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
二、黄宝阁
清人(与文廷式同时代,生卒不详)。原籍是番禺,后来嫁到梅州一商人家。其丈夫辗转做生意,为此一生倍尝离别之苦。丈夫死后,曾经教授举人文星瑞的女公子弹七弦琴,贫困度日,最后郁郁而终。著有《绣余吟草》。
牡丹
独占群芳首,争夸富贵崇。
自怜红一捻,帘卷醉春风。
【评析】历代写牡丹的诗句很多,此作给人耳目一新,虽起首两句立意不免俗套,但收句“艳而清”。群芳之首,花之富贵,大红一捻,自我怜惜,跳出俗套,写出个性;牡丹之耀,沉醉春天,格调就别开生面,其艺术价值凸显出来。
即事
为卷竹帘看牡丹,锦江春酒泛琼筵。
天公故惜春光好,澹雨轻云满画栏。
【评析】此作题为《即事》,写一女子春日晨起看花,时人评曰:风致翩翩。卷竹帘、锦江春、春光好、满画栏,构成一幅春日壮锦图。诗眼“满”字,淡雨轻云、一席竹帘、牡丹怒放,春酒琼筵,富丽堂皇,一派喜人的场面。
绣球花
碎影玲珑粉蜨团,一枝清夜压栏干。
画楼为怯春寒久,自著云裳镜里看。
【评析】时人评此作——切合处有神无迹。这是写诗的高妙之处,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也,绣球花,由无数朵小花团成球状,作者拟为“玲珑粉蜨、碎影成团”意象别开,次句实写;后两句,以花自喻,春寒画楼,自怜自乐,有幽兰之趣也。
暮春
故园芳草已平湖,深院沉沉飞鹧鸪。
燕子不归春去也,一帘花影倩谁扶。
【评析】此作秀逸。暮春时节,芳草满湖,庭院深深,鹧鸪乱飞;一派岭南三月春色,后两句,以景衬人,写出春困之女,与华影婆娑、春燕不归,一幅纯情秀逸之美图。
海棠
春月春风次第看,春愁无语夜将阑。
怜他梦醒情偏懒,独自低头更倚栏。
【评析】此作以海棠寄春愁,首联三个“春”,将春情春色春愁一一列出,以花写人,以己喻花,做到物我两忘。这与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同题诗“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写作技法是一致的。
春雨(二首)
一夜潇潇雨,啼红怨杜鹃。
阶垂帘影润,峰染墨云鲜。
竹晓寺钟初定,离疏篱笛乍传。
初倚栏吟兴惬,离春色满庭妍。
【评析】写春雨,二首一五绝、一六绝,这样写可能是自我力求语言上的变化。春雨潇潇,万山红遍,由广大的镜像写到眼前,意境闳远而辽阔,用词典雅、用语新鲜。 第二首,由眼前脚下入笔,春晓钟声初定,疏离的篱笛传来,引起作者的诗兴,最后一句道出眼前的美好,”离春色满庭妍”,最好的春色马上就要凋谢,所谓“花无百日好”,绚烂之至也是衰败之始。
三、范荑香
范荑香(1805-1886年),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广东大埔三河镇梓里村人,生于嘉庆十年(1805),范引颐之女,同邑邓耿光室。十二岁即能赋诗填词。有《化碧集》,民国五年(1916),此集在梅州管又新刊行。
————————————————————————
落花
瑶台一夜彩云空,狼藉残香恨无穷。
月下记否怜并蒂,天涯谁与叹飘篷。
犹看蝶影来墙外,怕听莺声出院中。
自古红颜多薄命,无须惆怅怨东风。
删尽繁华剩瘦枝,谁从零落惜芳姿。
红绡有泪情难断,紫玉成烟志不移。
汉殿魂归空惹恨,楚宫人老总无词。
