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
蒋百里,一个国人不能忘记的名字。他的一生风云激荡,堪称传奇。他与梁启超亦师亦友,和蔡锷多年同窗,与徐志摩亦交情莫逆。他是军人,最早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计划,他对抗日战争智者先识的预见性断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万语千言,只想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更坚定了国人持久抗战的信念。在八年抗战胜利后,人们发现百里将军在战争爆发前预测日军的侵略路线竟与事实惊人的相似。然而历史的记忆亦是残酷的,后人对先辈的记忆往往需要今人的成就才被熟知。与现在的年轻人说起蒋百里,可能得说他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他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他有一个表侄叫金庸。
——曹聚仁《<蒋百里评传>编后记》
蒋百里手迹:赠张禾草联
中国史之我见
蒋百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极丰富的民主思想,所谓传贤不传子,那时尚未进化到选举制度,而国人皆曰贤就是尊重全国国民的公意。后来君权渐盛,仍有诤臣诤友,直到战国时仍不乏直言婉讽的辩士。直到专制魔王秦始皇诞生,乃完全转入君主独裁的时期。
中国文人最无用,古来士为四民之表率,国家弄得这样衰弱,文人实在应负大部分的责任。读书越多的人越不能成为主权阶级,仅知如何逢迎君主,得了一人的恩宠就能爬到高层辅佐阶级的地位。他们的终身目的不过如此。曹操、司马懿一面从政一面读书,诸葛亮二十来岁就出山,都不能算得专心致志的文人。真正文人四十岁以前埋头读死书变成了饱学的书呆子,四十岁后埋头科举纵能显亲扬名,这辈子已是个废物了。孙中山先生也是半路出家,以革命精神而能成为主权阶级的。
中国人的正义感和个人气节都误于曹、司马两家之手。曹是特工的始作俑者,亲友信件须受检查,甚至行动也受监视。人人只许谈风月,不得臧否朝政。他的儿子承其衣钵,所谓"煮豆燃萁"成为千古以来一句痛心的话。司马对他的作风从旁学习,像后来希特勒学习墨索里尼的一样,而且青胜于蓝,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装病偃卧玩弄曹家的子弟,结果曹家被他吞灭。
司马炎统一寰宇,模仿乃祖的作风,以自私的动机废兵革,收北方郡县兵器,而中国从此更衰弱,卒召五胡之乱。虽有志士祖逖等,终亦无能为力。就国防说起来,魏晋都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秦皇、汉武却不无相当的贡献。
唐太宗的母亲是蒙古的歌妓。这个混血儿虽演手足相残的惨剧,但把国防力逐步恢复起来。他开科取士是开明的统制思想,进一步的愚民政策,从此统治阶级与辅佐阶级截然划分,文人永远的只够"臣""奴"的材料。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当然也是帝王自私的一贯作风。宋初的杨家将比后来的岳家将更高明,兵法固臻上乘,武器尤有心得。蒙古人学了他的战术还不打紧,得了他的兵器以之还击中国且能驰骋欧洲,一方造成了中国全部沦陷的黑暗时期,但为害更烈的是把火药传到欧洲,日本又得自欧洲而来打中国,中国以发明家变成了挨打的国家,实在是痛心的事。
崛起陇亩的明太祖推翻了异族统治,固不失为民族功人,可是他所推行的特工制比前变本加厉,一方远承曹、司马两朝的遗规,一方吸收唐代的科举制,制定了双管齐下的政策。兵士把守考棚,文弱秀才看见了兵就吓得浑身战栗,考棚内竹制桌椅摆成长条格子式,考生一排排地坐满了,如果有一个考生因惊而颤,同坐的一排都要受到他的影响。凹凸不平的地板,监考兵士走过来踱过去,吱吱地震动起来,而考生的手腕也因之动摇起来。考生今天入场明天才得出来,像坐了一天的牢受了一天异样的刑。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不知坑死了多少人。等到他们考中了,白发满头出来做官,这种人对国家和民族哪里还有一点儿用处呢!
清朝利用中国内乱入关,更加上八股的梏桎,其害人程度与女子缠足相等。我所见的举人、翰林,他们化成灰还是奴才的材料。我分析起来,中国之大而弱由于不读书的流氓做了皇帝——最高的主权阶级——而知识分子则沦为辅佐阶级。历代主权阶级说尽了好话,做尽了坏事。人人骂隋炀帝"无道昏君",他做坏事就直言坏事,偶然也做了几件好事,不像后来的人专做坏事还要榜标好事之名。近来的情形是发挥中国固有的特质再输入西洋的新手腕,民国成立了二十年,民主的路程迄今还隔得相当的辽远呢!
赴欧考察团
前排左二蒋百里 左三梁启超
西安事变中,由蒋百里转交的蒋介石“停止轰炸”的手迹
(图文均转引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