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巽风传薪
晨风拂过江面,携来远山的花粉与近水的苔藓气息。沈堪立于生态浮岛边缘,见风中浮现出半透明的金色纹路——正是地脉能量在空气中的自然流动。
"巽风传讯,万物有灵。"十九娘指尖轻点,风纹聚成鸟雀形态,衔着发光种子飞向两岸。种子落地即生,长出的植物叶脉皆含微型罗盘图案。
李明焕从怀中取出那本《秘技大全》。书页遇风自燃,灰烬却凝成新字:"自然堪舆卷·风脉篇"。风中传来沈青山的吟诵声:"不镇不锁,顺势而为..."
江心巨树忽然摇曳,二十四枝桠落下对应山向的果实。沈堪接住卯位落果,果肉晶莹如琉璃,内含活体地图——正实时显现着长江流域的地脉流动。
"尝一口。"少年沈青山堪的虚影坐在树梢,"这是时空融合后的地脉之实。"
果肉入口化作暖流,沈堪眼前浮现整个流域的生态网络:水獭筑巢改变了戌位水势,候鸟迁徙调整着辰位气流,万物都在无意间参与堪舆平衡。
第三十七章 坤载万象
暴雨骤至,雨滴却在触及江面时化作水珠弹跳。每颗水珠中都包裹着微缩景象:山村学童用分金术找水源,渔人凭震位雷云判天气,甚至猫扑蝴蝶都暗合巽位风向。
"坤德载物,万象归真。"李明焕任雨淋身,衣服渐染大地色泽。他蹲身触摸岸泥,指尖生出根须与地脉相连,"我在成为八山的一部分。"
生态浮岛伸出藤蔓桥梁连接两岸。桥面浮现天然符文,行人走过便自动调整步态,暗合地脉节奏。有个蹦跳的孩童踩出离卦图形,桥面立即开花回应。
沈堪发现眉心痣发热,视野能穿透地层。见八百根镇龙钉已彻底化作矿脉,正滋养着水晶生长;核废料被地脉转化为发光苔藓,在暗处指引夜路。
十九娘在雨中起舞,银铃化作雨滴形状:"看酉位江底!"
江底升起沈青山与张继先的铜像——两人并肩垂钓,鱼线没入处泛起时空涟漪。铜像基座刻着:"殊途同归,自然为师"。
第三十八章 乾天无界
夜空星辉特别璀璨,银河倒映江中如另一条发光水道。星辰位置与地脉节点完美重合,仿佛天穹也是更大的堪舆图。
"乾天无界,星脉相通。"少年沈青山堪的虚影渐凝实,他指向北斗七星,"看天枢星位。"
天枢星射下光柱,正好接续寅位地脉。星光中浮现出2120年的景象:人们正在拆除最后的人造卫星,改用萤火虫群排列成导航阵列。
沈堪心念微动,星辰便随之调整位置。他发现自己能通过地脉影响天体运行——原是八山精气已与星辰能量共鸣。
生态浮岛升起光球,投射出太阳系全景。每颗行星轨道都带着二十四山符印,冥王星上竟有辰砂矿脉在发光。
"父亲们追求的..."十九娘接住坠落的流星碎屑,"是让地球堪舆重归宇宙节律。"
碎屑在她掌心长成水晶,内封着张继先的留言全息:"天星地脉,本是一体。"
第三十九章 坎润众生
大雾弥漫江岸,雾中带着甘甜滋味。沈堪深吸一口,顿觉肺腑如被清泉洗涤。视野中的地脉网络愈发清晰,甚至能看见能量在万物间流转的路径。
"坎水润物,无声无相。"李明焕已成半透明状,体内可见地脉金光流动,"我在化作地脉载体。"
雾中行来各种生灵:独角兽般的梅花鹿(角尖含巽位符文)、翅翼带卦象的蝴蝶、甚至背负山形甲壳的乌龟。它们与人类并肩行走,共同调整着地脉流向。
江心巨树结出新果,果实在雾中化作书籍形态。沈堪接过一本,书页是活体苔藓组成,内容随读者心念变化——孩童见童话,农夫见农谚,堪舆师见星图。
十九娘在雾中歌唱,每声都使地脉更和谐。她腕间银铃重凝,这次是露珠与星光交织而成:"听!地脉在应和。"
江底传来编钟乐声,原是水流穿过天然石窍。八百根镇龙钉化作的钟磬石,正奏出《山河调》古曲。
第四十章 离明初心
朝阳跃出江面时,万物都泛起金边。沈堪见自己的影子与树影、山影交织成巨大罗盘,指针正是光线的角度。
"离火明心,返璞归真。"少年沈青山堪完全实体化,与他并肩而立,"该决定如何守护这份平衡了。"
生态浮岛展开全景:上游村民用传统农法培育发光稻种,下游城市建筑模仿森林结构,孩子们在课堂学习读取地脉游戏。
李明焕彻底化作光体,声音从地底传来:"我将永驻坤位,成为地脉记忆。"
十九娘递来最后礼物——那对鸳鸯铃已长成连理枝,枝头开着并蒂花:"它们会选择真正的守山人。"
沈堪接过连理枝,忽然明白一切。他走向江心巨树,将树枝嫁接到主干上。年轮顿时发出柔和光芒,显现出所有时空的守山人身影:从上古巫祝到未来AI,都在微笑致意。
"八山不需守护,"他抚过树干,"只需共存。"
地脉最后波动如母亲心跳,温柔包裹整个流域。江水自循古道,山峦自守其形,万物自得其时——自然堪舆之道,终成寻常生活。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