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一一 我的高考
赵清娣
年逾古稀,看着孙辈们挑灯备考,感慨良多。回顾过往,高考留给我们的,何止记忆?!我和我们,也曾经奔忙在这条路上,其间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至今想来,犹如梦中。
一,大地惊雷
1977年10月,一条消息不胫而走,——要恢复高考了!消息象是沸油锅里扔进了冰块,大雪纷飞的寒冬里的一声炸雷。要知道,收音机依旧播送着张铁生,屏幕上还是马尾巴的功能,就连村里的大喇叭,也在砸碎孔家店,批臭封资修,知识青年都去上大学,那地要谁种?羊要谁放?会不会培养成资本主义的苗?
二,蠢蠢欲动
十一月初,红头文件已出,搁置了十一年之久的抡才大典一一高考,真的要恢复了。据传说,没有政治上的特殊要求。我揪揪自己的耳朵,捏捏自己的鼻子。真的吗?好象不是梦!“四人帮”已被打倒,邓小平也在运筹帷幄,多少人都在做着白日梦。我,也许可以参加高考!“也许"和“真的"之间的差距有多远啊!…对,不是还有“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吗"?
那年,我27岁,妥妥的一个老姑娘。离开学校有12年了。12年啊!风华正茂的年月,我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上天堵住了我上进的门,难道这次是给我开了一扇窗?我暗自庆幸,因为,“婚否"一栏,被堵在考场外的同伴比比皆是。“穷嫌富不爱"的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机会难得,可以扬扬我的眉,吐上一口气,圆圆我的梦!
三,台前幕后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远在数千里外的姐姐写回家信。“时代在进步。纵观历史,放眼世界,知识就是力量。锄头修不来上天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肯备而不用,且莫用而无备…"。可是,备什么?怎么备?正在束手无策之时,救兵来了,叔叔,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叔叔,对我拍了胸脯。
“人患志之不立,何患年华蹉跎?"“我这个老师,教高中,还绰绰有余。"“别管其他环境条件,西南联大有什么?净出大师"。哥哥也发了狠话,“你只管和叔走吧,去备考,生产队里的事有我呢,我挣工分养活你,只要上边有政策,准咱考,谁再挡你,哥和他拚命"!是啊,父亲走后,哥哥也确实担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全家的鼎力支持,我被推上备考的舞台。找个借口,和生产队请了假,悄悄离开了家。离考试还有20天,20天啊,多少个小时,几门功课,从何处入手……
四,完美师生
顾不得那么多,说走就走。我跟着叔叔,一路风尘,赶赴目的地一一渑池钢厂。
那时的叔叔还戴着右派分子帽子,被下放到渑池钢厂,当了一名炼钢炉出渣工。 但是,是金子在哪都闪光。钢厂的一些技术难题,需要他来解决。慢慢地,他成了钢厂的技术顾问。还给他一间办公室,这成了我的临时教室。
我的复习备考,属于地下活动,也没有复习资料。幸亏钢厂的青年工人中,备考的跃跃欲试,叔叔自然又成为他们的义务老师。说起来好笑,语文,数学,理化,政治,大家东拼西凑,把能够找到的资料,一股脑儿搬来向“老师"请教。我也近水楼台先得月。“老师”的教课书就成为我的课本。
现在回想起来,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叔叔给我讲政治经济学。
“你见过蝉壳吗?"叔叔问我。“蝉为什么脱壳?"
“生产力像蝉自身,生产关系象它的外壳,当互相适应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保护作用,当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时……"。
当讲语文时,叔叔这样说,语文知识是为作文备料,作文就是说话,你要想清楚你要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才能说清楚,并且让对方听明白。不得不佩服,叔叔的思维方式和表述能力,是老师的天花板。而我当时已27岁,论理解能力,和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用叔叔的话讲,“你现在主要是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不存在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只要用心记住你学过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至今,我也当过30多年的教师,但我很少体验师生间那么完美的组合。叔叔讲课的高屋建瓴和深入浅出,我至今没有达到。
五,龙门一跳
不是爱低调,似被命运误。独自悄悄行,选时在日暮。我去报名,就像个地下工作者,挨到报名点快下班时,瞅瞅左右无人,低着头靠近负责报名的老师,用抖抖索索的手,填写了表格。过了些天,当我拿到标有xxx006号的准考证时,忍不住小心脏一阵狂跳。
考试如期进行。当政治试卷上出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时,我胸有成竹……,作文,自然信心百倍,如数家珍……。紧紧张张,三天时间一闪即过。考场之外,不时有考生交谈: 题不算难,都会答。我忐忑不安的心又落入谷底。四科满分400分,我答的题还不到300分,得,还回去种我的地,总算跳过龙门,也不过少挣200多个工分而已。
六,金榜题名
一切重归平静,大概一个月后,又一重磅消息传来,发榜了。我不敢去看榜,就支使妹妹去探探消息,谁知006号居然在榜上。正当我侥幸之时,“但是"又来了。河南省刘建勋政策,“四类分子子女一般不予录取"。一声炸雷!“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没有过多的失望,也没有过多奢想,这不是我的过失,我既没有自责,也不责怪别人。只当是一场大梦,梦醒了,我依然种地。
七,晓梦初醒
再后来,我在中学教书,还被别人看作“土八路"。看着当时170分的同届考生当了局长,220分的考生做了大学教授,殊不知,我当时是242分的“落榜生”。
人生如戏,角色由不得自己,演好每个角色,才是份内的事。戏终了,洗尽铅华,回归自我。
人生如梦,情节难以预设,记得的,不过是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梦醒了,面对现实,到学校语文数学,回家来柴米油盐。
个人简介:赵清娣,河南洛阳人,偃师作家协会会员。长期在偃师市直中学任数学教师,喜爱文学,2005年退休后,笔耕不缀,屡有作品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