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市闲趣
文/高金秀(甘肃)
中秋的午后,阳光褪去了晨时的微凉,变得暖而不燥,像一层柔软的锦缎覆盖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街道两旁的栾树挂满了橙红的小灯笼似的果实,风一吹,便随着细碎的叶片轻轻晃动,落在行人的肩头、商贩的摊位上,添了几分节日的热闹。街角的菜市场更是一派鲜活景象,入口处的老奶奶摆着一筐筐新鲜的秋菜,翠绿的菠菜、嫩黄的小白菜、带着泥土气息的萝卜,旁边还堆着几串饱满的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色彩明艳得像幅民俗画。
我挤在人群里,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刚摘的橘子,甜得很!”“新鲜的螃蟹,中秋吃正合适!”商贩们的声音洪亮又热情,偶尔还会和熟客唠几句家常,透着市井的温暖。走到一个卖桂花糕的摊位前,一股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摊主正将刚蒸好的桂花糕从蒸笼里取出,雪白的糕体上撒着金黄的桂花,热气袅袅,让人垂涎欲滴。买了一块咬在嘴里,软糯香甜,桂花的清香在舌尖散开,那是独属于中秋的味道。
摊位旁,几个主妇正围着卖月饼的商贩挑选,油纸包裹的传统五仁月饼、精致的莲蓉蛋黄月饼,还有新颖的流心奶黄月饼,种类繁多。孩子们拉着大人的衣角,眼睛盯着摊位上的糖画,糖画师傅握着勺子,手腕灵活转动,金黄的糖汁在石板上画出小兔子、小老虎的模样,引得孩子们拍手叫好。不远处,卖炒货的摊位前飘出瓜子、花生的焦香,老板熟练地翻炒着,铁锅里的噼啪声与周围的喧闹交织在一起,成了最鲜活的秋市乐章。
逛累了,我坐在市场旁的小茶馆里,点了一杯桂花乌龙。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听着邻桌老人聊着中秋的习俗,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茶香混着桂花的甜香在鼻尖萦绕。忽然觉得,这秋日的集市,没有城市中心的繁华,却有着最质朴的烟火气。这里的每一声叫卖、每一次讨价还价、每一张带着笑意的脸庞,都藏着生活的温度,让这中秋的秋景,多了几分人情的暖,少了几分清冷的寂。
秋夜寻桂
中秋的夜幕悄悄降临,褪去了白日的喧闹,城市渐渐安静下来。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个个沉默的守护。我沿着熟悉的街道漫步,晚风带着明显的凉意,拂过脸颊时,忽然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甜香,清淡却执着,不用想,便知是桂花开了。
循着香气前行,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巷尾的老院子里,几棵桂树长得枝繁叶茂,墨绿的叶片间,藏着无数细碎的米黄色小花,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察觉,可那香气却毫不遮掩,像无形的网,将整个小巷都笼罩在清甜里。我站在桂树下,仰头望着缀满枝头的小花,月光透过枝叶洒下来,给花瓣镀上了一层银辉,显得格外温柔。偶尔有花瓣被风吹落,轻轻落在我的发间、肩头,带着淡淡的香。
巷子里没有行人,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和住户家里隐约的电视声,更显静谧。我找了块石阶坐下,听着风吹过桂树的沙沙声,闻着沁人心脾的桂香,思绪也渐渐飘远。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里也有这样一棵桂树,每到中秋,外婆都会摘下桂花,和着糯米粉做桂花圆子。那时的月光也像今夜这般明亮,我和小伙伴们围着桂树追逐打闹,外婆坐在屋檐下,看着我们笑,手里还忙着搓圆子,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如今外婆不在了,可这桂香却依旧熟悉,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月光越发明亮,将桂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地上像一幅写意的画。我起身拂去肩头的花瓣,沿着小巷往回走,香气依旧跟在身后,那是秋的馈赠,也是记忆里最温暖的慰藉。这秋夜的寻桂之旅,寻到的不仅是满树繁花与清香,更是藏在岁月里的温情与怀念。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