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月迷踪围城困局
火把的光斑如同鬼眼,在下方山林间快速闪烁、移动,伴随着压低了的呼喝声和兵器与草木刮擦的窸窣声,一张无形的搜捕网正在迅速收拢,向着他们所在的这片山腰合围而来。
夜风似乎都带上了兵戈的铁锈气。韩素娘刚刚放松的心弦瞬间绷紧到了极致,脸色在月光下惨白得吓人,下意识地抓紧了顾衍之的衣袖,眼中满是绝望:“先生,他们…他们围上来了!我们怎么办?”
顾衍之目光如电,快速扫视四周环境。下山的路几乎被彻底封死,强行突破无异于自投罗网。退回那隐秘的出口?且不说能否在被发现前重新找到并打开,即便退回地下,也只是延缓被瓮中捉鳖的时间,且韩林氏的状况绝不能再拖下去。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侧后方一片更加陡峭、植被异常茂密的崖壁上。那里藤蔓纠缠,乱石嶙峋,看似无路,但在月光下,他似乎看到了一线极其狭窄、几乎被完全遮蔽的裂缝,隐隐有气流从中透出。
“这边!”顾衍之当机立断,背着韩林氏,拉着韩素娘,迅速向那处崖壁裂缝挪去。脚下碎石滚动,发出细微声响,立刻引起了下方搜捕人员的注意。
“上面有动静!” “在那边!围过去!” 火把的光束和脚步声立刻朝着他们的方向汇聚而来!
情势危急!顾衍之顾不得许多,拨开层层叠叠厚实的藤蔓,那裂缝果然仅容一人勉强侧身通过,内部漆黑一片,不知通向何处。但这是眼下唯一的生路!
“快进去!”他将韩素娘率先推入裂缝,自己则背着韩林氏艰难挤入。裂缝内壁湿滑冰冷,狭窄处几乎要蹭掉一层皮。身后追兵的呼喝声和脚步声已近在咫尺,火把的光甚至已经能映亮他们刚刚容身的崖壁。
就在最后一丝缝隙即将被火光照亮的刹那,顾衍之猛地将一块松动的岩石踹落! “轰隆隆——”石块沿着陡坡滚落,制造出不小的动静。
“在下面!他们往山下跑了!”下面立刻传来误导性的呼喊,部分火把的光束果然朝着山下移动过去。
趁此稍纵即逝的机会,三人彻底没入黑暗的裂缝之中。顾衍之奋力向内又挤了一段距离,确保从外面绝对无法看到,才停了下来,剧烈喘息。韩素娘也吓得几乎虚脱,紧紧靠着冰冷石壁。
外面,搜捕的声音并未远去,反而在附近区域更加仔细地搜查起来。显然,刚才的小把戏并未完全骗过所有人。
裂缝内并非死路,而是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更加狭窄天然的岩隙,空气流通,但极其难行,且完全黑暗。
“暂时安全了,但他们就在外面,我们被困住了。”顾衍之低声道,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他小心地将韩林氏放下,再次确认她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韩素娘哽咽道:“都是我连累了先生…如今进退不得,母亲她…”
“未必。”顾衍之忽然打断她,侧耳倾听着什么。在极致的寂静中,除了外面隐约传来的搜捕声,他似乎还听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潺潺的流水声,从岩隙的深处传来。
有水流,往往意味着可能有出口,或者至少能提供水源。
他再次取出火折子晃亮,微光照亮前方。岩隙曲折向下,深不见底。
“我们不能停留在此坐以待毙。”顾衍之沉声道,“追兵短时间内未必能找到这处缝隙,但天亮后必然暴露。必须趁夜寻找出路。你跟紧我,小心脚下。”
他重新背起韩林氏,一手举着火折子,一手扶着湿滑的石壁,小心翼翼地向着水流声传来的方向,向岩隙深处挪去。韩素娘咬牙紧跟。
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长更难走,时而需要匍匐爬行,时而又要攀爬陡坎。但那水流声确实越来越清晰。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隐约有微弱的光亮传来,并非月光,而是一种柔和的、淡淡的乳白色辉光。同时,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熟悉的、极淡的檀香气味,与他们之前在那密道中闻到的一模一样!
顾衍之心头一凛,更加警惕。
终于,他们拐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竟然是一处隐藏在山腹中的小型天然洞窟,洞顶布满了某种能发出微弱白光的萤石,将洞窟照亮。洞窟中央有一洼小小的清泉,泉水汩汩涌出,形成一条细流消失在另一侧的岩石缝隙中。泉眼旁边,生长着几株奇特的、叶片呈淡金色的植物,那檀香气味正是由这些植物散发而出。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在洞窟一角,竟然摆放着一张简陋的石床,床上铺着干草,旁边还有一个粗糙的石碗,碗底残留着些许清水和植物碎屑。
这里有人生活过的痕迹!而且时间似乎并不久远!
