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映日月
王林旭先生的艺术情怀
作者:韩振北
2025.9.14
在当代中国画坛的璀璨星河中,王林旭先生以独特的艺术光芒,穿透东西方文化的壁垒,将东方美学的神韵镌刻于世界艺术的殿堂。
我与王旭林先生的初遇,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换届之际,会议资料里那幅氤氲着磅礴气象的“大泼色超象”画作,瞬间如敦煌飞天的飘带,裹挟着千年水墨的灵韵,又似春雷炸响在现代艺术的旷野,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叩击着我的灵魂。而他在会议上的发言,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对艺术的深刻见解,更有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宏大抱负,那气度、那格局,如巍巍昆仑大气磅礴,令人心驰神往。
王林旭先生的艺术征程,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史诗。32岁那年,他以竹入画,笔锋游走间,竹叶似有清风拂过,竹节仿若蕴含着天地正气,一举成名于中国画坛。这份年少成名绝非偶然,而是他在艺术道路上日夜耕耘的硕果。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窗棂,他已在画案前挥毫;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唯有孤灯与笔墨相伴。这份对艺术近乎虔诚的执着,加之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脱颖而出。此后,凭借着卓越的艺术造诣,他踏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不仅如此,在联合国任职,曾经执掌过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之职,担任国家民族画院院长……众多身份交织,却无一不与艺术、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共同勾勒出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然而,王林旭先生最令人敬仰之处,在于他以笔墨为舟,以丹青为楫,在国际文化交流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联合国中国厅内,他的两幅巨作如巍峨丰碑,屹立于世界艺术的高地。画作中,大泼彩的肆意挥洒与超象意境的巧妙融合,将东方美学的含蓄与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浓重的墨色,似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绚烂的色彩,如盛唐的霓裳羽衣舞动华章。画作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精神内核。每一笔勾勒,每一抹色彩,都在向世界诉说着中国千年文明的故事,让全球观众得以窥见中国文化的深邃与魅力,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中国乐章。
我有幸在国宾馆钓鱼台六号楼拜入王林旭先生门下,踏入“振寰阁”的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到艺术传承的厚重力量。“振寰阁”由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字,这三个字不仅是对工作室的命名,更是两代艺术巨匠之间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李可染先生作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其“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艺术理念影响深远。
王林旭先生得此题字,既是李可染先生对其艺术潜力的认可,也是对他的殷切期望。而王林旭先生也不负师恩,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他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既保留了中国画的笔墨精髓,又注入了时代的创新活力,用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艺术的无限可能。
王林旭先生虽声名远扬,却始终保持着虚怀若谷的谦逊品格。在他身上,能看到对艺术的敬畏,如信徒朝圣般虔诚;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似磐石般坚定不移。他深知,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于是,他将自己化作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一头通向世界文化交流的广阔天地。在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中,他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文化使者,用画笔打破语言的隔阂,用艺术消除文化的误解,让中国画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从年少成名时的意气风发,到肩负重任后的沉稳担当;从画室里的潜心创作,到国际舞台上的挥斥方遒,王林旭先生用一生的时光,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他的故事,是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典范,是文化自信与担当的生动诠释,更是激励无数艺术从业者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相信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必将在世界的天空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让东方美学的魅力,永恒闪耀于人类艺术的星河之中。
韩振北:国家一级美术师,生于1967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人,笔名秦子,号云中子、空明居士,中国致公党党员。师从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教授,著名书画大师薛瑛先生。现任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策划师,陕西紫光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指导,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传统文化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院长。曾任西安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西安之窗》杂志总编、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主席等职务。先后主持西安市人民政府重点文化工程《西安通典》、《人文西安》、《西安名村史略》,任执行总编工作、合著有《三秦胜景诗书画集》、《陕西民间宝典》、《周易新解》,出版有现代长诗《魂归何处》,主编国学经典书籍《道德经解读》。创作古典诗词几千余首,各种理论性文章及课题百余篇。策划了首届“国际老子研讨会及公祭活动”、中华诗词全国省市会长《西安论坛》、中央电视台走进“陕西巡宝”等大型活动几十余次。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历史、文学、书画、鉴定、风水、规划等。绘画获得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石鲁奖”。第九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金奖。诗词追求哲理豪迈,书法追求大气古朴,绘画追求神逸空灵。擅长于活动策划、项目定位、寻龙点穴、概念规划等。研究方向:东方文化新走向,世界新文化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