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铭刻历史:从《南京照相馆》中读取民族记忆的永恒价值
文/池朝兴 刘晓伟
2025年9月12日下午,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总工会与石牌街工会职工服务站组织的《南京照相馆》主题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当影片中的黑白影像在荧幕上渐次展开,我们跟随着镜头,步入那间承载着无数生命故事的照相馆,也步入了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圣殿。
《南京照相馆》以独特的视角将照相馆转化为历史的容器。这里每一张泛黄的照片都是时间的切片,记录着个体的悲欢离合,也凝聚着国家的沧桑巨变。影片并未回避历史中最沉痛的一页——它通过一张张幸存者的肖像、一幕幕废墟场景,以及被小心翼翼保存的罪证影像,真实还原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惨痛历史。照相馆的相机镜头如同一只冷静而深情的史官之眼,不仅记录寻常百姓的悲欢,更成为揭露历史真相的无声证词。那些被刻意隐藏的暴行、那些几近湮没的受害者面容,通过这些影像获得了永恒的在场性,成为指控侵略者罪行的铁证。
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赋予这些影像以特殊的历史重量。当镜头缓缓扫过照相馆墙上层层叠叠的老照片,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响——那是1937年寒冬30万亡灵的无声呐喊,是中华民族最深重的创伤记忆。影片特别聚焦于那些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被焚毁的街巷、无辜平民惊恐的面容、国际安全区内发生的惨剧……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的切片,更是一个民族血的记忆。照相馆在此超越了商业空间的简单定义,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民族的历史媒介,更是揭露历史真相、捍卫历史正义的重要场所。
从光影回望的视角,这次观影活动具有深远意义。工会组织职工观看这样一部作品,不仅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更搭建了一个集体反思和历史对话的平台。在日本右翼势力仍在试图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今天,这样的观影活动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日军南京大屠杀是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任何否认和歪曲都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通过集体观影的形式,个体记忆得以升华为集体记忆,分散的历史认知凝聚为共同的价值认同。
影片中,照相馆老板日复一日地为人们定格时光,更以生命守护那些记录暴行的底片。这种守候近乎一种历史使命的履行,是对记忆传承的执着坚守。同样,工会组织此类观影活动,也体现了对职工历史意识培养的责任担当。在光影交错中,我们不仅是观看者,更成为历史记忆的传承者,肩负起将民族记忆代代相传的神圣使命。
《南京照相馆》最终向我们抛出一个深刻命题:在数码影像泛滥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珍视和传承历史记忆?当随手拍摄、随意删除成为常态,我们是否正在失去对历史应有的敬畏?这部影片以及此次观影活动提醒我们,真正的历史记忆需要庄重的仪式、专业的精神和集体的认同。特别是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重大历史悲剧的记忆,更应当通过影像、实物、证言等多种方式予以保存和传播,让历史真相不被时间湮没。
石牌街道总工会与石牌街工会职工服务站组织的这次活动,超越了一般文化娱乐的范畴,成为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集体记忆建构。通过观影,我们不仅看到了南京照相馆中的那些面孔,更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与精神谱系。这些被精心保存的影像,如同时间的琥珀,封印着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其中那些记录日军暴行的罪证影像,更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回击。它们提醒着我们:唯有铭记历史,方能直面未来;唯有坚守真相,才能捍卫和平。

作者简介:
刘晓伟,
一颗为人善良的心灵,
托举做事认真的人生!
热爱生活,懂得感恩。
一辈子在学习做好真正的自己!钟情文化艺术陶冶人生!
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作家平台主编,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微信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广州市海珠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