顾衍之迅速检查了洞窟,并无他人,也无危险迹象。他将韩林氏小心地放在石床上。
“这里…怎么会有人?”韩素娘惊讶地环顾四周,这洞窟虽然简陋,却异常干净整洁,仿佛有人时常打扫。
顾衍之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被石床内侧石壁上的一些刻痕吸引了。那并非天然形成,而是被人用利器精心刻画上去的——那是一个复杂的八卦阵图,但其中代表“坤”位和“坎”位的符号被刻意加深了刻痕,旁边还标注着几个古老的篆字:
“空亡纳气,坎水通幽。” “坤母陷危,巽风送解。”
这分明是有人早已推演到今日之局,并在此留下了指引!
是那神秘的第三方?他们究竟是谁?是敌是友?目的何在?
顾衍之凝视着那八卦阵图和谶语,心中波澜起伏。这一切,似乎都围绕着那“空亡”之局,以及韩林氏母女展开。而他们,仿佛都成了这巨大棋盘上,身不由己的棋子。
洞外,搜捕的声响似乎渐渐远去,或许是未能发现裂缝入口,转向别处搜查。
暂时的安全带来了片刻喘息,但眼前的谜团却更深了。这处洞窟是避难所,还是另一个陷阱?那留下谶语的人,此刻又身在何方?
第十四章 谶语玄机破困障
洞顶萤石洒下冷清的光辉,将石刻的八卦阵图和那两句谶语映照得清晰无比。 “空亡纳气,坎水通幽。” “坤母陷危,巽风送解。”
顾衍之凝视着这十六个字,脑中飞速运转,将连日来的种种线索串联起来。
“空亡纳气,坎水通幽…”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那洼清泉上,“坤宫空亡,阴煞汇聚,但物极必反,极阴之处往往暗藏一线生机,如同这地下暗河泉水,看似阴寒,却能流通,是为‘通幽’之路?难道出路在这泉水之下?”他看向那泉水消失的岩石缝隙,缝隙狭窄,似乎难以通行。
韩素娘听不懂这些玄奥的话,只急切地看着昏迷的母亲:“先生,那‘坤母陷危’定然是指我娘了,这‘巽风送解’又是什么意思?巽风在哪里?如何能救我娘?”
顾衍之没有立刻回答,他伸出手指,仔细触摸那石刻上“巽”位的符号。巽为风,方位东南。他回想之前在地面用罗盘定位,这处山腹洞窟的大致方位…似乎正好处于那凶穴的东南方向!
而“巽风送解”…风能送走、化解灾厄。
他心中一动,快步走到那几株散发着檀香气的金色植物旁,仔细观察。只见其中一株植物的叶片形状竟然天然酷似八卦中的“巽”卦符号(☴)!他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叶子入手微温,异香扑鼻,令人精神一振。
“我明白了!”顾衍之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留下此地的前辈高人,早已推演到今日之局。‘巽风’并非真的风,而是指这蕴含生机与灵性的异草!它散发的气息能安魂定魄,化解阴煞邪气,正是救治令堂离魂之症的关键!”
他立刻将那片叶子碾碎,取出随身携带的一点清水调和,小心翼翼地撬开韩林氏的牙关,将散发着浓郁檀香气的绿色汁液滴入她口中。
汁液入喉,不过片刻功夫,韩林氏苍白如纸的脸上,竟然真的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血色!虽然仍未苏醒,但那游丝般的呼吸似乎变得稍微有力了一些,紧皱的眉头也似乎舒展了些许。
“有效!先生,有效!”韩素娘惊喜交加,激动得声音发颤。
顾衍之也稍稍松了口气,但神色并未放松:“此物只能暂时稳住令堂生机,化解部分侵入的阴煞,若要她真正苏醒,必须找回被邪术吸走或困住的那部分魂魄。而这,绝非易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泉水消失的缝隙。“坎水通幽…出路或许真在此处。”他走到缝隙边,侧耳倾听,水流声确实从下方传来,而且似乎能感觉到微弱的气流。
他尝试用短剑撬动缝隙边的岩石,发现虽然狭窄,但有几块岩石似乎并非完全固定。若费些力气,或许能扩大出口。
然而,就在他准备动手之时,灵觉中忽然警铃大作!一股极其隐蔽的、带着恶意的窥视感,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上了他的后背!
不是来自洞外,而是来自…这洞窟本身!或者说,来自那石刻之后!
他猛地回头,目光如炬般扫视整个洞窟,最终定格在那石刻八卦阵图之上。只见那阵图中央,代表“离”火位的符号,不知何时,竟然隐隐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不祥的暗红色光芒,如同一只缓缓睁开的邪恶之眼!
那绝非前辈高人所留的正道手段!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陷阱!有人利用了前辈的布置,暗中叠加了恶毒的窥视之咒!他们刚才的举动和话语,恐怕已全然落入了幕后黑眼的眼中!
“不好!我们被发现了!”顾衍之低喝一声,瞬间将短剑横在身前,护住韩氏母女。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
“轰隆!!”
一声沉闷的巨响,突然从他们来时的岩隙方向传来!紧接着是碎石滚落的哗啦声!外面的追兵,竟然找到了入口,并开始用暴力破坏那狭窄的裂缝,试图强行突入!
前有恶咒窥视,后有强敌破门!
洞顶萤石冰冷的光芒照耀下,顾衍之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这处本以为的避难所,转眼间竟成了绝地死局!
那幕后之眼,究竟是谁?是缉捕司的人,还是那始终未曾露面的、更加诡异的第三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