着不断从自家地旁跑过的选手不由感叹道。
毛虹摄
毛虹摄
曲靖罗平板桥喀斯特山地越野跑积分赛,旨在以体育赛事为窗口,全方位展示罗平板桥独特的生态资源、农业景观和人文风情。这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更是一次深度乡村生态旅游的推广。比赛期间,大量选手及其亲友团的到来,直接拉动了当地的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消费,周边民宿预订一空,“赛事经济”的短期效益立竿见影。
“没有举办赛事的时候园区的民宿预定量非常少,但赛事举办以来,民宿预定量明显增加,常常是满房状态。”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民宿负责人沈丽娟介绍。不仅仅是比赛期间民宿预定量增加,与往年避暑季相比,今年前来避暑旅居的游客也明显增加。
近年来,板桥镇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产是核心优势。通过举办山地越野跑等极具感染力的赛事,将健康生活理念、优美自然环境和慢生活节奏精准传递给了众多户外运动及健康生活爱好者这群高契合度的目标客群。让更多的游客生动的认识到罗平板桥不仅是旅游观光的目的地,更是可以进行深度体验、运动休闲、颐养身心的理想之所。
一场越野赛,跑出了体育、农业、旅游和健康产业的交融共振。以赛为媒,罗平板桥正将秋天的“金色丰收”转化为发展的“金色机遇”,不断丰富“康养旅居”的内涵,探索一条以“体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通讯员:念国菲
★★★★★★★★★★★★★★★★★★★★
【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走进少数民族村寨】
罗平头条
2021-04-23 16:55罗平县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关注
“乡亲们,一说到我们的党,大家就非常激动和高兴,党的恩情总是讲不完,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谁帮咱们翻了身?是谁帮咱们得解放?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那我们共产党是何时成立的?又是怎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我今天就用我们的语言跟大家说说我党的历史。”4月21日,在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苗族村寨则朗村,乡党委苗族干部吴朝平用苗语和当地苗族党员和群众讲起了党的历史知识,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党和我们彝族同胞的故事,就是彝族名称的来历,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以后,国务院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4月22日,在旧屋基乡彝族村寨小寨村活动广场,彝族党员和群众津津有味的听着法湾村党总支彝族干部陈国平的彝语宣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结合彝族、苗族村寨少数民族对党史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实际,组织彝族、苗族少数民族干部形成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流动课堂,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及一对一交流等方式,走进少数民族村寨,用少数民族较容易理解的彝语、苗语宣讲党的历史知识、红色故事、革命事迹等,让少数民族党员和群众在家门口聆听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少数民族村寨落地生根,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各宣讲现场气氛活跃、场面热烈、群众热情高涨。
“通过这种讲解,比我们看书更生动,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无数共产员用生命换来的。”“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把好日子继续过下去,过的更好。”“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今后将继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带领乡亲们抓好我们村的乡村振兴,走上幸福生活!”“党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好直接感谢不完,我们永远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各宣讲现场,党员和群众畅谈宣讲体会,对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来源:通讯员 李锡平 张红艳 伍根锐】
【编辑: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
【罗平钟山乡的历史与现状】
一、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钟山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桂、黔3省(区)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相邻,南与旧屋基彝族乡接壤,西与板桥镇相连,西北与长底布依族乡毗邻。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20.32平方千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北高南低,主要由山地和少量山间小盆地组成。
革命历史:钟山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曾是滇桂黔边区中心根据地和罗盘地委指挥部,是云南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镇之一。1948年9月,罗盘地委在钟山乡鲁邑村成立,领导了云南、贵州、广西27个县1个特别行政区的革命武装斗争。
现代建制:新中国成立后,钟山乡逐步发展成为罗平县的重要乡镇,近年来通过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三、民族文化特色
钟山乡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5%。近年来,该乡通过“双语”宣讲、民族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并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黄桃产业:钟山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黄桃等精品水果产业,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色引擎”。
文旅融合:该乡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布局红色旅游线路,提升罗盘地委指挥部旧址的影响力。
五、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产业升级:钟山乡正以“红色文旅、绿色生态农业、金色农产品加工”三色产业图谱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教育发展:该乡注重教育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曲靖罗平县长底乡:传承布依文化从娃娃抓起】
光明网
2018-03-26 13:25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随着打工热潮的涌现,青年一代的布依族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少,布依族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境地。如何让布依族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曲靖市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中心完小校长徐静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布依族传统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社会、经济、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布依族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徐静说,“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尊重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基本国策提出的政治要求。”
坐落在云贵两省交界处的长底乡,是云南东部唯一的布依族乡。在长底布依族乡中心完小,校长徐静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内引外联、逐步推进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布依文化进校园的新路子。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身着以布依族传统民族服饰的青蓝色为基调的校服,他们学习红色历史,传承布依文化,传唱布依山歌,成为布依文化的小小守护者。
红色文化进校园
为激活滇黔布依特色、铭记长底红色历史、传承长底布依文化、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去年以来,长底布依族乡中心完小建起了集“本土红色历史文化、布依民族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和党建文化”于一体的文化长廊。
长廊上,记录了长底革命领袖滇桂黔边纵队罗盘区支队江防大队长熊云汉领成100多名布依人民投身云南革命的历史;还记录了恪尽职守、两袖清风得长底乡唯一布依族女副县长熊秀芬等布依党员干部楷模。这些鲜活的“教材”,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本土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经典,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的身旁红色“教科书”。
民族文化唱出来
学校多次举办布依文化演出活动,不仅对布依文化传承人进行邀请助阵,也对大家喜闻乐见的钢琴、声乐、舞蹈、书法等才艺进行培训教学,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传承。每当悠扬的布依族山歌在罗平长底布依族乡完小的操场上响起来,孩子们争相学唱。通过持续巩固传承,郎郎上口,通俗易懂,地方特色鲜明的布依族山歌将得到有效普及。
据校长徐静介绍,学校即将新增4门“选修课”,分别是布依族织锦、蜡染、民族器乐、民族舞蹈。开设布依族织锦、蜡染、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等4个特色教育班,每天中午课外活动时间上课。特色班的开办,标志着布依族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学校地方课程,让布依族民族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传统节庆显特色
在布依传统节日中,学校用包粽子的活动形式向师生传递布依稻耕文化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优良品质。在制作现场,孩子们按照长底布依民间艺人的指点,有序完成各自手中的粽子。
曲靖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刘崇刚说:“布依族稻耕文化的传承,对山神的崇拜,保护了水土流失;对树神的崇拜,保护了山林树木;对水神的崇拜,让人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对雷神的崇拜认为浪费米饭要受到雷的惩罚,使人们注意节约粮食;对土地神的崇拜使人们更珍惜土地……这一切,都必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
多年来,学校以“会生活,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为育人目标,倡导“善教、乐学”的校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坚持在提高教育教学中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此外,学校还注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除建立健全相制度外,还定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活动,让学校中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