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香
文/龚道生
站在阔丘坑口桥头北望,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弥望的是连冈跨谷、绵延数座山头的栀子灌丛,墨绿色的枝叶间一朵朵乳白色的栀子花儿摇曳在仲夏暖融融的熏风中,仿佛从山间挂下、水珠乱溅的飞瀑,又如皑皑的白雪,又似祥云聚拢。
徜徉于花间蜿蜒曲折的机耕路,仿佛走入了圣洁的仙境,空气中飘荡着悠悠的栀子花香,栀子枝顶叶腋单生着高脚碟状花冠、洁白无瑕的栀子花儿,盛开者赏心悦目,花香袭人,含苞者斜倚着舒心的绿叶,似乎在闭目养神,蓄聚能量。
静静地伫立于栀子灌丛前,久久地凝视着这些“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的栀子花儿,我又想起了另一首名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眼前仿佛重现了大唐乡村劳动人民不避风雨,辛勤耕作的农忙场景,但我想:在缺医少药又仅有一两家的小山村,中庭种植栀子花,不仅是用来看的,更重要的是“以备不时之需”,药用。
栀子花不单是天然染料,亦是名中药材。
应该是我过于挨近了高雅的栀子花儿,不经意间惊扰了花丛中美丽的粉蝶,忽然蹿起,在我眼前舒展开曼妙的舞姿,尔后又款款飞入另一处花丛;勤劳的蜜蜂友善地“嗡嗡”,“嗡嗡嗡”,并未发起攻击,应该只是示警:不要打扰了它们正在进行的“甜蜜事业”。
转过山冈,白花丛中,一群村姑村妇,头戴遮阳草帽,身穿劳动制服,脚蹬防滑胶鞋,语笑喧阗,正在采摘栀子鲜花,原来是村中的一家茶叶加工厂,为了提升茶叶品位,拟开发窨制栀子花茶,需要新鲜栀子花,栀子花种植者也有意拓展销售空间,两者一拍即合,双赢。
赏花者众,“出门俱是看花人”。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赏花观景已不再是权贵的专宠,它已成了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熏风轻抚,栀子花香,山坡上,分散着感知美丽,赏一回冰清玉洁花儿的游客,山谷中,聚集着体味生活,嗅一缕沁人心脾花香的大众。仿佛有一种人赏花时花赏人,一朵沁人心扉,一朵心旷神怡,人花同美,相看两不厌的和谐与共鸣。
远坡传来了悠扬悦耳的歌声,是几个清纯的少女在对花歌唱,花香人美,天真烂漫,裙袂飘舞,有似仙女临凡。
可能是期望与回荡在花谷中的悠扬歌声一较高下,不知什么时候,西边高树上一只夏蝉扯开了高亢的歌喉,引来四方响应,在这花海间奏出了一曲妙趣横生的交响乐;凑热闹的黄鹂也从林间送来了清脆的鸣唱,布谷声声,低吟催耕,间或还有几声稚蛙的应和。
近午,村姑村妇们挂着幸福的笑容矫健地从步道归来,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愿这笑容长驻人间!
作者简介:
龚道生,福建寿宁县人,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