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禹碑镇魔溯洪荒
那深洞中弥漫出的古老苍凉气息,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不同于之前幽冥魔砂的邪异死寂,这股气息更加纯粹、更加磅礴,仿佛沉淀了万古的岁月,带着蛮荒与厚重的意蕴,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顾衍之怀中的龟甲震动的越发剧烈,甚至变得滚烫,那是一种遇到同源或更高层次存在的激动与臣服。
“这…这是什么?”一名守陵人警惕地盯着那深洞,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刚刚经历魔劫,任何异常都足以让他们神经紧绷。
顾衍之在李福和韩素娘的搀扶下,艰难地走到洞边。他强忍着虚弱,将灵觉缓缓向下探去。
灵觉下行不过数丈,便被一股无形却柔和的力量阻挡,无法再深入。但那惊鸿一瞥的感知,已让他心头巨震!
那洞底深处,并非想象中的魔窟或地穴,而是一片被巨大力量封印的、空旷的地下空间。空间的中央,似乎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之上,刻满了无比古老、甚至比甲骨文还要晦涩难懂的符号和图腾,散发出镇压万古、定鼎四方的无上威严!
而龟甲感应的源头,正是那座石碑!
“下面…好像是一座碑?”顾衍之不确定地说道。
“碑?”守陵人们面面相觑。皇陵区地下,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就在这时,那名似乎资历最老的守陵人忽然想起了什么,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难道…难道是传说中,大禹王治水时,为镇压九州水脉、定鼎中原龙气而埋下的‘九鼎镇魔碑’之一的…仿品或残片?!”
大禹王?九鼎镇魔碑? 顾衍之闻言,脑中如同有闪电划过!他师门传承的“禹明”卦术,其根源“禹”字,莫非就应在此处?!龟甲乃灵龟之甲,灵龟常伴龙蛇,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更是息息相关!
难道这龟甲,与这地下深处的古碑,本就是一体的?或者说是开启、沟通此碑的钥匙?
他再次尝试沟通龟甲,这一次,不再是强行催动,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带着探寻和敬意的方式,将自身微弱的法力与意念注入其中。
龟甲的光芒变得柔和而稳定,一道微弱的、却异常清晰的意念波动从中传出,导向那深洞之下的古碑。
仿佛某种尘封万年的机关被悄然触动。 深洞之下,那座古老的石碑,似乎微微亮起了一丝微光。紧接着,一道模糊的、由光影构成的信息流,跨越了空间阻隔,直接投射到了顾衍之的脑海之中!
那并非文字或语言,而是一幅幅飞速闪过的画面和蕴含其中的意志:
——滔天洪水肆虐天地,民不聊生。 ——一位身材伟岸、手持耒耜的神人,带领先民开山凿河,疏导洪水。 ——洪水退去,但地脉因洪水冲击而紊乱,阴煞邪祟滋生,更有上古魔物企图从水脉通道潜入人间。 ——神人采首山之铜,铸九鼎,分镇九州。又取息壤之精,混以玄龟之甲粉,刻录无上神文,制成九座“镇魔碑”,埋于九处地脉节点,彻底定住龙气,镇压邪魔,疏通水脉,福泽苍生。 ——其中一座镇魔碑,便埋于这洛水之滨,既是镇守,也是调节中原水汽之中枢。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镇魔碑深埋地底,被人遗忘。但其镇压之力犹存,默默守护着这方土地。 ——然而,近世以来,地脉被人为扰乱,龙气衰微,致使镇魔碑力量也有所衰减,才被拜火幽宗这等邪祟找到了可乘之机,竟在其镇压范围边缘窃取地火,试图沟通魔域…
画面到此为止,但那蕴含的沉重历史感与守护苍生的悲愿,却深深烙印在顾衍之心间。
原来如此! 一切的根源,竟然追溯到了上古神话时代!这拜火幽宗的阴谋,险些破坏了自大禹王时代便存在的、守护人间的古老结界!
而龟甲,竟是制作镇魔碑的材料之一(玄龟之甲粉)的同源之物,或者说,是后世仿制沟通镇魔碑的“钥匙”!
顾衍之缓缓睁开眼睛,眼中充满了明悟与震撼。他将自己感知到的一切,简要告知了守陵人和韩素娘他们。
众人听完,皆是目瞪口呆,久久无言。没想到他们无意中卷入的,竟是牵扯如此深远的上古秘辛!
