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祝忆:乌鞘岭下的秋日碎片
作者:高金秀

想起去天祝的那个星期天,最先冒出来的,是乌鞘岭观景台的风。那风不像城里的风,裹着灰尘和喧嚣,而是清清爽爽的,带着草原的草香和野花的甜,吹在脸上,连心里的烦躁都被吹走了。
那天我们到观景台时,已经快中午了,停车场里停满了车,到处都是人的声音。有个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指着远处的草原喊:“妈妈你看,好多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草原上散落着几头白毛牛,白花花的,像撒在绿毯上的棉花糖。我走过去,想离它们近一点,可刚走几步,它们就慢悠悠地往后退,眼睛盯着我,像是在打量陌生人,可爱得很。姐姐说,这白毛牛只有天祝有,是这里的“特产”,就像这草原上的秋景一样,别处找不着。
观景台旁边有个小集市,卖的都是当地的东西。有牧民织的羊毛毯,颜色鲜丽,上面绣着花纹;有晒干的野蘑菇,装在布袋子里,闻着有股菌子的香;还有现做的糌粑,摊主是个藏族阿姨,手里拿着木碗,一边揉糌粑一边唱着歌,歌声脆生生的,很好听。我买了一袋糌粑,尝了一口,带着青稞的香,有点甜,又有点糙,是很实在的味道。
后来我们租了两匹马,想在草原上骑一圈。牵马的是个小伙子,皮肤黝黑,笑起来有两个酒窝。他告诉我,这些马都是他养的,从小跟着他在草原上跑,“它们最懂草原的路,你放心骑。”我坐在马背上,手里抓着缰绳,马走得很慢,蹄子踩在草地上,“嗒嗒”的声音很稳。风从耳边吹过,能听见草叶摩擦的“沙沙”声,能看见远处的山一点点往后退,能闻到马身上淡淡的青草味。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是和草原融在了一起,没有手机的消息,没有工作的烦恼,只有眼前的辽阔和心里的平静。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回到了观景台。夕阳把草原染成了金色,连观景台的木柱子都被镀上了一层暖光。游人渐渐少了,只剩下几个像我们一样,舍不得走的人。我坐在观景台的栏杆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草原慢慢暗下来,心里却满是不舍。原来有些地方,去一次就会记很久——不是因为它有多出名,而是因为那里的风、那里的牛、那里的人、那里的味道,都成了独一无二的记忆碎片,拼在一起,就是乌鞘岭最美的秋。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