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五十五)
作者:张坚
“放卫星”的故事
五八年大跃进,兴起吹牛”放卫星”的热潮,来源于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宣称“这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证明。中国人民欢呼雀跃,争先一睹“社会主义卫星”的风采,庆祝苏联创先卫星上天这一伟大胜利。
到1958年,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于是在农业战线上,掀起向苏联放卫星一样争“高速”、夺“高产”的热潮。“放卫星”一词最早见于《人民日报》,当时,广西的一个生产队,把亩产水稻吹到一两万斤,《人民日报》称之为“放卫星”,得到《人民日报》的肯定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报导,各地的放卫星“吹牛”夺高产、高指标比赛逐步达到了高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口号。
1958年8月28日《四川农民报》登载:“郫县卫星与嫦娥共舞,犀浦乡幸福一社中稻亩产可达4万多斤!”后来“卫星”越放越大,越升越高。《四川日报》率先放出于当时中国最大的卫星——郫县友爱乡第九社水稻亩产8万斤。此时,我们礼泉县也有人赶时潮,提出建多层高楼,创几万斤粮的设想。
当时,谁要实事求是,谁就是“右倾保守”,就得挨整。上海一位农业老专家不相信放卫星的产量,结果被自己带来的参观团批判了一顿。于是,再也没有人敢说实话了。
河南商丘有两个村子举行农业成果展示比赛,没想到成了“卫星发射比赛”。一个村的老大爷率先站出来说道:“我今年种了一个南瓜,重800斤!肯定是全国第一个大南瓜!”“放屁!”另一个村的一位妇女跳起来骂道:“南瓜800斤算个屁呀!我养的一头猪重几千斤”。两人谁也不服谁,展示比赛最终不欢而散。
农业高产“卫星”竞相“发射升空”,奇闻丛生。最经典的莫过于“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四川还流传着一首农业“跃进顺口溜”;“ 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棒子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还有的歌谣赋予“浪漫主义” 色彩:“玉米杆儿上九天,浑身棒子有几千。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寄云霄。云彩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河北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一个红薯滚下坡》更为可笑:“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唠唠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高,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2022年5月1日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