“必须守护好这里!”资历最老的守陵人率先反应过来,语气无比郑重,“镇魔碑事关重大,绝不能再让任何邪祟靠近!我需立刻将此事上报!”
他看向顾衍之,眼神复杂:“顾先生,你身负龟甲,能与镇魔碑沟通,或许…你就是重现此碑光辉、彻底修复此地地脉的关键之人。”
顾衍之看着那深洞,感受着怀中龟甲与下方古碑那若有若无的联系,沉重地点了点头。这份责任,太重了。但既然因果已系,他便无可推卸。
“我需要时间恢复,并仔细参悟龟甲与古碑的联系。”顾衍之道。
“这是自然!此地我会立刻安排人手秘密封锁守护。先生可先回斋中修养,待准备妥当,我们再行商议。”守陵人果断道。
当下,守陵人开始处理现场,清除幽宗残余,布置封印结界。顾衍之则在韩素娘和李福的搀扶下,先行离开了这处惊心动魄的地下溶洞。
回到易渊斋,天色已近黎明。
顾衍之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闭关。他需要尽快消化今晚的惊天发现,并尝试真正沟通那深藏地底的禹王镇魔碑。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一道极其隐晦的、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身影,悄然出现在了那被守陵人初步封印的深洞附近。
那身影看着洞口的封印和残留的痕迹,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却充满贪婪与怨毒的冷笑:
“禹王碑…终于…找到了…可惜,那群蠢货惊动了水官投影,坏了圣宗大事…不过没关系…有了这个坐标…”
身影悄然后退,再次融入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
一股新的暗流,似乎又开始悄然涌动。
第四十八章 暗影重重疑云生
顾衍之在易渊斋静养了三日。 这三日,他足不出户,全心沉浸在疗伤与感悟之中。与镇魔碑的短暂沟通,虽然耗神巨大,却也让他对“禹明”卦术的根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地脉水汽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龟甲似乎也因那次沟通而焕发了新的生机,表面流光溢彩,与他的联系更加紧密。
韩素娘日夜悉心照料,她的静心法门修炼得越发纯熟,周身气息宁静祥和,竟能隐隐安抚顾衍之因耗神而躁动的心绪。李福则负责内外警戒,将易渊斋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第四日清晨,顾衍之伤势终于痊愈,且感觉修为隐隐有所精进。他刚结束晨课,守陵人的联络讯号便到了。
来的依旧是那位面具黑衣人,但他的气息似乎比之前更加凝重。
“顾先生,伤势可无碍了?”黑衣人开门见山。
“已无大碍。可是镇魔碑那边有情况?”顾衍之敏锐地察觉到对方语气中的异常。
黑衣人沉声道:“镇魔碑周边已被我族中长老联手布下更强封印,暂时无恙。但是…我们发现了新的线索。”
他取出一块被特殊容器封存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黑色碎片。“这是在清理战场时,从极远处的阴影石缝中找到的。其上残留的气息…并非幽宗魔气,也非寻常修士,而是一种极其古老晦涩、带着一丝…神道腐朽味道的痕迹。”
“神道腐朽?”顾衍之接过容器,灵觉小心探入。那碎片上的气息极其微弱,却给人一种极度不舒服的感觉,仿佛一件华丽却爬满蛀虫的古董,外表光鲜,内里早已败坏。“这是何物?”
“疑似…某种古老神祇雕像的碎片。”黑衣人语出惊人,“而且,从其残留的意念碎片判断,其主人对镇魔碑似乎…充满了贪婪与渴望,而非敬畏。”
又一个势力?而且似乎比拜火幽宗更加隐秘古老?也对镇魔碑有所图谋?
顾衍之只觉得头皮发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洛京城下,到底埋藏了多少秘密,引来了多少牛鬼蛇神?
“可能追踪到来源?”顾衍之问道。
黑衣人摇头:“对方极其谨慎,痕迹处理得很干净。但这碎片出现在那里,绝非偶然。我怀疑,那晚除了我们和幽宗,还有第三双眼睛一直在暗中窥视,甚至…可能目睹了水官投影显现和镇魔碑现世的全过程!”
这个猜测让顾衍之背后升起一股寒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隐藏在暗处的第三方,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敌是友?
