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 情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身体是座缄声的城
脏腑铺着幽萤屏
嗅觉牵风影,视觉逐光程
听觉拾余响,味觉辨清澄
忽有电流断了讯
大脑总开关悬停
空白漫浸神经脉
如沉眠在深井
心脑血管藏纤络
一涨一落自开合
我们识得四季色
难辨内脏平仄歌
若连腹腔潮汐辨
又怎能勘破
世间风波里,藏着的星与河
2025年9月1日长沙

鹧鸪天·背书包进学堂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晨光漫窗晴云飘,稚童踮脚够书包。
拉链藏笑铅笔俏,金蛙驮霞上早朝。
蝉声绕,石板潮,别亲入室列如苗。
爷曾草径掀书读,今振翅尖触碧霄。
2025年9月1日长沙

经络如来扣痧掌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余身染沉疴数载。
[图注:可配早年带状疱疹遗留“麻点湿疹”的皮肤特写,肌理间细密红点清晰可见]
带状疱疹作祟,遗“麻点湿疹”布于肌理;更兼肺炎、肠胃炎轮番相扰,苦不堪言。
此前疱疹发作,住院输液、中医馆针灸,乃至“一指禅”疗法,皆石沉大海。
痛痒如故,夜夜无眠。
许是平日与人为善,上天垂怜。
竟于一次夜宴,得遇奇人——祖传中医七代传人王孝君博士。
此君非比寻常:出身公职,曾履职某省政府秘书;后驻足央视,年方四十余,便享厅级待遇。
然他抛却体制繁华,独守祖传秘方,誓为苍生祛厄解痛。
那日宴饮,我左手撑胁,肋下剧痛钻心,额汗涔涔。
满座目光齐聚时,王博士已起身。
运功于掌,在我胁肋连拍二十余掌。
掌落处,紫黑瘀血瞬时漫开,痛得我泪珠在眶中打颤。
[图注:可配宴后胁下紫黑瘀血的即时照片,红肿与瘀斑界限分明]
未及缓神,他含酒一口,疾喷红肿处。
凉意骤生,痛感竟立减大半。
宴罢,其助理递来地址:长沙雨花区劳动中路佳程酒店二十八楼。
当夜痛感未再反复,念及王博士“先治见效”之语,次日便寻至。
三间工作室,简朴洁净,白墙贴满患者孙女士赠王孝君博士:一双妙手手到病除,三根神针针穴疗经。二0二五年五月。
往来者皆是疑难杂症:医院束手的沉疴者,老中医难断的顽疾人,更有家属推着轮椅而来的植物人——王博士施治间隙,顺手为其掖了掖盖毯,据旁述调理半月,眼角似有微动。
[图注:可配工作室走廊场景,轮椅旁家属轻声陪护,王博士侧身掖毯的侧影]
同室张叔患腰椎顽疾五年,来此十日,已能扶墙缓行,笑称“再治几日想试着下楼买早点”。
[图注:可配张叔扶墙行走的背影,手部扶墙稳实,脚下步伐微缓,唇角带浅笑意]
众人皆由熟人举荐,王博士从不提资费,只道“先治见效,再续调理”。
所用之法,正是“经络如来扣痧掌”,辅以针灸与祖传秘方。他曾言:“此掌法专扣经络淤堵处,拍出的紫黑便是淤毒外排,与经络疏通相契。”
每日来此理疗者,足有数十人。
我来时,恰遇一二十岁女子。
她在医院施治三月无果,彼时正是来此的第二天。
王博士持扣痧掌拍子,对准其患处拍打。
女子痛得哭声震天,拍打后扶桌喘息,却咬唇道“比昨日松快些,心口不闷了”。
轮到我时,手臂、胸部、背部轮番受拍,紫黑红肿布遍周身。
[图注:可配自身背部扣痧后的照片,紫黑瘀斑沿经络走向分布,边界隐见红肿]
我紧咬牙关,满室人前未发一声,泪水在眶中晃了晃,硬是憋了回去。
忆此前两月,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扰得我夜夜难寐;
见张叔缓行、女子松快,我更坚信此法,坚持理疗数日。而今神经痛尽消,只剩体表拍打后的微麻。
[图注:可配而今皮肤恢复的特写,原湿疹处平滑,仅余淡淡拍打过的浅印]
终能得一夜安寝,醒来时天光微亮,竟忘了往日钻心之痛。
这“经络如来扣痧掌”,掌落似有疏通之力,掌底藏着济世仁心。
王博士以祖传之术解世间疾苦,不图名利,只问病痛,当真不负“如来”二字!
2025年9月1日
背书包进学堂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晨光刚漫过窗纱角,
校服叠得像块晴云飘。
七岁娃踮脚够书包,
拉链咬着新铅笔的笑——
背上书包的模样,
多像田埂蹦跳的金蛙,
爪子扒着朝阳,眼里盛着霞。
校门衔着蝉声的尾,
小鞋吻过青石板的潮。
挥着汗手别过爸妈,
教室坐齐欲展的苞。
老师声音像春风摇: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名字喊出时,小手举得比蒲公英的伞高,
翅尖似已触到云的衣角。
爷爷的旧照片在相册里笑,
那年布包磨破山路的草,
田埂蛙鸣伴着掀课本,
石板桌刻着歪扭的“早”。
而今楼影托着晨光绕,
孙儿这只“金蛙”趁风振翅——
理想正随书包角,飞向青天万里遥!
恰似春苗萌新绿,擎起山河明日韶。
2025年9月1日长沙
注:这首诗为新学期孙孩刘毅宸而作

