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乌蒙乡村美丽
蒙世清(云南昭通)
黛墙朱户映晴空,云岫凝霞沐暖风。
千顷稻涛连野阔,万株丹实缀枝红。
虹桥迤逦穿篱落,星阁嵯峨接碧穹。
莫道桑麻无雅趣,炊烟袅绕似仙宫。
评述:七律《乌蒙乡村美丽》
一、整体印象
蒙世清先生的七律以云南昭通乌蒙山区为背景,通过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手法,呈现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全诗严守平水韵(一东韵),对仗工稳,意象丰赡,既延续了古典田园诗的审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乡村建设的时代气息。
二、艺术特色评析
空间构建的立体感
首联黛墙朱户(近景)与云岫凝霞(远景)形成垂直空间拉伸,颔联千顷稻浪(平面)与万株丹实(立体)构成横向铺展,颈联虹桥穿篱(动态)与星阁接穹(静态)形成纵深透视,尾联则通过炊烟袅绕的朦胧感营造出仙宫般的意境升华。这种多维度的空间调度,使诗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色彩修辞的视觉冲击
诗中黛朱金红四色交织:黛瓦白墙的朴素底色、朱漆大门的喜庆点缀、稻浪翻滚的金黄主调、丹果垂枝的亮色提点,配合云霞的渐变与虹桥的七彩,构成浓郁而不失协调的乡土色谱,暗合中国画青绿山水的设色传统。
意象系统的时代性
传统田园意象(桑麻炊烟)与现代元素(虹桥星阁)的融合颇具匠心。星阁既可指天文观测站,也暗喻文化礼堂;虹桥既是实写农村公路桥,又隐喻城乡联结。这种古今意象的叠合,精准捕捉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三、思想内涵解读
尾联莫道桑麻无雅趣的辩驳式结语,颠覆了传统农耕文明粗鄙的刻板印象。诗人将炊烟升腾的日常场景升华为仙宫意象,既是对劳动价值的诗意肯定,也暗含生态宜居的现代发展理念。全诗通过对物质文明(住房、产业)与精神文明(科技、文化)的双重观照,完成了对乡村振兴主题的审美表达。
结语
此诗以古典格律承载当代主题,在严守七律法度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传统审美与现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呈现,更在于为乡土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