“此外,”黑衣人继续道,“我们核查了永宁坊那些患病百姓的后续。大部分人都已康复,但有几人,却在康复后不久,离奇失踪了。”
“失踪?”顾衍之眉头紧锁,“是幽宗报复?”
“不像。”黑衣人否定,“幽宗此次损失惨重,圣使陨落,核心教徒几乎被一网打尽,应无暇他顾。而且失踪者之间毫无关联,仿佛随机发生。更奇怪的是,家人皆言其失踪前并无异常,仿佛…凭空蒸发。”
凭空蒸发?顾衍之立刻想起那晚自己差点被离火用空间之力捏碎的场景。难道…
他立刻起卦推演。卦象依旧模糊,却隐隐指向了“空间”、“隐匿”以及…“祭祀”!
难道那第三方,不仅在窥视,还在暗中进行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邪恶勾当?用这些康复的百姓?可他们刚刚祛除邪气,又有何特殊之处?
线索纷乱如麻,真相仿佛笼罩在层层迷雾之后。
顾衍之沉吟良久,道:“当务之急,仍是镇魔碑。我必须尽快尝试与其深度沟通,若能引动其力量,修复地脉,或许能从根本上遏制这些邪祟的活动空间。至于那暗中的第三方…唯有加强警惕,等其露出马脚。”
黑衣人点头赞同:“正该如此。长老们也是此意。先生需要何物辅助,尽管开口。”
“我需要一个绝对安静且地气充沛的环境,最好能靠近洛水。”顾衍之道,“此外,还需一些蕴养神魂的药材。”
“洛水之滨的‘观澜台’如何?那里是钦天监观测水汽之所,地气充沛,且便于守卫。”黑衣人提议。
“可。”
商议既定,时间便定在次日夜晚子时。
然而,就在当天下半夜,易渊斋外,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那是两名穿着宫内宦官服饰、面白无须的男子,身后跟着一队沉默的禁军护卫。他们敲开了易渊斋的门,态度看似客气,眼神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顾先生,陛下听闻先生精通卦术,屡破奇案,特旨宣召,请先生即刻入宫,为陛下…解梦。”
第四十九章 帝心难测入宫闱
宫使深夜来访,宣召入宫解梦? 这突如其来的旨意,让顾衍之心中瞬间升起巨大的疑虑和警惕。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他即将着手沟通镇魔碑这个节骨眼上?
是巧合?还是那隐藏在暗处的第三方,已经开始出手干扰?甚至…已经将触角伸到了皇宫大内?
李福和韩素娘也皆是脸色一变,充满担忧。
但皇命难违,尤其是这种看似“恩宠”的宣召,若直接拒绝,便是大不敬之罪。
顾衍之迅速冷静下来,对李福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对那为首的宦官拱手道:“有劳公公深夜前来。草民略通粗浅卦术,岂敢妄测天机?不知陛下所梦何事,竟需深夜召见?”
那宦官皮笑肉不笑地道:“陛下梦境,岂是咱家能妄加揣测的?先生去了便知。轿子已在门外等候,请吧。”
语气虽然客气,但那份不容置疑的意味却愈发明显。
顾衍之心知无法推脱,只得道:“请公公稍候,容草民取几件卜卦用具。”
他返回内室,快速取了几枚普通铜钱和罗盘,暗中却将龟甲和那枚幽宗令牌贴身藏好。又对跟进来的李福低声道:“立刻通知守陵人,计划有变,宫中恐有蹊跷。”
李福重重点头。
顾衍之这才随着宦官走出易渊斋,坐上了那顶看似普通、实则守卫森严的软轿。
轿子一路疾行,穿过寂静的街道,直入皇城。深夜的宫闱格外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和甲胄碰撞声回荡在红墙黄瓦之间,透着一股无形的压抑。
轿子并未前往皇帝日常起居的宫殿,而是停在了一处较为偏僻的宫殿前——钦安殿。此处通常是皇帝斋戒或召见术士、僧道之地。
殿内灯火通明,却只有寥寥数人。当今天子并未穿龙袍,只着一身常服,坐在御案之后,面色似乎有些疲惫,眼神却异常锐利,正看着手中一份奏折。旁边侍立着一位老太监和一位穿着钦天监官服的老者(并非那日地穴中的监正)。
顾衍之进殿,依礼参拜:“草民顾衍之,叩见陛下。”
皇帝放下奏折,目光落在顾衍之身上,打量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平身。朕听闻你精通卦术,曾助京兆府破解邪教案,可是真的?”
