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巧结善缘
陇坪广阔旱塬宽, 四面环山如龙盘。庄稼丰茂, 山花满川, 陇坪街市 位于旱塬中心,道路四通八达,真是一处经商好去处。赵志福找到陇坪乡 这片创业乐土,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赵志福觉得值了,先前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成为美好回忆。俗话说:人 挪活,树挪死。世界这么大,总有一处适合你发展的创业地,只有经历苦 难,努力拼搏,才会拥有。
也有人建议赵志福到县城开店, 但是他觉得这不现实。县城的一套营 业房房租一年就得四五千元,凭他的实力根本租不起。如果开门营业一两 个月没活儿,自己就得饿死。能在陇坪乡开起裁缝店,就算迈出成功的第 一步。
心有乐事, 喝水比吃蜜还甜。赵志福想把这一好消息尽快告诉家人, 忘记来时父母的叮嘱,匆忙吃了一碗面就往家赶。虽然回家已是轻车熟路, 但下午三点多了,加上上午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巨大,赵志福自认为年轻, 体力恢复得快。当他爬上第二道山梁时,太阳的半边红脸已掉进了山腰, 火红的晚霞把天边装扮得异常美丽。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赵 志福叹了一口气,天要黑了,回家的路只走了一小半,怎么办?

眼看当天回家已是不可能了, 在这旷野空谷中说不定还会有野狼、野 狗什么的,想到这赵志福胆战心惊。真是人欢事出来,驴欢屁出来,猫欢 有一嘴肉吃来。赵志福硬着头皮往家赶,这半道上连户人家都没有,更不 要说旅店,他不由得加快了骑车的速度。夜好像比平常来得早,来得快。 “真是见鬼!牙长的一截路都走到天黑了。”赵志福心焦地随口骂了一句, 继续赶路。
天很快黑下来, 一轮明月如银盘高高挂起, 照得天地间一片月白。真 是谢天谢地,还有月亮这么圆, 这么明,这么亮,驱散了黑夜的阴森恐怖。 可月光再亮,终究是夜晚,路面的不平,不容易辨识,赵志福一路上走得 磕磕绊绊。
山路弯弯曲曲, 如蛇盘绕。 一会儿月光被山包遮住, 一会儿山路又回 到月光下,月明处还好说,月隐处只能摸黑前行, 一会儿快, 一会儿慢。 远山向月处,如一位鹤发老人,和蔼可亲。远山背阴处,黑咕隆咚,好似 妖魔鬼怪。赵志福天生胆小,有些怕黑,就是在家,晚上上茅房时,还得 喊上弟弟赵志强,边上茅房边问:“老四在外面不?”有一次,赵志强故 意不应声,吓得赵志福提着裤子跑出来大骂。
这漫长的夜路,赵志福走得别提多战战兢兢了,他不住念叨着:“老四、 老四,你要是在多好,还能给哥壮壮胆。或者有一辆摩托车开着,有车灯 多好。”赵志福自小就特别喜欢车,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摩托车,更别说 小轿车了。赵志福胡思乱想着,借着月光看了看表,已是晚上九点多了。
一整天的重体力消耗, 让赵志福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乱叫, 望向山沟 里的人家,见灯光逐渐稀落下去,赵志福的腿肚子不由得打战。看来今晚 回不去了,得找户人家借住。不然等人都睡下了再登门打扰,人家并不一 定搭理了。露宿荒野,遇个阿猫阿狗的那多吓人。借着昏暗的光,赵志福支撑着疲惫的身体下得山来,向有灯光的人家走去。 一连问了几户人家, 都没有人愿意借宿。
赵志福闷闷不乐地向半山腰一户独门独院的人家走去。老人常说住店 不能住到临边头,但赵志福没有办法, 只好去这户人家试试,先住下再说, 哪管得了那么多。
巧的是这家人正围着炕桌吃饭, 平时这么晚吃饭的农家很少。当看到 赵志福疲惫的样子,这家人就知道他走了很长的路,热情地让进家门。 一 个穿花格衣服的十八九岁的姑娘忙端来一碗洋芋面片让他吃。赵志福饿得 如有一只手在肚子里抓,但他仍克制住那份饥饿感礼貌地和主人家谦让。 这是最好的饭,胜过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饭后闲聊, 赵志福才知道这家男主人叫张文明, 约莫五十岁, 是一位 小学老师,为人通情达理、豁达开朗,很欣赏赵志福的率真、坦诚和拼搏 精神。赵志福边聊天边打量着这家的情况,只见院子里有三间大瓦房,还 有下房、耳房等。他所在的这间是上房,房中一铺通间大炕,炕上铺着暗 红色的防尘布。在炕的右侧摆放着一个炕柜,古色古香的,很是漂亮。炕 上靠墙边处摆着一溜被褥,能看出是好光阴人家。中堂摆着一张八仙桌, 桌后靠墙处配一张长条桌,两边各摆一把靠背椅,显得气派大方。靠后墙 的地方摆着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赵志福第一次看 电视,觉得特别新奇。

以前只是听人说过:点灯不用油, 种田不用牛, 家家都有一台戏。赵 志福今天真是见了世面。这家主人两儿两女。儿子顶替了父亲的工作当了 民办教师,已转成公办教师。大女儿没有考上大学,闲在家里,准备外出 打工。可是父母不愿让女儿外出打工,说是见不得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女娃 娃披头散发、涂脂抹粉,穿得花里胡哨、露胳膊露腿的,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农村人的传统思想里,只有不正经的女人才会穿成这样。
张文明的大女儿长得不错, 圆脸,皮肤白皙, 个头不高, 略显丰满, 手脚勤快,是个淳朴的农村姑娘。
在聊天中, 赵志福试探着问这家人是否听说过赵作鹏。张文明笑说: “知道,知道,赵师是远近闻名的大裁缝,手艺好得很,还给我们家做过 衣裳。我身上穿的这件中山装就是他做的。原来你是赵师的孙子,怪不得 觉得面熟,你的手艺肯定错不了。”
赵志福和这家人就算结识了。张文明见他不住打哈欠, 忙给他安排休 息的地方。赵志福头刚放到枕头上,就把疲惫和辛劳统统撂在脑后,沉沉 地睡过去了, 一夜无梦。
第二天醒来时, 张文明早就起来了, 在熬茶喝。赵志福忙穿好衣服, 向主家真心地表示感谢,然后收拾行李要走。这家人热情地留着吃了饭, 才放他走。临走时,赵志福诚恳地说:“我再没啥本事,就会做衣服,如 要做衣裳就来找我。或者赶集时,到我那儿喝茶、歇缓。”
千里姻缘一线牵,三生石上早已定。这是后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