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电业风采》
唐增虎(山东)
童年记忆里,总晃着父亲安全帽上那点橙红。那时变电站还是矮旧的红砖房,他和工友们顶着盛夏的日头检修线路,汗水把蓝色工装浸出深浅不一的印子,却总笑着说“电通了,家家户户就亮堂了”。后来我背着书包路过新建的智能电站,玻璃幕墙映着蓝天,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接线,再听长辈讲起当年推着板车运设备、在雪地里手拉手扛电缆的往事,才懂这“亮堂”背后,是几代人把青春拧进了电线里。
大学毕业时,我竟也穿上了那身工装,不是因为比旁人多几分本事,更像接过了一把沉甸甸的“接力棒”。入职第一天,老师傅带我们看荣誉墙,泛黄的照片里,前辈们在荒山上立杆架线,在洪水里抢修复电,那些模糊的身影,是企业从蹒跚起步到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基石。如今坐在调度中心,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电流数据,指尖敲击键盘就能远程调控机组,可我总记得师傅说的“电是暖的,要让用户摸到这份暖”——于是风雪天里,我们提前巡查线路;农忙时节,上门帮农户检查灌溉用电;深夜接到故障报修,披上外套就往现场赶,因为知道每一盏等待点亮的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有人说我们是“垄断央企”里的幸运儿,可我更清楚这份“幸运”的分量。它藏在老一辈电业人冻裂的手纹里,藏在建设特高压线路时晒脱的皮屑里,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里。我们没有资格懈怠,只能把“爱岗敬业”四个字烙在心里:用更精准的操作保障供电稳定,用更耐心的解释化解用户疑虑,用更前沿的技术推动绿色转型。就像当年前辈们为我们“挖井铺路”,如今我们也要成为后来者的“基石”,让这缕电业之光,不仅照亮当下,更能照向更远的未来。
抬头望向窗外,城市的霓虹与乡村的灯火连成一片,那流动的电流里,有前辈们的心血,有我们这代人的担当,更有无数个“亮堂”的明天在招手。这份电业风采,从来不是独属于某个人的荣光,而是一代代人捧着初心,一步步走出来的滚烫征途。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临淄区和淄博市诗协会员;临淄区作协会员,青州市诗协会员,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半月刊特约作家;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红柳诗社名誉社长,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荣获:《新绪杯》金奖,签约诗人和特约作家;
青年文学杂志社优秀作家;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等。
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