“回陛下,草民只是略通皮毛,侥幸识破奸邪,不敢居功。”顾衍之谨慎应答。
“不必过谦。”皇帝摆了摆手,揉了揉眉心,“朕近日,连续做了几个怪梦,心中不安,太医院和钦天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故特召你前来,为朕解一解这梦兆。”
“不知陛下所梦何事?”顾衍之垂首问道。
皇帝沉吟片刻,道:“朕梦见…洛水沸腾,赤地千里;又梦见皇陵塌陷,鬼哭神嚎;还梦见…一颗巨大的黑色星辰,坠入紫微垣中…每每惊醒,心惊肉跳。你且为朕卜算一番,此梦主何吉凶?”
顾衍之听完,心中巨震! 这梦境…洛水沸腾?皇陵塌陷?黑星坠紫微?这哪里是普通的梦?这分明是亡国之兆!天子失德、天下大乱、妖孽横生的极端凶兆!
皇帝岂会不知?他召自己前来,绝不仅仅是解梦那么简单!
顾衍之背后瞬间渗出冷汗。他若照实说,无疑是触怒龙颜,自寻死路。若隐瞒不说,又是欺君之罪。而且,他隐隐感觉,这梦境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与近期地脉紊乱、邪祟作乱,甚至与那镇魔碑松动有关!
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皇帝深夜密召,询问此等凶梦,身边只有心腹太监和钦天监官员…这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说,皇帝本身也察觉到了什么,却无法确定,想借他这“民间卦师”之口来印证某些猜测?
电光火石间,顾衍之有了决断。他不能直言凶兆,但也不能完全隐瞒。
他再次躬身,恭敬道:“陛下,梦由心生,亦由天启。陛下真龙天子,身系国运,所思所梦,或与天地气机交感。草民冒昧,请以此铜钱,为陛下起一卦,或可窥得一丝天意。”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准。”
顾衍之取出三枚铜钱,屏息凝神,并非直接推演梦境吉凶,而是将意念专注于“当前国运”与“洛水地脉”之上,轻轻掷出。
铜钱落下,卦象显现——水火未济,官鬼持世,动化回头克!
大凶之卦!且卦象显示,危机源于内部(官鬼持世),与水域(水火未济)相关,但尚有一线生机(动化回头克)!
顾衍之看着卦象,脸色“唰”地一下变得“苍白”,额头渗出“冷汗”,声音带着适当的“颤抖”回禀:“陛下…此卦…此卦显示,确有阴邪之气干扰地脉,尤以洛水为甚,致使天地气机略有失衡,故有梦兆示警。然陛下乃真命天子,紫气护体,邪不胜正!卦象虽显波折,然终有化解之机,显示陛下若能洞察秋毫,肃清寰宇,自可…逢凶化吉!”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问题的存在(阴邪干扰地脉),又巧妙避开了直接的亡国之兆,还将解决问题的责任和希望还给了皇帝本人(洞察秋毫,肃清寰宇),最后以“逢凶化吉”收尾,给了皇帝一个台阶下。
殿内一片寂静。皇帝目光深邃地盯着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那老太监和钦天监官员也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许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阴邪干扰地脉…洛水…与你之前所破邪教之事,可有关联?”
顾衍之心头一凛,知道关键时刻来了。皇帝果然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了!
他谨慎答道:“草民不敢妄断。然邪教盘踞之地,确在洛水之滨,其行事诡异,或…或有可能触及地脉。然此等大事,非草民所能尽知。”
皇帝沉默了片刻,忽然对旁边的钦天监官员道:“张监副,你如何看待?”
那钦天监官员连忙躬身:“回陛下,顾先生所言…并非全无道理。近日监中确观测到洛水地气略有异常波动,只是…只是原因未明。”
皇帝点了点头,不再追问,反而话锋一转:“顾先生卦术精湛,见识不凡。如今多事之秋,正值用人之际。朕欲聘你为钦天监客卿,专司监测地脉异动、占卜吉凶,你可愿意?”
来了!真正的目的在此! 并非解梦,而是招揽!或者说,是将他这——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