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丁点阿Q精神(随笔)
文/陈振家
开心最重要。也就是近年来流行的一句新样话:
努力给自已和别人提供情绪价值。是啊,
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面对人生的烦恼和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减压技巧,多交朋友,饶过了别人,也饶过了自已。放过了别人,也就是放过了自已。不要太把自已当人。只有适当幽默,重视亲人,重视明月清风,以及树枝树叶,花花草草,露珠晨雾,你才呼吸得甜美。须知,别人也没太把你当回事,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要过。别说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其实,平常人只要学会感恩,乐于助人,自我肯定,学会坚忍,放松心情,放宽身心,骆驼就会排着队穿过针眼。这针眼不是那针眼,它跟巴黎的凯旋门一样宽阔啰。嘿嘿嘿嘿。朋友,调整呼息吧,只要开心了,一切都活泛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向你扑面而来。人们执着美妙的生活,人们每每执着于良辰,美景,尝心,乐事,殊不知,当你放下一切执念,却可迎来大快乐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自古以来,所谓的祝由术是什么呢?
它不是别的什么,它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只要对自已念念有词,说:我很好,就这样。你这就是自已肯定自已了,如此这般,神灵也会肯定你,赐福于你啊!此乃生命之觉悟也。因此,我说要一丁点阿Q精神
于俗世褶皱里裁取的快乐处方——评陈振家《要一丁点阿Q精神》
陈振家这篇随笔,以“开心最重要”为锚点,将“阿Q精神”从文学经典的批判语境中轻轻剥离,淬炼成一剂熨帖俗世人心的“快乐处方”,读来如老友围炉闲谈,烟火气里藏着通透的生命觉悟。
文章的巧思,在于对“阿Q精神”的“祛贬义化”重构。它不再是鲁迅笔下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转化为一种“放过自己”的生活智慧——“不要太把自己当人”的自嘲,是对自我执念的解绑;“别人也没太把你当回事”的点破,是对人际焦虑的拆解。这种“一丁点”的分寸感尤为精妙:不鼓励躺平式逃避,只倡导在挫折前松一松紧绷的神经,恰如给心灵安上一块缓冲垫,让沉重的生活多几分弹性。
文字间贯穿着一种“大俗即大雅”的通透。从“努力提供情绪价值”的流行语,到“饶过别人也饶过自己”的朴素箴言;从“明月清风、花花草草”的微观诗意,到“骆驼排队过针眼”的幽默譬喻,作者将抽象的心态哲学,揉进日常呼吸的节奏里。那句“这针眼不是那针眼,它跟巴黎的凯旋门一样宽阔”,以俏皮的解构打破了经典隐喻的沉重,把“感恩、坚忍、放松”这些生活态度,转化为人人可及的“宽阔”——原来所谓“生命觉悟”,不必是深山悟道的玄虚,不过是对自己说一句“我很好”的坦然。
更难得的是文章的“反向执着”思维。世人总追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执念,作者却偏说“放下一切执念,可迎来大快乐大欢喜”。这种看似矛盾的辩证,实则是对“祝由术”本质的精准戳破:积极的心理暗示从不是求神拜佛的虚妄,而是“自我肯定”的生命自觉。当“我很好,就这样”的念白取代焦虑的内耗,当“关注露珠晨雾”的细腻取代对他人目光的追逐,人便在与万物的温柔对视中,找回了“呼吸得甜美”的本真状态。
这“一丁点阿Q精神”,终究是对生活的温柔妥协与主动掌控。它不是消极的退守,而是以幽默为盾、以通透为矛,在人生的烦恼与挫折前,为自己开辟出一块“开心即活泛”的自留地。文章结尾的“嘿嘿嘿嘿”,是作者卸下包袱后的轻松,也成了递给读者的一份邀请:不妨也取这“一丁点”的智慧,在俗世的褶皱里,裁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