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华夏大地上,民间传说历来是流淌在百姓口中的 “活态历史”,承载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想象、对正义善良的推崇,以及对家园故土的深情。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便是台见新先生搜集整理并撰写的《二郎担山赶太阳》—— 一则扎根于山东地域文化的古老故事。
故事里,有女娲借箭射出海疆、造就山东半岛的智慧,有二郎神为护佑黎民、肩挑群山赶太阳的豪情,更藏着 “崂山稳固海岸”“泰山扎根腹地”“马齿苋不被日晒” 等与地方风物紧密相连的趣味细节。
如今,这些口耳相传的传说或许已不被视作 “真实”,但其中蕴含的勇气、担当与智慧,依然能跨越时空打动我们。】

二郎担山赶太阳
台见新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八面洪荒,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寸草不生。地上洪水肆虐,闹得天崩地裂,一片汪洋。为了拯救黎民百姓,玉帝赐给神箭手后羿十支神箭,令他射掉天上十个太阳,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后羿奉旨,于是拉弓搭箭“嗖嗖嗖”一连射出了九箭,箭无虚发,九个太阳应声坠地,另一个太阳吓得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后羿搭弓在手,闪目四处搜寻,可是怎么也寻不到太阳的踪迹,正这时,女娲娘娘找到后羿要借一支神箭一用,后羿竟拼命一射,了不际啦,凭空竟射出了一个山东半岛。

原来上古之时,华夏大地,根本没有山东半岛,渤海、东海是连成一片的。
话说有一次,玉帝召开仙家大会,东海老龙王竟大言不惭地说:“吾精通奕棋,普天之下,谁敢与吾对弈!”此言一出惹恼了众位仙家,一个个气愤愤的,侧目而视。然而大家都知道,东海老龙王可不是等闲之辈,所以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啊!却说老龙王这一狂语,竟然惹怒了一位老神仙,那老神仙不禁拍案而起。你道这是哪一位,她就是人文之祖——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开玉口说:“世事变化无常,谁敢说天下无敌,老龙王你口无遮拦,怎敢说此大话?”东海龙王闻言,心里一百个不服气,挑战的口气说:“女娲娘娘你敢与我对弈吗?”女娲娘娘闻听此言,心想,好一个狂傲的东海龙王,人类的智慧会战胜世上一切的,我就趁机灭灭你老龙王的威风,长长人类的志气吧。于是女娲娘娘就与东海龙王对弈。神仙弈棋可是有赌注的,女娲娘娘赌的是一颗补天的五色彩石,东海龙王赌的是一座海上仙山。老龙王大摆长龙之阵,气贯长虹,女娲娘娘则彻地通天,疏而不漏。结果两位仙人弈了三天三夜,东海龙王以微弱棋子输了。老龙王十分惭愧,双手一捧,对女娲娘娘说:“女娲娘娘,我既然输了,愿赌服输,就不能践言,请问您要海上哪座仙山呢?”女娲娘娘哈哈大笑说:“老龙王我不要你什么海上仙山,只想向你讨一块菜地就行了”。东海龙王一听,心里特高兴,心想:一块菜地,巴掌大的地方,就满口应承说:“好!好!好!那我就借给你一箭之地吧!”女娲娘娘说:“此话当真?”东海龙王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于是俩人当着众仙家的面击掌为誓。
原来女娲娘娘看到山东沿海一片平原,海水一个劲的侵蚀海岸,尤其是东海巨浪,汹涌澎湃,成片的陆地被海浪吞没,照这样下去,过不多久山东就会一片汪洋。于是,女娲娘娘悄悄地找到后羿,说:“后羿,我向东海龙王要了一块菜地,老龙王答应借给我一箭之地,我与你商量一下,借神箭一支,射出一片净土,把渤海与东海隔断,扩大陆地规模,加固沿海海岸,你说行吗?”后羿说:“女娲娘娘,你知道玉帝赐我十支神箭,要射掉天上十个太阳,如今只射掉九个,仅剩下这一支神箭,那怎么行呢?”女娲娘娘笑了笑说:“后羿你真是个死心眼,要知道凡事不可做绝,十个太阳,射掉九个,还得留下一个照明啊!”后羿一听,觉得女娲娘娘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按照女娲娘娘的吩咐,用尽力气,拉开巨弓,把神箭射向了东海,只见那神箭“嗖”的一声飞快射向东方,箭飞过的地方,海水急速退向两侧,露出一块平整而又光滑的大地。且说那神箭不停地向深海射去,东海龙王闪开龙目一看,大吃一惊,啊呀,不得了啦!一箭之地,这箭也神了,怎么始终不落下来呢?转念一想,不好,这肯定是女娲娘娘借了后羿的神箭啊,照这样射下去,这不是要把我的大海变成陆地吗?让我的龙子龙孙怎么活呀!东海龙王立即从海上遣了一座仙山,挡在了神箭前面,那神箭一下子穿透了山角,这才停了下来。后来这座山就叫成山角,人们都误以为那里是天的尽头呢。

