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自有小天地
文/海梦
晨光刚漫过窗棂,我便铺开素笺。研墨时,墨香混着案头吊兰的清气漫上来,提笔写《心经》,一笔一画慢慢走,不求笔锋多凌厉,只图腕间那份安稳。写累了,便取红纸轻折,剪尖游走间,梅枝疏影、鲤鱼漫荷便落在纸上,贴在窗上,风一吹,光影在纸间晃动,倒像梅花真的绽了,鱼真的游了一般。
午后读诗,兴之所至便自己动笔写两句,不必求对仗工整,也不盼有人喝彩,不过是把心头的欢喜与安宁,揉进平仄里。新买的画架就靠在墙边,先生有时画点人物肖像,每回画完都沾沾自喜,仿佛自己真是天赋异禀的画者。而我最爱的还是铺展宣纸画山水:先蘸淡墨扫出远山,让墨色在纸上慢慢晕开,像晨雾漫过峰峦;再用浓墨勾勒近树的枝丫,添几笔溪边的乱石,最后点上一两个过桥的小人,虽小如米粒,却让整幅画有了烟火与人文气息。笔触未及娴熟,构图不循章法,然纸上丘壑渐生时,人已入画,与溪山相对,耳畔似有流水潺潺,林间似有蝉鸣阵阵,外界的喧嚣早已被隔绝在画纸之外,仿佛自己也成了隐逸之士。
前两日天刚放晴,我和先生扛着小锄头去后山挖笋。林间的土还带着雨后的潮气,拨开枯黄的竹叶,胖乎乎的笋尖正顶着泥土冒头,一锄头下去,脆生生的笋身带着清冽的土腥味露出来。这白露时节的秋笋,为平淡日子添了喜乐与诗境,忙了小半天,竟挖了足足一百斤,两人扛着沉甸甸的竹筐往回走,汗水浸了衣衫,心里却满是踏实的欢喜。归来后,我取笋尖作景,在宣纸上添了几笔“雨后笋生图”,诗里也记下“笋尖破土时,墨色也添新”的句子。想起此前在超市,单个竹笋就要五块钱,再看筐里这堆带着露水的鲜物,忽然觉得,这便是上天最实在的馈赠——不用花钱买,只要肯迈开脚、弯下腰,就能收获这般鲜灵的美味,比起标价的山珍,更添了几分亲近自然的快活。就像初来这时,我们钓小龙虾、拾野菌、采草药,阳光足时收集各类草木制保健茶,赶集时买一只农家自养的鸡鸭,这些细碎的欢喜,都成了案头创作时的灵感。
饮食上我向来简单,有了新挖的笋,日子更添滋味:清晨煮杂粮粥,配一碟笋丝炒萝卜干;晌午用鲜笋炖腊肉,或是清炒一盘笋片,脆嫩爽口,满屋子都是草木的清香。亲手劳作换来的食材,配着自己的手艺,才最合胃口,粗茶淡饭里,也能尝出生活的清甜。偶尔去集市,看摊主称秤时麻利的动作,听周围讨价还价的烟火气,心里便暖暖的。
常听人聊起谁家换了名车、住了豪宅、赚了厚利,这些于我,不过是耳边飘过的风。曾有人问我,看着别人风光,就不羡慕吗?我笑着摇头——攀比是偷走幸福的小偷,它总让人盯着别人的生活,却忘了低头看看自己手里的安稳。我守着小院子,写写字、画几笔水墨山水、剪剪纸,闲时和先生上山寻些时令鲜物,在自己的节奏里把寻常日子过成诗。旁人眼中的“普通”,于我却是满心的踏实,不用为追赶别人慌了脚步,不用为攀比扰了心境。
暮色漫过窗棂时,吊兰的影子落在未写完的诗稿上。原来幸福从不是比出来的,而是守出来的:守着自己的喜好,守着内心的平和,守着一餐一饭的安稳,守着与自然相处的小欢喜,便胜过世间所有的浮华与喧嚣。这案头的小天地,这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才是最让人安心的圆满。
2025、9、8日下午4:3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