七律·寄怀觅知音
惯以诗笺作信媒,真情相酬寸臆开。
不求俗誉萦身侧,但觅知音共砚台。
以心相付期肺腑,凭文结契远尘埃。
若逢伯乐能识韵,愿把清吟寄野隈。
2025年8月31日长沙

七律·忆初逢寄意
犹记初吟雅韵时,诗缘一结两心知。
格中平仄藏清趣,笔底山河带暖曦。
莫让俗言遮远目,愿同清咏续新辞。
网海相逢本难得,再共吟哦慰所思。
2025年8月31日长沙

檐下劝雷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天拧着午时的铅灰,浓得化不开,像谁揉皱了旧宣纸。
闷雷在云褶里滚着崩裂的沉响,如困兽撞着千年玄铁墙。
欲行的念头早被骤雨钉死在檐廊,抬眼却撞进天地的乖张——
西边的雨脚砸得山尖泛白,密得能绞碎光;东边的日头偏漏出金芒,斜斜烫在湿草上。
一半雾障垂落压得檐角低喘,一半晴光漫过晒得叶尖发亮,这割裂的晨昏,更添了三分惶惑与迷茫。
我在檐角凝望着,看排山新村的青峦
被密雨抽得漫成一捧蓬松的、发白的慌——
山骨在雾里瑟缩成淡影,家园的檐角泡得褪了色,连瓦缝里的草都垂着头晃。
帮山,扯不开雨织的绵密罗网;劝雨,又疼这方水土被打得抬不起脊梁。
只好默祈穿云的风,来解这天地的僵,与偏航的荒唐。
头顶忽劈一声炸响,震得檐溜乱溅、山影摇晃,连空气都在发烫——
雷公的怒喝裹着湿腥的云气,滚过整片山林:“凡间痴客,何劳你瞎忙!”
它携着云巅的鎏金判令,字字淬着雪亮的电芒,照得雨幕透亮如纱:
“九月二日午时,长沙岳麓
这场雷阵雨,天注xx刻度的凉,不多也不长。
若再多言,便叫银蛇裹着崩雷
把你这多事的、缠杂的心思,连同年少的山林,一并炸得透亮,炸成雨里的光!
2025年9月2日13点长沙

满江红·观九三阅兵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晴日当空,长安道、旌旗猎猎。
启幕处、护旗穿云,热泪湿眉睫。
正步铿锵惊岁月,战靴踏碎烽烟劫。
望丰碑、刻痕记忠魂,长城血。
砖石凝痕,弹痕刻;
山河在,承先烈。
看铁甲洪流,锋芒藏锐。
昔岁小米驱寇勇,今朝钢甲安疆界。
守金瓯、初心终不歇,承遗烈。
2025年9月3日长沙