同心愿结重阳友,一任风霜独自支。
谁赋巫阳续楚文,香销玉碎任纷纷。
繁华梦醒留金粉,歌舞场空剩彩裙。
艳骨总成青草冢,芳魂难化楚山云。
深红落净浑无色,杜牧重来但夕曛。
注释:巫阳续楚文,即巫山云雨,神女多变,有词云“画屏重叠巫阳翠”。
【评析】这是一首排律,中间的多个联句均作对仗,但八、九联,又不对或宽对,也许是创作时的一种调节,故意宽泛写之,且中间换韵,这样在整个诗句的排列与技法上有了变化,显得格外的轻松自如;此作语言婉丽含蓄、想象丰富,用典雅丽,曲折百回,借写落花残香,来记述人情冷暖、红颜薄命,人世沧桑与世态炎凉。里面有许多佛教“空”的意象,也即眼前的一切繁华表象难藏内心深处的悲凉,这是看惯春花秋月后的顿悟,也与作者的经历及人世变故相关,作者生于清嘉庆乙丑年(公元1805年),一生饱尝甜酸苦辣,经历了才女、寡妇和尼姑三个坎坷的历程。
荆山叔命和《闺怨》原韵
纨扇无劳怨汉家,桐心孤冷亦难华;
题诗不作寻常句,吟遍江城笛里花。
此心长忆定情时,绿倚声中粉黛施;
一曲未终弦已断,可怜孤负远山眉。
几向桃花吊息姬,无言含泪不胜悲,
飘零争似篱边菊,到死枝头不暂离。
金屋无人贮阿娇,千重幽恨在今朝;
自怜—样梅花瘦,哪有珍珠慰寂寥。
题就鸾笺恨有余,枉劳入海觅双鱼;
几回欲写心中事,桐叶飘来又懒书。
忆同花下拜嫦娥,情丝难平似绿波,
怪底照人成只影,从来圆少缺时多。
莫记春深折柳条,西风憔悴只纤腰;
漫云天上多离别,犹有年年驾鹊桥。
芳心一点恨难灰,往事真同水覆杯;
怕听月明弹锦瑟,一声清怨几低回。
独自挑灯写怨词,不堪来伴好花枝;
相怜只有红丝燕,飞绕帘前不忍离。
眉痕蹙损旧春山,惆怅年华去不还,
未识九原人有泪,也曾回首泣红颜。
【评析】这是应荆山叔的应和之作。《闺中怨》是旧时代的同题之题,多有佳作。可以当作七古,也可以看作十首绝句合并的组诗,与唐人《春江花月夜》一样的体式,可以说,作者每一绝句都言一事或一典,婉转曲回,写尽女子闺中之怨。比如桃花夫人息姬、汉武帝金屋藏娇、桐叶题诗、锦瑟鸾笺、汉家纨扇等典故,让这组闺怨的历史厚重感陡生。其实,在范荑香的心里是有无数的怨气要吐的,全诗的意象与叙事比较合乎当时的特色,但结句处都是较消极的、伤感的、否定式的句子,读来令人怜惜与同情,设身处地在清朝中期,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春游踏青
天气晴和景物佳,商量载酒约同侪。
寄语姐妹休行急,待我齐齐着绣鞋。
缓步闲行过小桥,春风吹暧卖锡箫。
忽惊背后来游客,退入垂阴折柳条。
【评析】这首诗相较上面的作品,略显明快、有趣。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姐妹踏青游春,带着甜酒、你追我逐,小桥流水,折柳而返,是当年如实的记录。最后两句,给人遐思:那个年代的女孩子怕见生人,尤其男游客,于是有“退入垂阴折柳条”的欲说害羞之感。
惜花须早起
流莺啼破绿烟丛,四鼓频敲漏未终。
晓起先呼银烛照,海棠含笑一枝红。
爱月夜眠迟
侍儿几度唤归眠,犹仰当空玉镜圆。
立听更楼响三点,不知凉露湿金莲。
掬水月在手
夜夜冯夷出碧宫,无端忽遇着青窗。
纤纤捧起夸同伴,笑指嫦娥在手中。
注释:冯(píng)夷,水神。
