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坎水无痕
新生的长江在晨光中如碧玉铺展,再也寻不见镇龙钉的锈迹与光纤的冷光。沈堪赤足踏入浅滩,水温恰似母亲掌心。眉心山形痣微微发热,视野中浮现出地下千米的地脉网络——如巨树根须般自然延伸,散发着柔和的乳白色光晕。
"坎水归真,不着痕迹。"十九娘的声音随水波荡漾而来。她坐在芦苇丛中编织花环,银铃已化作芦苇杆上的露珠,"看酉位江心。"
江心处浮着片荷叶状的生态浮岛,岛上立着座藤蔓缠绕的观测站。站顶旋转的不是雷达,而是株随风向转动的向日葵状植物,花盘闪烁着天然水晶光泽。
李明焕从水中捞起个蚌壳,壳内珍珠自然长成微型罗盘形状:"地脉自愈后,万物都带堪舆属性。这颗珍珠就含着戌位的地气记录。"
沈堪俯身触碰江水,指尖过处泛起金色涟漪。水下浮现出青铜棺的虚影——棺盖已化作珊瑚礁,八百根镇龙钉变成鱼群嬉戏的巢穴。
第三十二章 离火温煦
正午阳光穿过水雾,在江面映出七彩光晕。生态浮岛上的"向日葵"开始聚焦阳光,将光能转化为温暖气流缓缓输向两岸。
"离火化温,生生不息。"少年沈青山堪的虚影出现在光晕中。他指尖轻点,光流在空中画出二十四节气符咒,"这是父亲们最终追求的——堪舆与自然法则的完全融合。"
岸边的发光植物随着光流摇曳,释放出带着山野气息的氧气。沈堪发现自己的呼吸与植物光芒同步起伏,胸口的青藤花纹随之明暗变化。
十九娘捧来颗发光果实:"尝看看,辰位地脉滋养的枇杷。"
果肉入口的刹那,沈堪眼前浮现出辰山景象:竹林在春雨中抽新笋,野鹿蹄印间涌出甘泉。滋味竟是六十年前母亲酿的梅子酒香。
"地脉记忆通过食物传承。"李明焕嚼着草根笑道,"比电脑存储更永恒。"
第三十三章 艮山静守
暮色降临时,江岸升起淡蓝雾霭。雾中传来沉稳如山岳的呼吸声——竟是地脉搏动与晚风交融的天籁。
"艮为山,主静守。"沈堪不自觉盘膝坐下,双手在膝间结出天然山形。眉心痣发出柔和青光,与远方山峦共鸣。
生态浮岛缓缓靠岸,岛基伸出根须扎入泥土。观测站墙面的藤蔓开出二十四色花,每朵花都对应着山向方位。
十九娘轻抚一朵寅位山茶:"看花瓣上的露珠。"
露珠中映出微缩景象:2120年的科学家们正在拆除钻井设备,原地改建成地脉观测站;1962年的勘探队员在种植防护林,镇龙钉被熔铸成农具。
"时空最终融合成这样。"李明焕指着亥位方向的炊烟,"上游村落正在用分金术改良稻种。"
沈堪闭目感受。脚下地脉如母亲怀抱般温暖,八百根镇龙钉化作的微量元素正滋养着万物生长。
第三十四章 震雷启蛰
夜半时分,春雷乍响。闪电如金蛇游走天际,却在触及江面时化作温柔光雨。
"震雷不惊,万物启蛰。"十九娘在雷光中旋转起舞,银铃重现在她腕间——却是露珠凝成的临时形态。
光雨落处,两岸植物以惊人速度生长结果。沈堪看见一株桃树在十秒内完成开花结果,果实落地即成新苗。地脉能量如可见的金色溪流在植物根系间奔涌。
生态浮岛升起光柱,在空中投射出全流域生态图。代表地脉稳定性的数值始终保持在100%,但后缀单位变成了"自然单位"。
"快看辰位!"李明焕突然指向东南。
辰山方向升起璀璨极光,光幕中浮现出沈青山与顾明月的虚影。他们携手走向江心,身体化作万千光点融入波涛——竟是地脉记忆的最终释放。
第三十五章 兑泽欢愉
黎明时分,江面浮起亿万荧光泡泡。每个泡泡都包裹着段地脉记忆:汉代的祭山仪式、1962年的勘探歌声、2120年的科技舞蹈,此刻同时上演。
"兑为泽,主欢愉。"沈堪涉水走入泡泡群,指尖触及处泛起笑纹般的涟漪。
十九娘追着个泡泡嬉戏,里面封存着她幼年学步的影像。李明焕在泡影间与年轻时的自己相遇,互相抛掷着跨越时空的枇杷。
江心巨树忽然开花,二十四枝桠同时绽放不同年代的花朵。花香交融成全新气息,闻者心魂俱醉。
沈堪游到树下沉睡。梦中见父亲在树梢刻字:"八山终成自然道,堪舆本是万物心。"
醒来时掌心多了片新叶,叶脉自行重组着二十四山图谱——这次不再是固定符咒,而是随着晨光不断变幻的生机纹路。
远山传来编钟声,原是风穿过天然石窍。新生地脉在温暖搏动,如天地呼吸。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