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贸老宜兴(四)
路边
典当借贷
典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佛寺质贷,近代多叫质库、典肆、解库、典铺、当房和押店等,宜兴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典当行是咸丰年间的质库,民国时,县城典当有泰来、泰成和鼎元,和桥有复济,张渚有益隆,蜀山有鼎裕,漕桥有协盛等。典当经营的业务是一种抵押贷款,贷款到期,债主还本付息取押回抵押物,逾期则当房有权将抵押物出售。当房柜台不同于一般商店,设置得高高在上,并有铁栅栏,顾客当物只能从铁栅栏小窗口递进去,有些顾客踮起脚尖都看不清柜面情况。而当房出具的当票,字迹大小粗细不匀,弯弯曲曲,俗称花字,外行人很难辨认,这是典当业为防止模仿冒认的自我保护措施。当房内职务有:内缺、账房、包房、饰房等,负责出纳保管。柜缺(有头柜二柜三柜四柜),负责货物收当和赎取及计算利息。中缺,负责写票、卷包、清票即挂牌等。学徒,也有四等之分。
民国26年日寇侵华宜兴沦陷,日军焚烧宜兴县城街道店铺,开设70余年的“泰来典当”毁于一旦,经理李椿年及儿子死于日军刺刀下,城乡典当行均被洗劫一空。
民国前期,宜兴当铺按资金三万到十五万分为四三二一共四个等级,不足三万的是押店,不足一万的是质库。资金不足一千也可以开当铺,这种当铺叫代步,代步规模较小多设于小乡街,譬如周铁有“协盛代步”。代步的安全保卫不及当铺,所以贵重当物要送至当铺保存。宜兴民间还有更小的当铺叫典户,无牌无号秘密经营,专做极贫人家生意,所谓一鞋一袜皆可入押,利息当然也比正规当铺要高。
旧时宜兴民间高利贷一般有三种,一是借印子钱,即借贷双方立约,由中间人担保,年息两分,到期实在还不起的,由担保人归还,如放贷人同意续借,则利滚利计息。二是卖青苗,即以尚未收成的稻麦作抵押,向放贷人借款借粮,利息较高。三是借粮还粮,春天借一石米,秋熟后要还一石五斗,甚至也有要还两石的。
国家设立了银行,不仅利息规范,还会适时推出一些低息或无息惠民贷款。譬如民国36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宜兴农贷通讯处向蚕桑区发放养蚕贷款。育种一张,可贷5000元,期限两个月,共放6000万元,月息4.5%,需有保长担保。但实际上由于封建权势者当政,国家资源多被他们霸持,贷款正好被乡绅保长们用于囤积物资,真正的农民是得不到好处的。
旧时宜兴民间有一种抵押借款行为叫兆。兆的抵押物一般多为房产田地等可使用不动产,双方谈妥借贷额,并请中间人作证。借贷期间,借款不计算利息,房产田地也不计算租金,到期借方凭原款赎回抵押物。
旧时宜兴有一种融资活动叫搭会,一般为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人家,或砌房造屋,或讨新妇嫁女儿,一时手头无钱,便邀请一组肯帮忙而又借不出大钱的亲朋好友搭会,入会者每月要交会金。发起人的行为叫纠会,譬如纠会人约成了十二人,便把他们请来吃饭,并用抓阄方式确定每月收会人的排次。赴会人则把约定的首月会金带来。假定会金是十个大洋,则十二人就是一百二十大洋,够纠会人办一件大事了。第二个月,纠会人要负责收齐会金并送到第二名收会人手中,其后依次类推。搭会是互帮互助,不计利息,但民国后期物价飞涨,货币天天都在贬值,搭会只好加注先收会的人要向后收会的人补贴保值费,后来这样也不行,搭会干脆认米不认钱。
祠山会是旧时宜兴民间青年的一种友好团体,一般由八名相互比较友好的二十岁以下的未婚男青年组成。每人交一百斤稻作为公积金,然后委托其中一人保管并放债,放债所得便是团体活动经费,活动内容是每年二月初八举行聚餐,杯盘交错把盏言欢。如谁结婚,团体要出一份大礼,当然也要全体前往祝贺,以后生长子生长孙也是如此。人员定八人是坐下来正好八仙台一桌。
作坊
宜兴作坊源于工匠的合作,也可以说是大工业的前身。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封建农业社会,重农轻商,工业欠发达,作坊也不普及。旧时宜兴作坊大多为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真正的工业化作坊极少。旧时政府规定,工业单位产品不得自行销售,只能通过牙行即批发公司批发出去。为了不受制于牙行,小作坊就附在商店后,规模大一点的,干脆就自己开行。作坊习俗一般与商店相似,但作坊也有自身的特点,作坊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的单位。一般作坊主本人就是一个技术师傅,因工作需要再聘请的其他技术师傅便叫做客师。为了留住人才和发挥客师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工资,一般作坊主还会让客师参与一些利润分配。
商店学徒叫学小倌,作坊学徒就叫学徒。商店学徒认老板为主人,作坊学徒则一般认师傅为主人,即他们只对师傅负责,换句话说,有的学徒是客师带来的。这与西方相同,所以英文师傅与主人是同一个词,叫“master”。作坊有长期作坊和临时作坊之分,一般从事产品生产的是长期作坊,从事工程实施的是临时作坊,如砌屋造桥,是临时工程,由一人牵头,召集一帮人,包括几个客师,工程结束,分配完毕,然后各奔东西。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出版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在氿一方》、主编集《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