【评析】这三首,从标题上看,我把它归在一起点评。题目是从《圣贤集》中抽出的四句里的三句,应该还有一首“弄花香满衣”,可惜没有找到。第一首写早起,绿树丛中流莺啼、海棠花开一支红,四更天就起床,古人的勤劳是看得见的,就是大家闺秀也早起读书、梳妆。第二首写夜眠,与早起相对是“眠迟”金莲凉露,已经是半夜时分,月明如水,分外皎洁,一派大好秋夜之美。第三首,写得有趣,少女将水掬入纤纤玉手中,说抓到了嫦娥,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即事》
春愁无事强拈针,花样虽新不忍寻。
刺到莲房心自苦,谁知侬苦比莲深。
【评析】此作是写自己作女红,在捻针绣花时,刺到莲房时的感动之作。作者此处设身布幅之中,一个寻常的小动作,勾起作者内心的伤感。借针刺莲房写自己一生中所经受的磨难,谁知侬苦比莲深,借物体己,是这首诗的闪光之点。这里的“侬”指作者自己。多愁善感、心事细密的才女,才有这番痛彻的感悟。
阙题
陌上春浓蝶自飞,青桑绿柳各成围;
小姑久已无郎惯,不学罗敷望客归。
可笑情媒拙似鸠,三生偷拜嘱牵牛,
邯郸一梦金香散,少妇从来是莫愁。
注释:罗敷,指《陌上桑》中的美女。
【评析】此作,乃作者初嫁同县庠生(秀才)邓耿光时所作,与小姑一同去游春,调笑她年少不更世事,可笑情媒拙似鸠,三生偷拜嘱牵牛,此句有趣,三生石旁拜牵牛,这是用典,邯郸一梦更是点醒小姑,不要作白日梦,现实一点。可惜,作者与丈夫结婚三年之后,邓病逝,给她带来无尽的愁苦。
述怀
才听鹃啼又鹧鸪,情怀付与鸟声呼。
才疏只解吟黄鹄,地恶无劳学祀庐。
献璞抱惭还受刖,焚金休令更投炉。
此生赢得多惆怅,费尽心机总是辜。
注释:鹃啼,杜鹃啼血;
黄鹄,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能一举千里。
献璞受刖,指楚和氏璧的故事;
【评析】此作是述怀,很有个性与抱负。用鸟声啼鸣引入话题,黄鹄壮志,躬耕茅庐,再用卞和献璧一典来谈才华与伯乐的关系,楚三王对卞和的态度,令人羞愧,如果是真金,不投火炉也无妨。人们总是在费尽心机地钻营,到头来赢得惆怅归。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是作者晚期的作品,因为不经世事磨砺,是很难得到这种情怀的。
《游阴那灵光寺》
森森松柏翠萝缠,无数山花艳欲然,
石似飞云归众壑,峰如伸指插诸天。
欲求四相消前业,合共菩提了宿缘,
参罢六如成梦幻,一声清磬法轮圆。
注释:梅州灵光寺,原名圣寿寺,唐代时所建。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粤东监察御史梅鼎,巡视此地在河中遇险,得一高僧搭救。后他去寺里参拜,见供奉得和尚与恩人一模一样,于是,发善心拨出白银千两,扩建修寺,五年后工程竣工。梅御史念惭愧祖师威灵光大,便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
六如,指佛教术语,即世事虚妄无常,源于《金刚经》;
【评析】这首作品在当时很有声誉的,游灵光寺一律,前四句写景,松柏翠萝、山花簇拥,飞云若石,凝聚此处,五指苍穹,上插诸天;后四句,写参禅礼佛得感悟。消业了缘、六如成空、法轮常转、清磬悠远;这是古代女子在三从四德以及封建礼教得束缚下,不能决定自己得未来,而用青灯佛香来渡自己前世之孽,或求来世解脱。因为作者虽一身才华,24岁开始守寡一生,其间之苦,或许只有她自己自知。
述恨
被害何因实可伤,八旬孤苦痛凄凉。
门无关键厨无火,炉有寒灰地有霜。
病里饥寒惟自泣,健时劳力为人忙。
如今何处求生计?血泪遗书诉上苍!
