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扬鞭策马
笔墨气象人生
作者:黎晶
我认识香河图书城的卖书人黄文颖,他经营着几万平方米的图书大厦,每天向全国各地发送亿万套图书,他把思想、文化、知识传播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送到千家万户黎民百姓的手中,一个崇高的事业!虽不盈利的他,却依旧敬业在身。我由地衷敬佩这些传播文化力量的人!
听黄文颖说,他的老父亲黄津要出一本书,一本<自创诗词书法集>,请我写个小序。我有些兴奋,一位八十岁高龄的老兄,要出书?难道是近水楼台?还是满腹经纶?我曾以书法和诗词游走中国的文艺界,这让我有些孤陋寡闻了。黄津与我两河之隔,喝运河水长大,年龄长我六岁,真属同类项,难道是缘份。我有些迫不急待,想认识一下他的诗词和书法,认识一下这位对文学艺术孜孜不倦的老兄。
看了他几篇诗与词后,便闭目沉思,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文明沉淀的厚重,唐诗宋词的浩荡,当今谁继承?血脉相传有望了。
黄津一句“莫言远古风流尽,华夏长明祭祖灯”。不由我拍案叫绝!好诗句!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口,狂放而不狂妄,自恋而不自负。黄老先生让我刮目相看了。格律诗写出气魄者难,写出风骨者难,写出雄浑霸气者更难。黄津的诗破茧成蝶,让我感受深刻而强烈。
黄津的诗词,不是心血来潮,看了他的经历,诗和远方就捆绑在他的身上。难怪,一个用诗书喂养的人,出口成章,用文字叠加年轮,用文字描写甲方与乙方,这是一种必然。调动文字符号所有的力,去实现黄津内心的强大,这也是一种必然。把文字立起来,让诗站起来,用黑白、用阴阳去表白诗的鲜活,是古人的传承。黄津启动这一传承,书法。黄津把两者合二为一,相得益彰。
诗人天然最书家,书法的底色是文学,是哲学,离开文学的书法就谈不上艺术。当黄津一篇篇的书法作品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单字与通篇的结构布局,气韵与法度,给我一种气息,验证了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全国书法高研班上的讲座,<文学的书法表现或书法艺术中的文学性>的论点。黄津有诗文基础,方块字形成的像形,天然奠定了文学故事,黄津的书法各体按照书写形式为书写内容服务的文学规律,完成了书法作品的创作。
黄津用诗的格律和符号语言,充分地为书法线条的变化律动服务,黄津用书法线条的长短、粗细、润涸、起伏跌宕,完成表达了诗情画意。
黄津老兄用诗、用书法讲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我们虽未谋面,古语道,字如其人语为其道,我读懂了。这部诗与书自创的书,是一部黄津的人生轨迹,值得总结以示后人。
道法自然、大道至简,道里自有道理。以诗书为底,黄先生定能长寿百年。
简言几句,携手共进!
文学艺术让我们的生命长青!
2025年9月13日
作者简介:北京市文联七届驻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