美院初课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炭笔捏得指节白,墨板上老师几笔
就勾出起伏的弧——是初雪融在山肩
连阴影都轻得像呼吸
第一天从坐姿开始慌
线总绕着椅腿歪,侧面的肩
抵着纸边塌,是被风揉皱的棉线
连素描纸裁不齐的毛边,都比我画得规矩
老师敲了敲墨板,换了睡姿的帧
她蜷在布上的弧度,被我擦了又画
炭灰在纸隙里打结,最终只留一团雾
刚扫净这团朦胧,又要碰沐浴的光——
水流该漫过腰际的地方,胴体半隐在雾里
笔尖悬着,像怕碰碎纸上的月光
直到她转身,舒展的弧漫过画纸
是春藤刚攀上竹架,绕得我心跳撞着肋骨响
脸烧得能熔了手里的炭
笔在纸上跌跌撞撞,把方才蜷着的曲线
画成草茸茸的墨点,连轮廓都散着
忽然布裙扫过我的桌角
她俯身时,睫毛的光漫过纸上线条
我攥着笔的手猛地收紧,指节又白了几分
不敢抬眼,只听见她轻笑
“刚开始都这样”,风似的飘远
下课铃勾走慌神时,墨板上的雪还亮着
我捏着皱巴巴的纸,纸上的墨点
歪歪扭扭,哪配得上她方才
漫过眉梢的笑、扫过桌角的裙——
又烧红了脸,恨这笨手
把鲜活的光,都画成了局促的慌
2025年9月4日长沙

心影记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我总想起,童年的光。
是未染尘埃的模样。
那时不懂什么是世俗,
只跟着祖父学坐有坐相,
听着祖母说“待人要诚”,
看父亲把“勤快”写在晨露的田埂上,
母亲将“礼貌”缝进洗得发白的衣角。
于是一颗心,就那样长起来——
装着纯粹的善,揣着执拗的真,
学不会敷衍,只知道对人笑,
把“从善如流”,当成不用学的本能。
那样的日子,连风都是干净的。
第一次握铅笔的触感,还在掌心。
描“上中下”时,歪歪扭扭;
画“手耳足”时,对着自己的手脚比对;
最后一笔一画,写“真情”。
那是乳名,是父母喊我时,眼底的光。
再后来,写“刘永平”,
学名里,藏着他们对日子的期盼。
铅笔尖的铅灰,落进时光里,
成了再也抹不去的印记。
几十年,像一场走不完的雨。
跌倒过,膝盖沾着泥与泪;
痛哭过,深夜里把委屈咽进肚子;
也有过悔恨——对着空荡的屋子,发了很久的呆。
风里雨里摔打时,
总想起母亲从前,坐在灯下拉着我的手,说的话——
“脚踏棺材才是板,送上归山才叫儿。”
所以后来,守着病榻端汤喂药,
送他们走完最后一程,
总算没辜负“儿子”这两个字。
对朋友,掏心掏肺,半分算计也不肯有;
对家里人,把所有的热,都熬进了柴米油盐。
如今,我也成了祖父。
看屋檐的雨,滴滴落,
落在新筑的燕巢里。
忽然就懂了那句“点滴都在现窝里”——
我给出去的善,尽过的孝,揣着的真,
早已像这檐雨一样,
悄悄落在儿孙的日子里。
至于我自己,那颗从童年带出来的心,
依旧是原来的模样。
没被欲望染过,没被世俗磨平,
就像当年,第一次写下“真情”时那样,
干干净净的。
风掠过窗台时,恍惚,还带着儿时的味道。
2025年9月4日长沙

鹧鸪天·滚烫心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暮色初漫酒盏光,肴馔堆暖卧鲜芳。
门推客带京都气,一笑星明破室凉。
杯三过,话如汤,乡音野语共奔扬。
酒为镜里辨真妄,礼在旋壶腕底藏。
谈故苑,说山长,赤诚相撞火燎原。
夜风吹过席中客,一点星火暖夜长。
2025年9月5日长沙