【评析】此作浅显易懂,是其晚年所作。孤苦无依痛楚凄凉,其恨也深,其痛也切。中间两联借物度人,门楣衰朽、厨冷无火、寒灰入霜,饥寒漂泊,最后,作者只能将一生得愤恨诉诸上苍,这在古时候没有一定社会保障与医药扶助的情况下,无尽的生灵就如此凋落、如此黯淡一生。作为粤东12才女之一,其文采与事迹,早已定格,但社会的悲剧与人伦的不幸,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四、叶璧华
(1841-1915),女,号润生,别字婉仙,又号“古梅女史”,自称古香阁主人,广东嘉应州东街(今梅江区东郊盘龙桥)人,出生于丙村芦陵村,是岭东著名女诗人、女教育家。
天资聪颖,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能诗善赋,有才女之称。叶璧华六岁随父亲寓居广州,十五岁时写诗,十七岁归嘉应州,嫁给广西提学政李载熙第四子李蓉舫,两人伉俪情深,常诗词酬唱,被誉为清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
戊戌变法失败后,她返回梅州,竭力推行新学。她创办的懿德女校为粤东地区兴办女校开了先河。叶璧华与范荑香、黎玉贞被誉为“岭东三大女诗人”、“粤东三大女诗人”或“岭南三大女诗人”。叶璧华擅长诗词文赋,生前结集为《古香阁集》。
替夫作
五百年缘此夜宵,诸君何必苦相邀。
多情织女河边等,快放牛郎过鹊桥。
【评析】这是梅州才女叶璧华新婚时,一帮亲友闹洞房时命其夫婿作诗,苦作不出时,叶代夫作。语言清新易懂,也透出叶的急才。将夫婿与己比作牛郎织女,可见情深意满,这是一段不错的好姻缘。
采莲曲
移舟破晓过横塘,红染罗衣绿染裳。
并蒂数枝休采却,好留湖侧伴鸳鸯。
【评析】此作写采莲,其实还是写新婚时的快乐。横塘,旧诗词中常用的爱情意象。首句点明早早的驾舟而来,满池的绿荷红莲,将主人公映衬的格外鲜亮——红染罗衣绿染裳。后两句是告诫语:并蒂莲,一般象征着爱情的和美,而鸳鸯也是双嬉双宿,夫妻和合的象征,这样写,提升了采莲曲的艺术品味与新婚燕尔美好生活的情趣。
梦梅
小阁清寒玉漏遥,冻云晴雪路迢迢。
迷离不辨琼瑶地,半是孤山半断桥。
注释:"玉漏":作为复合词由"玉"与"漏"构成:"玉"形容器物材质华贵,"漏"特指漏壶计时系统。该词最早载于初唐诗人苏味道的"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杨万里"玉漏听来更二点"、龚骞"玉漏迢迢夜未央"均以漏刻声响暗示夜深人静。
【评析】写梅的诗词很多,难有写得这么清灵而富含意境。由于是记梦,故诗意的跳跃与感觉就十分令人回味。小阁清寒、夜深人静,回想西湖边赏雪观梅,自是“时晴快雪、冻云路遥”,孤山断桥,一片琼瑶之美,如梦如幻,叫人留恋不已。
寄外
怕见霜林木叶飞,无端离恨上双眉。
明知惆怅终无益,嚼蕊吹花未悔痴。
注释:
嚼蕊吹花: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出自北宋·王安石《乌石》:”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
