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文学群象:7部长篇深耕时代沃野
张少强/文
西海固(长篇)文学群像以独特的笔触深耕时代沃野,在当代文学版图中开辟出一片独具魅力的天地。这片土地,曾因极度贫困而闻名,“苦瘠甲天下”是它往昔难以抹去的标签。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群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作家,他们用手中的笔,深入挖掘西海固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构建起全面立体的文学架构。
这些长篇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多元性,更成为记录时代变迁、传承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在文学价值上,它们以多样化的叙事手法、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从细腻的心理描写到宏大的场景铺陈,从质朴的现实主义到奇幻的浪漫想象,西海固文学展现出了多元的创作风格,拓宽了文学创作的边界。在社会意义上,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引发人们对时代、人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这些作品让人们看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精神的深度关怀。
《西海固笔记》:纪实史诗——历史变迁的忠实镜像
《西海固笔记》作为一部宏大纪实史诗,其以客观详实且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西海固沧桑巨变。作者深入实地调研,走遍西海固8县近百个村庄,与当地百姓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书中详细记录了西海固从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贫困模样,到如今生态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全过程。以朴实无华又风趣幽默的文字,将众多村镇变迁史如珍珠般串联。比如描写某个村庄从缺水干旱、土地贫瘠,村民们靠天吃饭,到引进水利设施、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们生活富足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记录了物质层面的变化,还深入挖掘了村民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曾经,村民们对新技术、新产业持怀疑态度,但在看到一些先行者的成功案例后,他们逐渐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新的生产生活中。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作品在叙事上既全面又细腻,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鲜活的西海固发展画卷,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西海固笔者》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为后人了解西海固发展历程提供珍贵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时代浪潮下西海固人民奋斗足迹的记录,如村民们为了改善生活,学习新技术、尝试新产业,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最终取得成功的种种事迹,彰显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这种对现实的深度关照和真实书写,使作品超越时空,成为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源泉。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时期,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能从这些作品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亲爱的人们》:村级史诗——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交响
《亲爱的人们》巧妙以“水闹”引发村民群斗故事,最终引出马一山抓住机会当上村长,引导一个村子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同时重点写马一山一家人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将个人命运与西海固变迁紧密相连。马一山原本生活在西海固的深山里,生活贫困且交通不便,如何改变穷日子。通过细腻情感描写和跌宕起伏情节设置,如马一山“装病”教育儿子的故事,家人焦急万分却又坚定前行的情节,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在结合大时代叙事背景下,聚焦个体命运,以小见大,展现出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文学构思,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时代洪流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亲爱的人们》生动展现了一个村子因没水到有水,逐渐跟着时代,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下生活改善的故事,引发人们对时代发展、个人命运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深入思考。
《陇山塬》:家族史诗——百年家族变迁的民族精神图腾史诗
《陇山塬》聚焦家族百年兴衰荣辱,以青年励志故事为线索。陇山塬上的一个家族,历经百年风雨,从最初的贫苦农民家庭,到富甲一方的地主,阶下囚。再由阶下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挣扎与奋进。该家族中的年轻一代两兄弟,即主人公赵志福中学毕业回家创业,经历千难万险,让家人生活条件改变,成为一方致福代头人的感人故事。另一位主人公赵志强,高中毕业,远走他乡,怀揣着改变家族命运的梦想,边打工边学习,经历多重磨难,最终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同时,还有书中还有几个女主人公,也是靠自己聪明才智,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摆脱古难命运,带领家族走向富裕,同时也见证了西海固地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转变。叙事结构巧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家族温情与亲情羁绊的描写,如家族中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期望,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与感恩,使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以家族为载体展现时代变革,使文学主题更具深度和广度,展现出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陇山塬》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让读者在感受家族故事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时代发展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弘扬了民族精神,展现了西海固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的自我革新、追求发展的精神风貌。家族中的成员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对传承家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让人们铭记家族的历史,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族观念逐渐淡化。而《陇山塬》这样的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家族的重视,让家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月亮山下》:知青史诗——知二代在西海地区的时代贡献
《月亮山下》从知青二代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视角出发,描绘西海固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融合。知青二代周思甬等一群年轻人,带着父辈的记忆和期望,回到西海固。他们既有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又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在与当地居民的相处中,他们努力加强融合发展、文化知识的推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从周思甬的视角看到西海固的美丽风光和淳朴民风,也从当地老人的视角了解到西海固的历史和文化,使作品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展现出独特的文学创新性和思想深度。

《月亮山下》关注特殊历史时期产物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仅记录了物质层面变迁,更注重精神文化传承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承,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理解。知青二代在西海固的努力和付出,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保盛源》:商号史诗——老字号商业故事
《保盛源》将目光投向西海固商道文化故事,通过对商号艰苦创业、诚信经营故事的讲述,挖掘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保盛源是一家在西海固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商号,创始人李保盛凭借着勤劳和智慧,从一个小商贩起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在经营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即使在面临经济困难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时,也从不以次充好、欺诈顾客。

《保盛源》展现西海固人民在商业活动中秉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及这种文化传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保盛源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商业的繁荣,也为其他商家树立了榜样,促进了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
《上口外》:闯关史诗——跨区商旅移民史诗
《上口外》围绕着一群西海固的商人展开,他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商业机会,踏上了“上口外”的征程。通过“传存”走南闯北,见证了西海固人上新疆创业的故事。

《上口外》让我们看到祖辈波澜壮阔的行程和苍凉壮美的过往,为记录历史、筑梦未来提供依凭。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近代移民历史,感受先辈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这些见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见证了创业故事。
《西大滩》:农垦传奇——开拓精神的壮丽颂歌
《西大滩》聚焦农垦开发故事,生动展现西海固人民艰苦条件下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程。西大滩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荒漠,一群农垦战士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这里开垦荒地。他们面临着缺水、缺粮、风沙大等重重困难,但没有退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挖渠道、建房屋、种庄稼,逐步将西大滩变成了一片绿洲。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农垦战士们的精神世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大滩》这种农垦精神是天南海北来宁的支边文学,也是移民文学。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像农垦战士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鼓励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习农垦战士们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西海固文学群像中的这些作品,各自以独特魅力在文学领域发光发热。它们不仅丰富了西海固文学的内涵,为当代文学多元发展提供借鉴,更以文学力量记录时代、反映生活、传承文化。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西海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追求美好的生活,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相信在未来,西海固文学将继续绽放光彩,带来更多优秀作品与深刻精神启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它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