尘身悟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雾嚼千城钝,肉身如茧蛰。
魂丝触云根,空心载寒月。
一步一坑痕,填埋人间累。
苦海捞残粒,假面裹兽魄。
陀螺旋未歇,转尽入坑辙。
肠粉凝香软,佳人眸底匀。
暖香随雾散,繁华是幻尘。
痴恋系凡骨,情多暗销血。
欲重锁精魂,男女同檐烬。
痴缠印晓尘,若悟云根意。
清风渡此身。
2025年9月7日长沙
注:闷头来瞌睡,梦里云中游
日蒸一身汗,醒来无所云

疏影·乙巳中元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烟凝墨色。趁盂兰风软,楮钱飞白。
野径苔深,露坠残灯,昏黄误点孤魄。
故园曾共簪秋菊,记竹下、分茶瓷温。
到如今、寒蛩替我,数尽漏声移隙。
谁唤渡头潮咽,把旧衫剪作,招魂幡薄。
经声渐远,月坠荒祠,香烬粘衫无迹。
指尖虚握温凉在,却捞得、星沉波黑。
待晓来、霜印青衫,是他轻拍处。
2025年9月7日长沙

念伟人·于今怀思
七言古风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秋风又至念毛公,四十九年思未终。
昔日星垂筹远路,今朝潮涌忆高风。
环球共体谋先绘,霸权横行警世雄。
蚍蜉妄把参天撼,岂知大道自崇隆。
风流千古谁能匹,还看今朝承遗志,
寰球同仰仰高踪。
2025年9月8日长沙

九月九,念天地间那束永恒的光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九月九的天,是沉的。云絮像被揉皱的素帛,低低铺在穹顶,连风都走得缓,裹着化不开的沉郁——漫过檐角时带了凉,拂过窗棂时牵了痛,像极了心里那片惦念,沉甸甸压着,却又滚烫烫燃着。
抬眼望云深处,五千年时光漫过:是烽烟里的辗转,是暗夜里的彷徨,直到他——那立在历史潮头的领航者,如峰峦般挺起脊梁。他是毛泽东,是划破暗夜的星火,是托举东方红日的手,让古老土地上的晨雾散尽,终于燃起重生的炽热。
四十九年前的这一天,九月九,九时九分。
没有惊雷,却让山河瞬间屏住了呼吸。一代伟人如星落,那曾照亮寰宇的光,骤然定格在时光褶皱里。天地同悲,风裹着呜咽掠过四野,四海八荒的人,都捧着他的画像——黑纱缠在臂上,泪砸在衣襟,无言的追思漫过城市街巷,漫过乡野田埂,漫过每一颗为他震颤的心。那时我十七岁,高中课堂没了往日书声,国旗垂着,灯火彻夜亮着,整整七日,我们把对他的敬仰藏在沉默里,藏在每一次低头时,睫毛垂下的阴影里。
四十九载春秋流转,风里的惦念从未淡去。从北京红墙下的晨晖,到江南水乡的暮色;从非洲草原上的朝露,到南美雨林里的晚风,人们都记得他。在韶山,那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无数人驻足,以最庄重的注目礼,向那片土地深深凝望——望的是他走过的路,念的是他留下的光。今日的铜像广场,敬献花圈的队伍蜿蜒如龙,每一朵白花都载着跨越山海的追思,每一次鞠躬都藏着未曾说尽的感恩,每一声“毛主席”,都带着岁月磨不去的滚烫。
“毛泽东热”早已不是浪潮,是熔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火塔,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化坐标。他的思想如灯塔,长明在岁月航程里——照破霸权的迷雾,抵住风雨的侵袭,这光,无人能遮,更无人能替;这火,越燃越旺,从未熄灭。
又是一年九月九,天仍沉,念仍烫。我们站在他曾期盼的土地上,循着那束永恒的光往前走——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每一次坚定的凝望,每一回向着东方的致敬,都是对他最深、最久的缅怀。
2025年9月9日长沙

