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继平】5189 秋的弧度 作者║荆枫(额尔德尼·巴特尔)鉴赏║继平主播║箫雅

【诗与大地 鉴赏继平】
秋的弧度
作者║荆枫(额尔德尼·巴特尔)
鉴赏║继平
主播║箫雅

秋的弧度
作者║荆枫(额尔德尼·巴特尔)
稻穗垂首
大地开始清点岁月
每一道垄沟都是余音未尽的账本
金黄色的数字在秋风中作响
这个季节
始终维系着关于母亲的图画——
围裙铺成晒场,弯腰的弧度
与谷粒坠落的轨迹重合
忘记疲惫的汗滴在泥土里晶莹
虔诚孕育再次春天的籽粒
田园,开始饱满粮仓的腹部
轻轻抵住十月的腰肢。夕阳温婉
给所有弯腰的身影镀金
包括那些不再直起的生灵
而秤盘和堆起的碎银醉酒时
也总有难以忘怀的愁绪
落在谷堆旁,静默着
一小块薄凉的影子

诗的感染力贵在艺术化展现
——诗人荆枫新诗《秋的弧度》赏析
文/孙继平(辽宁)
诗能叫人入眼,心能产生律动,情为之沦陷,重要的一点,是让诗质透过生活,以清新的语境,真挚的情爱烘托诗之魂、诗之意、诗之味。从而,通过艺术展现,将诗的主题思想艺朮化展现,以此感染广大读者。
当读完诗人荆枫的诗《秋的弧度》,心眼为之一亮。就诗题而言,就很引人注目。一方面弧度指的是什么,又怎样解读?这就令读者不得不一解看究“境”了。二是隐喻性带有极切的情往,一下子博得了读者的眼珠。从而,让诗眼充满了光与光的交融。也让诗有了神韵美感。从而,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语境新。顾名思义,诗言不能脱胎换骨,不能与众不同,不能以陌生化的艺术语言去表述和表达诗的意象,靠弯弯绕、华丽词语堆积,是打动不了读者心的。相反,诗人荆枫老师独僻溪径,通过采用诗言艺术过滤,将大众语言蜕变成了新语境诗。你看,诗一入笔,就将“大地”之秋由“稻穗”具化成了“每一条垄沟都是余声未尽的账本”。有物有声有层面。这里的“余声”与“账本”串起一个秋节灵动的画面,让人看了遐想不已。如此的“造句”使原本垄上长有的稻谷棵粒,却在诗人的笔下凝结成了深遂淡雅清新的语境,足实眼见,心生敬意。二是耐咀嚼。试想,一首诗一观尽收眼底,那不叫诗。诗不是“物体”,更不是过眼云烟。而是通过独特的思想构筑,让内在与外在的诗质通过对物象的剥离,将寓意一展的表述形成一种意像之意的延伸,以此表达引发人们思想的共鸣。诗人荆枫老师在把握其运用要领的基础上,将视觉由表面引向“金黄的数字在秋风中作响”。如此的表述足以见得诗人字文的驾驶能力已到了纯青如火地程度,使语境产生幻影之感。诗有了这一感觉,也就有了诗的神韵和新奇。正如诗言所表:“这个季节”是“母亲围裙铺成的晒场”,是“谷粒坠落的轨迹重合”,是“虔诚再次孕育春天的籽粒”。至此,事物具象化的表达终将意切深远“母亲”如“十月的肢腰”在“夕阳温婉”下,将那“难以忘怀的愁绪/落在谷堆旁/静默着一块薄凉的影子”。读以至此,我的眼圈有些红润了。扔下笔,陷入对母爱 情切之中,久久地,久久地……
如此的诗艺感染之力,足以说明,诗的独处之美不是它的不为人知,而是新的语境,品咀耐嚼。让诗言所表在一种隐情借喻一坦的诗域,让读者在品味中,感悟生活的纯真,诗艺的意味。在情切至远中,得到情的潜移,从心底对生活对情感所产生的共鸣!

【鉴赏作者简介】孙继平,50后。现已在《神州文学》《作家新视野》《新蕾》等国家省市地纯文学刊物、党报和网络平台上发表诗歌1000多首。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微信作家协会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诗观:用诗心燃亮生活。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
【诗与大地·驼铃】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诗评】
【诗与大地·红枫】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