东海龙王原本答应借给女娲娘娘一箭之地,没承想,这一箭竟射出了一个山东半岛。横空出了这么个半岛,把渤海和东海分割开来,鱼鳖虾蟹往来都要迂回,十分不便。那些虾兵蟹将也都到东海龙王那里提意见,东海龙王十分后悔,不该答应女娲娘娘的要求,可是话一出口,木已成舟,无奈只好吩咐下属,趁涨潮之机,把山东半岛一点点吞噬。于是龙子龙孙鱼鳖虾蟹赤膊上阵,原本光光亮亮、平平滑滑的一块新大陆,被海浪冲刷的犬牙交错,千疮百孔。女娲娘娘睁凤目观看,明白了,这是东海龙王反悔了,心想这样不行,得想个办法把山东半岛固定住。
事有凑巧,剩下的一个太阳仍不改悔,不知从什么地方又跳了出来,毒晒着大地,黎民百姓叫苦连天。玉帝责备后羿为什么不用箭射掉呢。后羿因神箭被女娲娘娘借了去,一时语塞,只好求助于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就启奏玉帝,说明原委,玉帝闻听,觉得留一个太阳照明可以,但是不得毒晒大地,要把太阳赶得离大地远远的。于是就下御旨派遣天兵天将从全国各地担山前往山东半岛,并派人驱赶太阳。众仙平日里在天宫养尊处优惯了,吃不了这份苦啊,于是大伙就推举德高望重的太白金星出面,向玉帝建议,何不让下方神圣杨戬(jiǎn)承此重任呢。
杨戬是什么人呢?他就是二郎神。大家都知道二郎神是天上仙女与人间凡人结合的私生子,他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亲妹妹,玉皇大帝可是他的亲舅舅啊。玉帝因为妹妹私自下凡,觉得做出有辱门庭之事,有失天庭尊严,恼羞成怒,不顾兄妹手足之情,竟恶狠狠地将妹妹囚镇在山下作为惩罚。二郎长大成人,方知母亲遭受磨难,为了救母,他拜师学艺,历尽千辛万苦,开山救母,可是母亲刚被救出,却不曾想又被恶毒的太阳暴晒致死。古语说得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母之恨天理难容!”从此,二郎恨透了玉帝。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二郎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享受人间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相传二郎神长着三只眼,会七十三般变化,还有一条哮天犬伴随左右,使他更如虎添翼,连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都怕他三分呢,所以他列仙班,嗣仙籍,却不住在天庭而坐灌口享受人间香火。
玉帝心里也一直愤愤不平,于是就借此机会,一则有意试试二郎的本事,二则给他点苦头尝尝,于是就下旨令二郎神当此重任。
且说这一天,二郎神正在灌口神庙闭目养神,悠哉悠哉,忽闻到一阵仙香扑鼻,接着传来仙乐之声,闪开神目一看,一群仙女簇拥着天使,捧着御旨从上天飘然而至。天使见到二郎神微微一笑,说:“二郎神,请接旨。”二郎赶紧起来跪迎天使,天使宣读了玉帝的旨意,令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一则加固山东半岛,二则把最后一个太阳赶的离地球远远的。二郎神领旨,哪敢怠慢,急忙奉旨先去了山西,挑选了两座玄色大山,用神扁担一气挑来山东。二郎闪神目一看,啊呀,不得了啦,只见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面上波涛汹涌,小山似的巨浪排山倒海,冲刷半岛,鱼鳖虾蟹也兴风作浪,大有不把山东半岛荡平决不罢休之势,如不及时加固,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二郎正观看间,东边沿岸“哗啦啦”猛然塌了一大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湾,这就是胶州湾啊,二郎神心想,照这样下去,过不多久山东半岛就会被海浪全部荡平啦!