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雄朴厚 独树一帜
——伊秉绶书法风格探析
天 琮
在书法学习的历程中,每一位名家的风格都是一扇通往传统艺术深处的窗。初涉伊秉绶的书法时,总被其作品中那份迥异于流俗的大气与沉雄所震撼——他笔下的隶书似有千钧之力,却又透着一种从容不迫的静气;篆书古朴中见灵动,在规整里藏巧思。随着临摹与品读的深入,逐渐领悟到这种独特风貌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他深耕秦汉碑刻、融篆隶精髓于一炉的结果。从他打破传统隶书“蚕头燕尾”的大胆创新,到以方正结体构建的宽博气象,从沉厚刚劲的笔画质感,到疏朗通透的章法布局,处处可见其对“力”与“韵”、“古”与“新”的精准拿捏。这份学习的体会,恰是对“学古不泥古,创新有根基”的生动印证,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真正的书法艺术,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以心驭笔、以情入字,在传统沃土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花。
伊秉绶是清代碑学领域的重要书法家,其书法以篆隶见长,尤其隶书成就斐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特点如下:

一、隶书:雄浑大气,气象开阔
1. 结体方正,疏密对比强烈
伊秉绶的隶书打破了传统隶书“蚕头燕尾”的波磔特征,字形以方正、宽博为主,如同宫殿般稳重端庄。他善于通过笔画的疏密排布营造视觉张力,如某些字中横向笔画极力舒展,纵向笔画紧凑收束,或局部留白与密集笔画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字体在严整中见灵动,大气磅礴又不失精巧。

2. 笔画沉厚,刚劲有力
其用笔以中锋为主,笔画粗壮厚实,起笔、收笔多取方势,斩钉截铁,无丝毫拖沓。横画如古木卧地,竖画似擎天之柱,线条均匀饱满,充满“力能扛鼎”的质感,却又不显得笨拙,于沉雄中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3. 章法疏朗,气韵贯通
伊秉绶的隶书作品在章法上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白充裕,整体布局开阔舒展,却又通过笔画的呼应和重心的协调形成内在的气韵贯通,给人以庄重肃穆、从容不迫之感。

二、篆书:古朴典雅,自成一格
他的篆书取法秦篆及两周金文,字形严谨规整,线条圆润流畅,却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避免了过于板滞的弊病。笔画圆中带方,刚柔相济,结体端庄稳重,既保留了篆书的古朴韵味,又透着一股隶书的雄浑气息,展现出独特的金石趣味。
三、整体风格:融合碑学,独树一帜
伊秉绶的书法深受碑学思想影响,注重从秦汉碑刻中汲取养分,同时将篆隶的笔法、结体相互融合,形成了“宽博、沉雄、端庄、古雅”的整体风格。他的作品不刻意追求技巧的炫弄,而是以气取胜,于简净中见深厚功力,于质朴中显高尚品格,对后世书法尤其是隶书创作影响深远,成为清代碑学书法的标志性风格之一。
附:作者创作作品两幅


2025年9月12日/七月廿一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1956年4月出生于桓台,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