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捂住的嘴与裸露的眼神间,写尽人间矛盾与深情
就算我捂住了嘴
作者:那寒
我们都在人生大戏里陪尽丑陋和陪练角色
金字塔有几层从来不要去仰望
仰望久了颈椎病会如约而至
恨透了这个世界。恨透了这个世界又因爱透了这个世界
确实没法
这观点被宇宙的一只蓝眼睛盯着,盯着我一直的看
在人类大众中我只是花开花谢的代表、是昙花一梦因瞬逝紧紧抱住我身躯哭泣不出的代表
除了诗篇我本身就一无所有只现实中缝缝补补
我给春日红送去的桃花要来年经略
我给灯红绿寄去的停顿经手又是来年春风
又是一年天山雪蓄势待发的时刻
我在急雨的秋里望着巴山叠叠捂嘴道不出你好
一场缠绵的词会被我推向戏的至深弯处
未来的霜晨月
和霜晨月之前叶落花残
从来没哪部宏著和史诗委婉的来作引
你啊,就算我捂住了嘴,望你眼神早替嘴说明了一切
2025年9月16日。
诗评
这首诗以细腻且充满矛盾张力的笔触,道尽个体在世界中的挣扎、对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藏不住的深情,是一场关于自我与世界、爱与恨、沉默与表达的内心独白。
1. 对世界的矛盾叩问:在恨与爱里深陷
诗人开篇便点出“陪尽丑陋和陪练角色”的无奈,用“仰望金字塔易患颈椎病”的通俗比喻,消解了对世俗功利的追捧,满是对现实的疏离与不满,故而直白道出“恨透了这个世界”。但紧接着又转折——“恨透了又因爱透了”,这种极致的矛盾,恰恰道破了多数人对世界的真实情感:既厌弃它的不堪,又贪恋它的温暖,只能在这种拉扯里“没法”地活着,被“宇宙的蓝眼睛”凝视着,做一个“花开花谢”的普通个体。
2. 个体的渺小与坚守:以诗篇对抗虚无
诗中多次强调自身的“一无所有”,是“昙花一梦”的代表,只能在现实里“缝缝补补”。但这种渺小并未导向沉沦,诗人将希望寄托于“来年的桃花”“来年的春风”,更以“诗篇”为精神支柱。即便给“春日红”“灯红绿”的寄托都需等到来年,即便身处“急雨的秋”“巴山叠叠”的困境,仍坚持用文字构建精神世界,用一场“缠绵的词会”对抗现实的荒芜。
3. 沉默下的深情:眼神替嘴说尽一切
结尾“就算我捂住了嘴,望你眼神早替嘴说明了一切”,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此前所有对世界的矛盾、对自我的剖析,最终都落脚于一份藏不住的深情。捂住嘴是刻意的沉默,或许是碍于现实,或许是羞于表达,但眼神的诚实,却将那份无法言说的牵挂与眷恋,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让整首诗的情感从对世界的宏观叩问,落到了具体而微的个人深情上,余味悠长。
于捂住的嘴与裸露的眼神间,写尽人间矛盾与深情
这首诗以细腻且充满矛盾张力的笔触,道尽个体在世界中的挣扎、对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藏不住的深情,是一场关于自我与世界、爱与恨、沉默与表达的内心独白。
1. 对世界的矛盾叩问:在恨与爱里深陷
诗人开篇便点出“陪尽丑陋和陪练角色”的无奈,用“仰望金字塔易患颈椎病”的通俗比喻,消解了对世俗功利的追捧,满是对现实的疏离与不满,故而直白道出“恨透了这个世界”。但紧接着又转折——“恨透了又因爱透了”,这种极致的矛盾,恰恰道破了多数人对世界的真实情感:既厌弃它的不堪,又贪恋它的温暖,只能在这种拉扯里“没法”地活着,被“宇宙的蓝眼睛”凝视着,做一个“花开花谢”的普通个体。
2. 个体的渺小与坚守:以诗篇对抗虚无
诗中多次强调自身的“一无所有”,是“昙花一梦”的代表,只能在现实里“缝缝补补”。但这种渺小并未导向沉沦,诗人将希望寄托于“来年的桃花”“来年的春风”,更以“诗篇”为精神支柱。即便给“春日红”“灯红绿”的寄托都需等到来年,即便身处“急雨的秋”“巴山叠叠”的困境,仍坚持用文字构建精神世界,用一场“缠绵的词会”对抗现实的荒芜。
3. 沉默下的深情:眼神替嘴说尽一切
结尾“就算我捂住了嘴,望你眼神早替嘴说明了一切”,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此前所有对世界的矛盾、对自我的剖析,最终都落脚于一份藏不住的深情。捂住嘴是刻意的沉默,或许是碍于现实,或许是羞于表达,但眼神的诚实,却将那份无法言说的牵挂与眷恋,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让整首诗的情感从对世界的宏观叩问,落到了具体而微的个人深情上,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