【评析】这首寄给在外处理公务的丈夫,以相思切入,但满满的情话又不知从何说起。故作者用霜林落叶为喻、以嚼蕊吹花为痴,令全诗的境界格外清新自然,不愧为女诗人中的“粤东三杰”。作者明知这样写没有什么好处,徒添内心的惆怅与牵挂,但还是修改辞藻、一笔一笔用心去写这鸿雁之诗。
七夕寄蓉舫夫子(七绝二首)
天上人间一例愁,三生慧业忆从头。
关心最是新凉夜,一样金风两地秋。
纳凉曾共步中庭,七巧图开细细评。
知否今宵花影里,凭栏独自看双星。
【评析】作为晚清诗人,相思的七夕情人节寄夫,两首一主题,感情真挚与相思是其主调。作者将七夕的传说与七巧的风俗,自己关心丈夫的盈盈之怀,和盘托出。今宵独自赏花、独对双星与曾经的共步中庭、形影不离进行对比,点出本诗的首句“天上人间一例愁,三生慧业忆从头。”可见他们爱之深、情之切。
留别诸同人(之三)
风流儒雅慕前贤,高咏霓裳集众仙。
问字每归红杏雨,吟春小坐绿杨烟。
河山久壮蛟龙气,风鹤旋惊草木传。
听到鸣鸠一洒泪,中流谁着祖生鞭。
注释:祖生,指祖逖。
【评析】此送别诗以跌宕起伏的笔法抒写家国忧思与士人襟怀。“风流儒雅慕前贤,高咏霓裳集众仙”是铺陈当时盛会席上文友雅乐,颔联“问字红杏雨,吟春绿杨烟”借明丽春景,暗藏聚散无常,衬景很美。颈联化用淝水之战“草木皆兵”典,将山河壮阔与战乱惊惶并置,形成巨大张力。尾联“鸣鸠洒泪”至“谁着祖生鞭”,借祖逖中流击楫之典,将离愁升华为济世之问,在个人感伤中迸发士人担当。全诗沉郁中见遒劲,堪称清代女诗人中送别诗的力作。
《赠范荑香》
雅什传来字字春,知君才调迥超尘。
谁教绮阁谈诗侣,竟作挑经踏雪人?
【评析】此作是赠友人,不外传统客套地褒扬对方,但作者通过绮阁谈诗、挑经踏雪这两个场景,升华了范君的形象,于是得出“才调超尘”的誉语。
《高阳台·梅影》
积雪捎寒,横枝摇暝,画栏亚处阴轻。脉脉幽芳,谁怜绰态娉婷。鹤归几向苔阶认。隔清溪、浅水盈盈。写环姿微步凌波,独显丰神。啁啾翠羽催春梦,怅参横月落,绮袖难亲。淡抹烟痕,玉人思折还停。分明描出癯仙格,倩人谁、移上云屏。有湖山、小结因缘,相对双清。
【评析】此词以梅影为魂,融通感、用典与象征技法,构筑清逸孤高的审美境界。以虚实相生绘梅魂,“积雪捎寒”以触觉引梅为背景,借视觉动势勾画枝影参差,而“脉脉幽芳”转嗅觉暗传神韵,通感交织中梅影绰约如生。更以“微步凌波”化《洛神赋》仙姿,喻梅为洛神临水,冰魄超凡;借“鹤归苔阶”暗用丁令威化鹤之典,赋予梅影孤鹤般的出世风骨。“啁秋翠羽”借鸟啼惊破春梦,日落、难亲,则是暗喻理想与现实裂隙;“玉人思折还停”以拟人化矛盾心理,凸显梅影可慕难亲的缥缈特质。“淡抹烟痕”以水墨写意技法写梅影之朦胧,“分明描出癯仙格”则用白描突显梅之清癯风骨,形成浓淡对照。结句“相对双清”以湖山映梅影,将物我提升至天人合一境界。全词承袭南宋雅词遗韵,在婉约中注入疏淡空灵之气,词风清灵,深得婉约之髓,乃词中神品也。
——————————————
参考文献
一、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年七月初版。
二、何竹平编:《顺德诗征》(香港版),1997年。
三、陈永正:《顺德诗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四、多地的地方志、《家谱》、《潮州府志》、《嘉应府志》、《梅州罗氏家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