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命年》
作者:心如大海
我生于乙巳,今逢花甲。六十载春秋,一甲子轮回,仿佛又回到原点。
儿时听长辈说,六十岁与生辰干支重逢,要大庆。连威虎山的座山雕尚且摆百鸡宴,况我辈乎?
今年恰逢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环顾寰宇,风云激荡,纪念之声已隐约可闻。那不仅是警钟,更是对和平的呼唤。
昔日所识抗战,不过是零光片羽:张嘎的机智、狼牙山的悲壮、八女投江的决绝……如今网络音频浩如烟海,正好补一堂迟到的历史课。
原来,倭寇觊觎华夏久矣。一纸《马关条约》,台澎尽失;继而染指山东,扶植伪满。关东军以测绘笔为刃,把长白山划作“天皇滑雪场”,把松花江标成“关东军饮马槽”,长城垛口竟被烙上“昭和新界碑”,长江险被裁为“大东亚水道”。山河破碎,如待宰羔羊,思之不寒而栗。
彼时华夏,军阀割据,民生凋敝,列强环伺,肥肉在前。“九一八”夜,北大营不战而溃,三百架飞机、无尽资源拱手让人。我常想:若少帅血性勃发,为父报仇,背水一战,历史会否改写?然历史从无假设,唯有长叹。
山海关、察哈尔、热河相继陷落,卢沟桥畔竟成前线。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二·九”运动,学子呐喊,声震云霄。
西安临潼,张杨兵谏,逼蒋抗日;延安斡旋,终成国共合作之局,全民族抗战自此拉开帷幕。
“七七”枪响,平津失守;韩复榘弃鲁,日寇狂言“三月亡华”。“八一三”淞沪会战,姚子青率六百壮士死守宝山,全营殉国;蔡炳炎、谢晋元等名将亦相继以血肉护山河。三月鏖战,终破倭寇迷梦。
其后,徐州、长沙、平型关、百团大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交相辉映。李宗仁台儿庄雪耻,薛岳长沙城歼敌;朱德、彭德怀挥师太行,林彪平型关扬威。滕县王铭章、中条山八百冷娃、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杨靖宇、赵一曼……名将英烈,如繁星璀璨。更有飞虎队翱翔长空,戴安澜远征异域,孙立人缅北歼寇;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每念及此,热血翻涌:他们以血肉筑长城,以生命写春秋。碑可倒,骨可朽,精神长存。
八十年过去,硝烟散尽,山河无恙。然忘战必危,忘史必亡。我们享岁月静好,是因他们负重前行。愿以寸心敬英烈,以吾辈之奋斗,续写复兴长卷,使悲剧不再,使山河永固。
花甲之年,回望烽火,更觉肩头使命。愿以余生微光,映先烈之辉;以平凡之躯,尽匹夫之责。如此,方不负这甲子轮回,不负这盛世中华。
审核 李苹
华人诗社出品
2025.7.21
作者、主播:
编配制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