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女老师(通韵)
作者/梁言(刘尚俊)
偶看音频心乍跳,讲台三尺举臀高。
原来入校第一课,净手之方亲自教。
注:打开手机,视频显现一位中年女老师高举臀部现身说法教授刚入学的孩子们如何净手,感到如此又师又母之园丁,多么值得尊敬和赞颂啊!故而特作小诗以颂之!
以真立教,以情化人——评梁言《赞女老师(通韵)》
这首绝句以小见大,捕捉女老师教孩子净手的鲜活瞬间,用质朴直白的语言,将教师“又师又母”的育人情怀写得真切动人,字里行间满是对教育者平凡中见伟大的由衷赞颂。
一、意象:三尺讲台间的“真”与“暖”
诗歌以“偶看音频心乍跳”开篇,一个“乍跳”精准传递出初见视频时的触动——这份情绪并非刻意渲染,而是源于画面本身的冲击力,让读者瞬间被带入场景。“讲台三尺举臀高”是全诗最富画面感的一笔,没有对老师外貌的描摹,却用“举臀高”这一略显“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动作,将她为让孩子看清净手步骤而躬身示范的模样定格。这一细节摒弃了对教师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最朴素的教学场景,恰恰是这份“不修饰”,让“园丁”的形象更显真实可感。
“原来入校第一课,净手之方亲自教”则揭开触动的缘由:入校第一课,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净手之方”;传授方式不是口头讲解,而是“亲自教”。“净手”本是生活小事,却被老师当作重要的“第一课”,这份对孩子生活细节的关注,正是“又师又母”的生动体现——师者,教之以事;母者,爱之以细。小事见大爱,平凡中藏深情,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二、情感:直白笔墨里的敬与颂
全诗语言通俗如话,没有华丽辞藻,却将赞颂之情融入每一句叙述。从“心乍跳”的直观触动,到对“举臀高”动作的客观描摹,再到“原来”二字里的恍然大悟与敬佩,情感层层递进。诗人不直接喊出“尊敬”“伟大”,而是通过对场景和动作的白描,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老师行为中的温度与责任。
结合注解中“又师又母之园丁”的阐释,更能读懂诗歌的情感内核:老师的“举臀示范”,既是师者“传道授业”的尽责——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母亲般“关怀呵护”的流露——怕孩子看不清楚而躬身迁就。这种双重身份的融合,让“值得尊敬和赞颂”的情感有了坚实的落点,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对教育者“以身为范”的真切认同。
三、哲思:平凡细节中的教育本真
这首诗的价值,更在于它揭示了教育的本真——真正的育人,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入校第一课”教“净手之方”,看似远离“知识传授”,实则是在教孩子学会生活、懂得自理,这是比书本知识更基础的“启蒙”。而“亲自教”的方式,传递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认真”与“尊重”:对小事认真,对孩子尊重。
诗人以偶然看到的视频为引,写下这首颂诗,也在告诉我们:值得赞颂的教育者,未必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多是如诗中这位老师一般,在三尺讲台上、在日常小事里,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这份“以真立教,以情化人”的坚守,正是教师职业最动人的光芒。
这首小诗篇幅虽短,却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它用一个真实的瞬间,让我们看见教育的温度,也让我们懂得:真正的崇高,往往就藏在那些为孩子弯腰、为小事躬身的平凡里。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诗歌,都值得被铭记与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