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悦”读分享⑭ | 逸夫实验小学(北校)党支部书记王新刚推荐:《为了更好的教育》
图文:临清市教体局工会公众号
编发:五老志愿者韩积蕊
【编者按】开卷启智,书香润教 ——“领航者・领读者”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专栏今日启航。我们坚信,书记校长的每一次捧读,都是一场无声的引领:带领教师在文字中萃取育人良方,带领学生在墨香中丈量世界广度,带领我们在共读中探寻教育初心。
本期,让我们走进逸夫实验小学(北校),听王新刚书记分享《为了更好的教育》,在字里行间感受教育的热忱与力量。
【个人简介】
逸夫实验小学(北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新刚
王新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教师。1996年9月至今,一直在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工作,现任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北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先后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聊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聊城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临清市教学能手、临清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分享书目】
《为了更好的教育》是当代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的代表作,凝聚了他多年基层教育实践的智慧结晶。李镇西曾长期担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校长,书中汇集了他近年对多位知名校长的访谈、教育随想、时评与理念思考。
全书围绕“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倡导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本真。通过数十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与班级管理故事,结合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从师生关系、民主课堂、生命关怀到教师成长等多个维度,生动诠释了“教育是心灵与爱的艺术”。
这不仅仅是教育理论著作,更是一线教育实践者的经验荟萃。它能够帮助教师厘清教育真谛,助校长优化治校理念,也为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供了宝贵参考。
【校长心声】
教育之路漫漫,而心之所向愈发明晰:管理的重心,必须从外在的刚性约束,转向内在的人文滋养与智慧赋能。我将持续践行李镇西老师所倡导的“对话”之道:与教育思想者对话,汲取远见;与一线教师对话,扎根实践;与自我内心对话,澄明信念;与时代脉搏对话,把握方向。
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与反思中,愿与全体同仁携手,共同追寻那份更好的教育,引导并陪伴每一个孩子,书写属于他们的“做最好的自己,筑幸福的人生”——这不仅是我校的校训,更是我们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郑重承诺与成长契约。
【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自己,成最美的教育
——读《为了更好的教育》有感
李镇西老师的《为了更好的教育》,是我常置案头、时时翻阅的一本书。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却如一位智慧长者,与我促膝深谈教育的困惑、热望与坚守。作为校长,每天面对的是可爱的孩子和勤恳的老师,这本书总能在某些瞬间,点亮我对于“何为更好教育”的深层思考。
李老师凭借其深厚的教育实践,为我们勾勒的“更好教育”,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蓝图,而是根植于魂与智的融合。其魂,在于对人的深切体认——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情、尊重与人格涵养;其智,则在于洞悉教育的内在机理与生命成长的独特律动,懂得如何为每一颗不同的种子提供恰切的土壤。书中的“对话”“告白”“时评”“直言”“辨析”五个篇章,犹如五面棱镜,多维度折射出他对教育本真的探索,真诚、锐利且始终带着实践的体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老师的这句箴言,是理念的基石,更是行动的号角。校长的职责,在于将这份宏大的爱,转化为弥漫于校园每个角落、浸润师生日常的能量场。书中“对话”与“告白”部分尤其令我动容。无论是与于漪先生的思想碰撞,还是与普通教师马老师的促膝交谈,那份对教育者艰辛的理解、对孩子心灵细微之处的关注,是躬身入局的共情。“教育者用自己的善良去培养善良的人,用爱去滋养爱”——这朴素的话语,道破了教育最本真的力量:它是生命的相互照亮。
云南丑小鸭中学的实践,正是这种爱的能量场的生动体现。他们勇敢撕去“差生”、“德困生”等冰冷标签,回归最朴素的学生称谓,坚信每个“丑小鸭”都蕴藏着蜕变的力量。这不仅仅是理念,更是基于爱与尊重所建立的校园生态。李老师不讳言己过,坦诚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失误与反思,这份警醒尤为珍贵:爱学生,体现于日常点滴——敏锐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在错误中展现恒久包容,小心翼翼地守护每一颗敏感心灵的自尊火种。
这份爱的能量,同样需要滋养辛勤耕耘的园丁。我们付诸实际行动:大刀阔斧削减非教学核心的冗杂事务,让教师将更多精力回归课堂与学生。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推出同课异构、青蓝工程、课堂大赛、静远书社等项目,老师们主动参与,乐在其中。只有当教师真切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其内在的教育激情才会自然生发,才能将这份温暖持续传递。李老师那句“我从未倦怠,因我享受教育”,正是我们渴望为每一位教师打造的职业状态——一种源自内在认同的幸福感。
四川广元范家小学的故事,是这种智慧的微光:这所不起眼的山村小学,因张平原校长那句朴素的追求——“我更关心娃儿们活得开不开心、自不自在”而熠熠生辉。他们有意淡化竞争性排名,努力营造让孩子天性舒展、自主探索的环境,深刻诠释了尊重差异的真谛:教育不是流水线,而是为不同生命提供适切的生态位。逸夫北校也在课程体系的丰富上持续发力,开设书法、绘画、舞蹈、跳绳、篮球、棋类、口语等多元课程,提供更多可能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做最好的自己”的过程中探索,找到点燃热情、绽放独特光芒的舞台——这比追求整齐划一的“优秀”更有价值。
教育的温度与智慧,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占有自己本质的、完整的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备适应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李老师在“辨析”篇章中的诸多洞见,廓清了长期以来的教育迷思。他辩证地指出:无考试非教育,更非素质,但唯分数论则是教育的异化;全面发展绝非门门高分或平均用力,其内核是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最终能成为他自己的人——一个能独立思考、负责担当、感知幸福的生活者。 李镇西老师通过真诚的对话、深情的告白、敏锐的时评、勇敢的直言与清晰的辨析,所勾勒的“更好教育”图景,其核心魅力在于:以深厚的人文之爱为底色,以尊重差异、启迪智慧为方法,最终指向每一个生命的自由舒展与人格完满。范家小学对孩子生命状态的珍视,丑小鸭中学所见证的蜕变奇迹,都是这幅图景最动人的注脚。
【编后】
做学习型校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读书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阵地,用心呵护每一位孩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建设学习型社会,广大教师以努力学习为荣,以锐意创新为荣,以积极进取为荣,以创造性劳动为荣。全民学习,人人学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的最强音,也是时代的呼唤。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研能力,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今天倡导的悦读分享,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常怀学习之心,坚持修身求知,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锤炼过硬本领,我们的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做最美的教师,成就最好的教育!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代表作《家教文墨香》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运河浪花朵朵香,五老精神放光芒。关注后,点击运河浪花台标,即可阅读本台刊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