二郎神觉得加固山东半岛刻不容缓。于是毫不犹豫地把担在前边的那座山放在东海岸,起名牢山,牢牢地把住东海岸,后人改称崂山。又把后面的那座山稳稳地放在山东半岛腹地,起名泰山,三阳开泰,寓意稳住美好的意思。说来也怪这两座山落地见势就长,一会儿深深扎根大地,顿时稳住了山东半岛。二郎神刚安顿好两座大山,忽然觉得热的发慌,脸上流下汗水,抬头一看,那颗太阳正在头顶上,发出炽热的光芒,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二郎神猛一扬扁担砸向太阳,太阳一看不好,急忙躲避,可是还是慢了半步,被神扁担砸了一下,那太阳负疼,一溜火线,急忙逃走。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太阳身上有了伤痕,不信你好好看看太阳吧,身上有黑斑呢,那就是当年被二郎神用扁担砸伤的呢。太阳经此打击,对二郎神十分惧怕,倏地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

二郎神顾不上歇息,又赶忙去了四川。这一次他肩挑着两座大山,举起神鞭,驱赶着驼峰山。驼峰山是昆仑山老祖帐下的一座专管运输的大山,外形酷似骆驼,长着四条腿。因为昆仑老祖见二郎神担山十分辛苦,心生悯怜之心,于是派驼峰山帮着二郎神运山。那驼峰山领旨欣然前往,驮着许多小山,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山。那群山,大小不一、高矮各异,在二郎神的神鞭驱动下,迤逦而行。来到山东半岛,沿途根据需要,二郎神把大小不等的山放下,到了半岛东南腹地,那驼峰山见这里水草茂盛,风景如画,便停止不前,要在这里安居,而它身上驼着的大大小小的山也分散在四周拱卫。后来东汉明帝刘庄敕封驼峰山为“虹霓山”,宋代天圣七年,仁宗皇帝又御赐为“白龙山”,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说二郎神见驼峰山不再前行,念它驮山之功,也就表示同意了。于是二郎便站在驼峰山上,用神鞭驱动着其他山,继续前行。行不多久,远远望见前面一条黑龙正吞云吐雾,残害众生,二郎大怒,大声断喝:“畜生,找打!”举起神鞭刚要暴打,话声未落,猛然一座大山冲了上去,一下子把恶龙镇在山下,二郎神扬鞭赶那山前行,那座山却不曾挪动半步,二郎神有点不耐烦了,扬鞭就“啪啪啪”一连抽了三鞭,那山负疼,仍纹丝不动,二郎见状,说:“你还挺仗义的。”至今山顶上巨石还留有三道神鞭抽过的痕迹,云雾天气人们还会看见恶龙探出身子觅食的情景呢。后来人们称其山为仗义山,逐渐演化成障日山。
二郎神肩上担着山,手握神鞭赶着群山,继续前行,由于连日来不停地担山,劳累过度,这一天走着走着二郎神就觉得后面担子有点沉,于是他腾出右手从后面挑担里扒出了一些土,结果那土堆落地立马就成了一座山----巴山,后来就有了诸城“银相州,金巴山”之说。二郎神刚要迈步,又觉得扁担前面有些沉,不经意一个踉跄,谁知扁担一晃悠一下子撸了扣子,前面那座山便猛地撸了下去,人们就叫那山为撸山,后来就变成了鲁山;这一下二郎神身体失去了平衡,扁担一晃悠,后面的山又直接竖了下去,又形成了一座竖山,这就是诸城境内鲁山竖山的来历。二郎神十分恼火,手握扁担,正气愤愤的,突然,太阳不知从什么地方又冒出头来张望,二郎神一见更是怒火中烧,大喝一声“呔!看打!”说时迟,那时快,二郎神扬起扁担就猛地砸了过去,那太阳负疼,滴溜溜地往下坠,眨眼间又忽然不见了。二郎神正在运目四处搜寻,忽然听得地底下传来了“吱吱吱,太阳在这里,吱吱吱,太阳在这里”的声音。二郎神闪目一看,原来是一只蛐蟮,一个劲的朝着二郎神叫唤着,蛐蟮不远处,有一颗马齿苋,太阳正躲在下面藏着哩。噢,二郎神一下子明白了,这只蛐蟮正在报信呢。立即抡起扁担朝马齿苋砸去,二郎大喝道:“太阳太阳本来照亮,怎敢荼毒生灵,今天我要捉住你为正义伸张。”太阳一看不好,急忙躲避,霎时又不见了踪影。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太阳与蛐蟮结下了血海深仇,后来太阳只要看见蛐蟮,就恶毒地晒死它,因此直到现在蛐蟮的后人只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下,只有阴雨天气才能到地面上透口气。而太阳也知恩图报,从不晒马齿苋,不信,你把马齿苋放在太阳下面晒,怎么也晒不干呢。
