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为深入贯彻落实“六个每一个”教育理念,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2025年9月7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坐落于铁观音主产区的安溪墩坂中学。在为期一天的沉浸式实操培训后,该校初三3班的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与自身体验,写下了对现代教育变革的真切感悟。今日特选取吴锦铭同学的佳作,其文字既饱含对课堂新形态的思考,又洋溢着青春视角下的教育温度,与各位读友共赏。
现代教育以自主学习为墨,以教学相长为笔,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必备品格的过程中,书写教育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我国的课程改革历经三个关键时期:最初以“双基”为核心,聚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传授;第二时期转向合作探究,仍以知识学习为重心;而现代教育则明确了三大培养方向——正确价值观、必备品德与关键技能,并将“树立正确价值观”置于首要位置。
为何现代教育不再以“知识学习”为重心?答案藏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如今,人们可借助人工智能快速检索、获取知识,教育的核心自然从“传授知识”转向“教会运用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在课堂形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过去,学校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知识如“天河倾泻”般输出,学生则被动接收。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下。
如今的课堂早已焕然一新:班级被拆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人并推选小组长,小组内再分为三个“互助对子”,实行“优带差”的学习模式。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教学为主,遵循“个体教、对子教、小组教、全班教、老师教”的五级教学流程——自己不懂的,对子教;对子解决不了的,小组教;小组仍有困惑的,全班教;最后,老师针对全班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让同学们互相教学,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孟国泰语)通过对子教学或小组教学,我们真正实现了“教中学”或“教即学”,在帮助他人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深化自身认知,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正如实践所证明的:“做十道题,不如教会别人一道题”。
这种课堂范式的基础,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只有靠自己,万事能办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对一个县、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而言同样如此——唯有独立自主,才能行稳致远。
关于“学习”,孟国泰先生有句箴言值得深思:“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想过,才算初学过;做过教过,才算真学过。”过去的课堂上,常有学生自认为“学会了”,可一到做题就像“霜打的茄子”,无从下手。这正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懂”“会”与“通”的概念:“懂”与“会”只是理解了单一知识点,而“通”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一通百通”,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向前一步,主动一步,成功百步;退后一步,被动一步,失败万步。”自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心,更是我眼中学好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唯有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才能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青力点评
本文围绕“现代课程”展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先梳理课程发展阶段,再对比传统与现代课堂模式,最后落脚自主教育的重要性,逻辑链条完整。作者以学生视角,敏锐捕捉现代课堂从“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的转变,用“优带差”“教中学”等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教学相长”的真谛。字里行间既有对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也有亲身实践的真切感悟,为我们观察当下教育变革提供了一份充满温度的视角,亦引发读者对“何为有效学习”的深层思考。
作者:吴锦铭(安溪墩坂中学初三3班)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