感恩遇见你我他(七言古风)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竹里风牵三径暖,清音轻叩矮篱笆。
相逢不问来程远,一笑同扶竹影斜。
风传竹语和人笑,影逐欢声落帽纱。
雨润新篁肩并立,云浮浅岫手分霞。
此心深贮柏林事,竹下曾分半盏茶。
岁岁清欢温旧语,一窗明月共君家。
2025年9月10日长沙

柳下观秋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云絮压蝉鸣,沉池泥。
天,蓝得浸了水的玉。
她立池边,晃鞋尖——
露水滴水心,碎光粘脚背,
是星子,撒了一捧细。
侧耳听,只有芦花,擦草叶“沙沙”地低。
抬手,拢鬓发,
白裙滑过肘弯,软成
青石板上,半融的云絮。
她踩软泥,向池心移。
水漫脚踝,忽缩了趾,
跟着弯腰,如天鹅,鼻尖点水时。
唇碰波,“噗嗤”笑开丝,
指尖划水纹,一圈圈,漫向柳荫里。
发梢垂水,晃成银线细,
水珠坠水面,砸开天的蓝、云的白——
碎作池底,玉一匙。
转着圈泼水,芦花也随她晃枝,
绒毛飘水,贴在腹下,
晃着半隐的,柔与细。
池影缠云,成了她,飘的衣。
我攥柳丝,刺扎红印儿,
半分,不敢弛。
水漫腰际,风掀她散发,
露半截脊背,白过芦花,晃人眼痴。
热流突涌,从腹下起,
短裤衩,悄悄顶了点弧意。
口干得裂,呼吸堵喉间,
是喘,压得低。
怕她听,脸埋柳枝隙,
鼻尖蹭柳凉,耳尖烫得,能焐风息——
偏忍不住,抬眼时:
她仰脸,沐阳光,睫毛颤如蝶,
栖在秋光里。
我忽不敢看,只盯池底——
天,云,她的影,我未抬的眼,
都浸涟漪,轻轻移。
风,也慢了半拍,敛了息。
2025年9月11日长沙

七律 . 裸 睡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白昼絺绤束体劳,夜阑解却趁风翱。
赤身漫浴星流影,素魄轻笼月泻霄。
释负频添筋力劲,舒心长助寝眠韶。
此中真趣通天性,不著丝缕契道遥。
2025年9月12日长沙

水龙吟·她谱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晓光未透重城,铮铮先彻琉璃地。云鬓未理,星眸尚凝,筹策已定三计。
银梭穿月,金纹纂史,天河重系。看虹梁逆生,危楼俯首,云和土、俱臣矣。
九国涛沉语寂,种珊瑚、暗潮潜起。玉兰旋管,冰簪导电,璇玑图谱。
自辟经纬,海簪浪破,数驰青铜魄魄。正群娥卷昼,寰球轴转,辟新大陆、光重制。
2025年9月13日长沙

鹧鸪天·地铁上众生像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晨潮叠作沙丁倾,倦眸半阖逐报声。
屏光掠鬓眉先锁,背囊坠肘脊微横。
耳机寂,剧情凝,稚童轻拽母衣轻。
一站人潮潮去尽,客衣犹带驿途风。
2025年9月15日长沙
地铁1号线即兴创作

作者简介
刘永平,笔名梅蛮。
2. 出生地与时间:1959年出生于湖南安化。
3. 学历:高中毕业。
4. 职业经历:
1983年:在湖南省总工会期刊社《工人之友》见习/实习编辑。
1985年-2003年: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之友》杂志社负责发行(至该刊停刊)。
5. 文学创作与发表:
在《工人之友》、《八小时之外》、《知音》等期刊上发表过“小方块”文章。
几十年坚持自学不倦。
创作诗歌散文总计约两三千首(篇)。
6. 公益事业:
2016年:在长沙湘春路社区创办《黄兴红韵》书院,并担任院长。
一直从事文化公益事业。
7. 获奖情况:
2021年至2023年:获得过“中国诗词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