二郎神就这样不断的担山。这一天他又去四川担着两座大山正行走之间,太阳不知从哪里又跳了出来。二郎大怒,担着两座大山大步流星地赶了上去,二郎想用两座大山把太阳压住。太阳一见,拼命地逃跑,二郎在后面紧追不舍,起初太阳发出炽热的光芒,想把二郎烤焦,二郎一面用前面的大山遮挡阳光,一面睁开额头怪眼,把太阳的光辉尽收眼里,太阳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立即施展逃跑的本领,那真是神速啊,电光火花,快如闪电;二郎神毫不示弱,肩担两座大山,快如流星,紧追太阳不放,哮天犬也一个劲的尾随着二郎神朝着太阳狂吠不止,太阳在前面滴溜溜地逃,二郎担着两座大山大步流星地赶,哮天犬尾追在后面一个劲地狂吠,这就是“狂犬吠日”典故的由来,至今四川一带的狗见到太阳还是狂吠不止呢。这时天空中一逃一赶犹似一道七色彩虹一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奇特景观,这一奇观惊动了天上众神,拉开天幕一看,不由得一个个高声喝彩,玉皇大帝见二郎有如此本领,也不由得点头赞许,黎民百姓远远望去,见到这样奇特壮丽的天象,禁不住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就这样,太阳在前面拼命的逃,二郎担着山,带着哮天犬在后面一个劲的赶。一气赶了九九八十一天。且说这一天,二郎追赶太阳来到了胶南地界,眼看差个脚前背后就要赶上啦,这时太阳已经筋疲力尽,吓得脸色都苍白了,急忙回过头来苦苦哀求二郎放她一马,二郎哪里肯答应呢。正追赶之间,二郎突然觉得脚底下有什么东西硌脚,稍微一停,脱下鞋一看,鞋里塞满了土,于是就脱下来磕了磕,刚磕出右脚鞋里土,谁知竟变成了一座山——东神,又连忙磕出左脚鞋里土,马上又变成了另一座山——西神,至今这两座山,仍坐落在胶南地界。如今你到胶南去观光,你就会看到东神西神两座奇形怪状的山。不信你去问问胶南人,现在胶南正把东神、西神两座山建设成一处风景如画的美丽公园呢。

二郎急忙登上鞋又担着山追了上去,太阳趁机逃到东海上,一头栽进海里,顿时整个大海沸腾起来,鱼鳖虾蟹怎能受的了啊!老龙王立即将太阳驱逐出境,太阳万般无奈,实在没有地方躲啦,只好再一次哀告二郎,此时的二郎正是怒上心头生,胆上恶边移,那里肯答应呢!太阳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只听二郎大喝一声“呔,那里逃!”话音未落,只见一座大山飞奔而来,眼看就要将太阳压在山下,太阳吓得瑟瑟发抖。说来也巧,女娲娘娘正好从此路过,太阳一见,马上跪着哀求女娲娘娘救她,女娲娘娘见此情景,立即一手托住大山,一手招呼二郎神说:“二郎啊,万物生长靠太阳,黎民百姓还需要留着一个照明啊。”二郎神见是女娲娘娘,连忙上前请安说:“女娲娘娘一向安好,我是奉玉帝旨意担山赶太阳啊。”女娲娘娘说:“二郎啊,玉帝让你担山赶太阳啊,把太阳赶的远远的就行啦。只要太阳改过自新,从此以后造福人类,你就饶了她吧!”太阳表示今后一定按规律运行,造福人类。二郎看在女娲娘娘的面上也就答应了。但是二郎神规定,从今以后太阳要远离地球十万八千里,每天从东海升起,傍晚到西山瑶池隐没。太阳那敢不从,从此太阳每天就东升西落,昼行夜伏,于是这才有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明呢。
从此,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按规律运行,看到二郎神为了造福人类,担山不止,深受感动。因此每当二郎神去担山,太阳就为二郎神照亮前进的道路,自此以后二郎神就白天担山夜里休息。
且说这一天,二郎又去了昆仑山老祖那里挑选了两座大山,由于路程太远,当挑来山东时,已是傍晚时分,按规定太阳应当落山了,可是太阳一看二郎正汗流浃背地担着两座大山急匆匆地赶来山东,她被二郎神这种造福人类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踮起脚使劲往上跳了三跳,二郎神就趁着这暂短的余晖,终于将两座大山安顿好了。至今每当晴朗的天气里,人们就会看到落山的太阳总是还要接二连三地冒出红红的脸蛋,那是为了二郎神担山照明啊,这时候眼睛好的人们还会看见二郎神担山的影子呢!
2017年6月创作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乡村记忆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投稿联系微信xcjyg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