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市渭城区,有这样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身影,他们是渭城区政协委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着青春的光芒,志愿者付晨熙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志愿者日常工作中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以情怀为墨,书写温暖篇章
2025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王树国校长以“如何做有担当、有情怀的人”为主题的演讲,如同一盏明灯,为当代青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提及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钱学森的归国奉献、张桂梅的教育坚守以及曹德旺先生回馈社会的大爱,勾勒出“心怀家国、肩扛责任”的成长坐标。而渭城区政协委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青年们,正是这一号召的生动践行者。
“情怀是精神、是灵魂”,志愿者们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社区服务站,年轻的志愿者们耐心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他们跨越“智能时代鸿沟”。他们手把手地指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讲解,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城市文化建设与宣传中,他们默默付出,收集资料、策划活动,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在大型赛事或展会现场,他们以专业的服务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用热情和微笑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风貌。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敬天爱人”校训精神的体现,是“把小我融入大我”价值追求的生动实践。正如曹德旺先生将财富回馈教育,志愿者们将青春奉献给需要的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情怀从不只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坚守中的温暖力量。
用责任作笔,扛起时代使命
王校长强调“责任是使命、是天职、是重托”,而志愿者们深知自己的使命所在。他们在时代需求中找准定位,主动扛起责任。在口袋公园和绿化带内,他们清理垃圾,为市民守护干净整洁的活动场所,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双手捡起每一片垃圾,用行动诠释着对环境的爱护。在城市文旅宣传工作中,他们牺牲自己周末休息的时间,默默整理宣传资料,为城市的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这些场景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他们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无名英雄,用自己的努力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当代青年赶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而志愿者们选择用志愿行动回应时代重托。他们不只是复兴征程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贡献者。
凭勇气锤炼,实现自我突破
王校长提醒青年“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志愿者的服务之路同样充满挑战。社区志愿者要应对居民的不理解、服务中的突发状况,大型活动志愿者要承受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志愿者们学会了直面困难、锤炼本领。
就像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在机器人领域突破创新,志愿者们也在服务中突破自我。付晨熙是服务队中的一员,最初参加志愿活动时,她紧张忐忑,面对居民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但她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一次社区服务中,一位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非常抵触,付晨熙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顾虑,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让老人认识到智能手机的便利。经过多次尝试,老人终于开始接受并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从那以后,付晨熙变得更加从容专业,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协作。
志愿者们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从容专业;从单打独斗,到学会团队协作;从关注眼前的服务任务,到拥有更广阔的社会视野。这种成长,正是王校长所期待的“突破认知边界”,是青年在实践中悟“做人真谛”的生动体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泽东主席的话语,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王树国校长的演讲,为渭城区政协委员志愿者们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前进的动力。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念;使命不是一份负担,而是驱动成长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志愿者,他们以先贤为榜样,以福耀科技大学校训为准则,把服务他人当作初心,把为社会发展作为使命,把奉献社会当作追求。在社区服务中传递温暖,在城市建设中贡献智慧,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践行担当,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成为城市建设和文化宣传使命中的当代青年模范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