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
《秋之韵》
文/孙成
诵读:静心
《秋之韵》
当第一缕凉风,
裁开云絮的信笺;
当第一枚黄叶,
坠入溪水的琴弦。
秋,
便提着缀满星子的裙裾,
将人间染成一首多彩的诗篇。
天空似是倒悬的琉璃盏,
盛着白银般的片片白云,
还有那高高炫飞的紫燕,
于是,
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
为大地披上一层薄金的纱幔。
乡间小径上,
落叶是时间的邮戳,
盖在泥土的信封,
寄往冬的门槛。
野草垂首,将青涩的梦藏进根须,
而远山,
正用枫叶的火把,
点燃整片天空的晚宴。
湖面如镜,倒映着云的舞步,
野鸭划过,搅碎一池清潭。
芦苇轻轻摇曳,
白发般的絮,
随风飘向遥远的天际,
与准备迁徙的雁,
共绘一张美妙的画卷。
松花江的水呀,
浪花淘尽了黄沙,
把最美的歌,
献给了围坐在石阶上的俊男靓女,
他们手扣着手,
脸颊上露出轻松和惬意,
心中荡起一串串波澜。
一只只小江鸥,
煽动着稚嫩的翅膀,
穿插在上千只的鸥群中,
双眼盯着银波涟涟的水面,
时而俯冲至浪花间,
只是蜻蜓点水,
一条小虾便衔在了嘴中,
一下引来了四五只同伴的追逐,
那是在抢夺食物,
而不是追求浪漫。
苹果羞红了脸,
躲在绿叶的纱帘;
梨子披着金纱,
在枝头荡着秋千;
葡萄穿成紫晶,
垂落成梦的珠团。
树下孩童的笑声,
好似风中摇曳的银铃,
洋溢着丰收的心欢。
稻穗低垂成谦卑的诗人,
用沉甸甸的诗句,
向土地致谢。
玉米张开嘴巴,
露出了金色牙,
向着培育她们勤劳的庄稼人,
展示那璀璨的笑脸。
高粱举起了一束束火把,
照亮了归家的路。
而大豆荚鼓胀着,
似要冲破束缚,
把最美好的自己,
献给最美的庄稼汉。
菜园里,
西红柿恰似一串串透明的灯笼,
黄瓜好似悬空的翡翠,
辣椒酷似燃烧的诗,
一幅绚丽的画,
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就是果农用汗水浇灌的秋,
这就是画家绘制的画,这就是骚人笔下的韵,
这就是道家悟出的禅。
秋,是岁月寄来的迟到信笺,
泛黄的字迹里,
藏着蝉鸣与蝉蜕。
泛黄的树叶,
似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尽管有着一丝丝不舍,
还是告别了枝条,
一片接着一片的飘落在地下,
被人们的脚,
碾成细碎的屑,
与土融合在一起,
成为了植被最好的养分,
完成了又一次涅槃。
秋之韵,
是时光的留声机,
录下了:
风的低语、
果的香甜、
叶的叹息、
更多的还是:
人们收获满满的笑脸。
让我们以秋为笺,
以心为笔,
写一封给未来的信——
“愿此生如秋,
明净而丰盈,
在收获中奋进,
在前行中把盏。
孙成:1979年11月入伍,1993年6月退役,退役后从事地方组织、宣传及工会工作至退休,拥有高级政工师职称,各阶段均展现突出能力与素养。
入伍时负责连队板报,获全团比赛佳绩;调任师器材库后,掌握美术字绘刻技能,完成沈阳装甲兵部、通讯部现场会文字工作。
地方工作期间,绘制图板、宣传板,获部队及地方领导好评。
凭借美术字、硬笔基础写地书,自创小诗加入诗词研究会,作品登省市刊物。
2022年加入哈尔滨红叶书画研究会,专攻行书、隶书,参与多书画团体活动;与他人共创“黑龙江军创书画艺术研究院”,任骨干。
近三年作品多次入编书画院美篇及重要长卷。
参与书画公益(写春联、部队慰问),获评道里区文化馆“优秀文化志愿者”。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